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臨時大總統宣言》竟是一個24歲的年輕人寫的,孫中山為何看重他

《臨時大總統宣言》估計是近代中國, 最令人興奮的一篇文章了。 它的發表預示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 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這篇文章出自年僅24歲的張季鸞之手。 為什麼孫中山會讓這位年輕的後生為他寫這篇關鍵的有重要意義的文章呢?

這應從張季鸞拜師說起。

年幼家貧的張季鸞幼年有幸拜在關中大儒劉古愚的門下。

劉古愚是位難得的大師, 在戊戌變法時, 與梁啟超南北呼應, 當時就有“南梁北張”之說。 之後劉古愚開設學堂, 張就在此時拜在了劉古愚門下, 與于右任成為同門師兄弟。

在劉門下的學習,

為其後來的文章功夫打下深厚的基礎。

1905年, 張季鸞的了到了陝西學政沈衛的重視, 考中了公費留學。 在同去陝西的人中, 16歲的張季鸞年齡最小。

後來的張季鸞在六日期間考中了日本帝國大學, 對政治有了很清晰的認識。 這段經歷中, 為其後來成為著名的日本專家奠定了很強的基礎!在此是, 留學日本的陝西學生辦了一本叫《夏聲》的雜誌。 張季鸞頻頻在雜誌上發表文章, 其姿勢的文筆一時在留學界廣為傳頌。

就是在這段時間, 他不僅結識了日後共同組建新記《大公報》的胡政之和吳鼎昌, 還與多位同盟會成員相交遊, 這其中包括黃興和孫中山。

辛亥革命前, 張季鸞學成歸國, 並在學長于右任和宋教仁創辦的同盟會機關報《民立報》任記者。

會議這段生活的時候, 張季鸞說“我的新聞學, 盡是在於右任出學的”。 辛亥革命前夕, 張季鸞對友人說:“這次起義, 必獲成功, 我決定先行回滬, 協助于右任先生, 鼓吹革命思想, 期望早日達到革命成功目的。 ”

不久之後, 辛亥革命取得階段勝利後。 經于右任推薦, 有著極強駕馭文字能力的張季鸞開始擔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秘書, 並很快就得到了賞識。

不久之後, 一份劃時代意義的文章, 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起草《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 當時的張季鸞非常年輕, 僅僅只有24歲。 儘管他在後來謙稱“意見是孫先生的, 我不過記錄而已;孫先生審閱後署名發表, 就是他的文章了, 我不該引以為榮。 ”但在孫中山就職時張季鸞確乎發出了中國史的第一封新聞專電,

即在《民立報》上刊發的臨時政府成立及孫中山就職的簡要情況。

在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 張季鸞亦離開臨時政府, 北上創辦《民立報》分部。 1913年4月, 張季鸞無意得知袁世凱“善後大借款”的內幕, 立即在上海《民立報》予以披露, 在當時震動全國, 觸發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 張季鸞本人也因此被袁世凱下獄三個多月。

1916年, 他任上海《新聞報》駐北京記者。 1916~1924年任北京、上海兩地的《中華新報》總編輯。 期間創造了有名的“一葦”通訊, 同徐彬彬的“彬彬通訊”及邵飄萍的“飄萍通訊”齊名。

1926年, 他同胡政之和吳鼎昌一起接手《大公報》, 創造了中國報業史上的一個傳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