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生薑大棗可用來巧治蕁麻疹

生薑為可藥用食物, 其味辛性溫, 入肺、脾、腎三經。 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散寒止咳之功。 《本草綱目》雲:生薑“生用發散, 熟用和中”。 《珍珠囊》曰:生薑“益脾胃, 散風寒”。

大棗味甘性平, 無毒, 入脾、胃二經。 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之功。 《本草綱目》載:大棗“為脾之果, 脾病宜食之”。 《本草匯言》雲:“此藥甘潤膏凝, 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筋俞、骨髓, 一切虛損, 無不宜之。 或中氣不和, 飲食無味, 肢體懶重, 肌肉羸瘦, 必用大棗治之。 ”

生薑大棗生薑、大棗相伍在表可調和營衛, 在裡可以調和氣血。 成無己曰:“邪在營衛者, 辛甘以解之, 故用薑棗以和營衛,

生髮脾胃升騰之氣。 ”鄒澍曰:“大率棗與姜聯為營衛之主劑, 姜以主衛, 棗以主營。 ”

2010年 3月 11日, 有一女, 45歲, 自訴:每遇風寒周身皮膚發癢, 搔抓後起大小不一條狀丘疹團塊, 呈淡紅色, 以頭面、手足等部位為甚, 得熱後可緩解, 無定時發作已有3 個多月。 診為蕁麻疹,

服用很多種西藥如撲爾敏等, 當時止癢, 藥一停瘙癢又複來, 吃此藥有副作用如嗜睡、頭昏、全身無力等。 近半年來遇風寒、著涼就感冒, 體質較差, 面色少華, 納差懶言, 肢體倦怠乏力。 檢查:舌質淡, 苔薄白, 脈弱。 根據舌、脈, 辨屬中氣虛弱, 致肌表抗邪無力, 風寒客於肌腠所發。 治宜補中益氣、逐風散寒、調和營衛。

但患者反復表明懼怕中藥氣味, 一聞見就噁心嘔吐。 餘思慮片刻, 想起生薑的功效為“止嘔聖藥”, 是否能以食藥二用的生薑大棗煎湯內服, 觀治療效果如何?患者樂意接受。 遂囑其用生薑二片, 大棗 10 枚, 每日 1 劑煎服。

二診:上藥連服 10 劑, 各症狀皆見輕, 飲食大增, 面色轉紅, 肢體較前有勁, 遇風寒皮疹明顯減少, 瘙癢大減。 藥已中病,

效不更方, 續服 10 劑後, 吿知諸症痊癒。

蕁麻疹是一種膚起風團, 伴有瘙癢的皮膚病。 根據其發病的特點, 中醫學文獻中又有“鬼飯疙瘩”“風疹塊”等名。 關於蕁麻疹的病因病機, 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風曆節》篇中說:“邪氣中經, 則身癢而隱疹。 ”也就是說蕁麻疹是因外邪侵犯人體所致。

《醫宗金鑒》中也說:“由汗出受風, 或露臥乘涼, 風邪多中表虛之人, 初起皮膚作癢, 次發扁疙瘩, 形如豆瓣, 堆累成片。 ”明確指出了蕁麻疹發病一則是受風邪侵犯, 二則是表虛之人容易得之, 說明體質的內在因素。

本病不分年齡、季節、性別。 發起突然, 驟來速去, 時隱時現, 消退後不留痕跡, 亦可反復發作, 數年不愈。 治療一般原則為:風寒束表者, 以疏風散寒為主;風熱鬱膚者, 以疏風清熱為主;血鬱生風者, 以活血祛風為主;脾虛受風者, 以健脾祛邪為主。

治療本例患者其根源在於平日脾胃氣虛、中氣不足、抗邪能力差, 而呈現上述一系列症狀表現。 故使用生薑益脾胃, 散風寒;大棗補脾和胃, 益氣生津, 二藥相伍, 補脾益氣和胃,

調和營衛, 扶助正氣, 增強機體抵抗力。 從而服後各症見輕, 飲食大增, 面色轉紅, 肢體強健。 正如《紅爐點雪》中指出:“用補藥必兼瀉邪, 邪去則補藥得力。 ”後世之人常用薑棗作“藥引”, 但用此例患者, “藥證合拍”, 故有顯效。 又如古人所說, “用藥之妙, 如將用兵, 兵不在多, 獨選其能, 藥不貴繁, 惟取其功”, 正合此意。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陳思思 YNZY0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