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景德鎮古窯|我有故事,你有老茶花碗嗎?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 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 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古窯有一碗, 芳名“老茶花”,

名聲鎮四海, 願君來“採摘”!

無論你從哪兒來, 只要進了古窯,

都能被一隻會“唱歌”的碗吸引, 不信你聽~~

它可不是一般的碗,

而是一隻地地道道的明星碗,

不信你看~~

獲過獎盃, 上過央視, 如果有人再說它普通, 古窯人不答應。

其實每天面對著這麼有分量的碗,

窯窯心裡有著和大家一樣的疑問, 那就是老茶花碗的由來?為了滿足自己和大家的好奇心, 窯窯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古窯1號作坊請到裡面年齡最長的馮師傅, 由他來跟我們講述老茶花碗的民間來歷, 喜好故事的你有“聽”福咯~~

在以前,

茶花碗又叫做“渣胎碗”。 景德鎮大坯房的老闆發現自己的坯房裡每個月都有許多泥腳料、坯腳料被清理倒掉, 覺得很可惜。 於是, 就交代瓷工們將這些下腳廢料收集起來, 用有雜質的下腳泥做坯, 用釉果加三灰做釉, 燒窯時放在最旁邊, 做一些粗瓷碗作為福利發給瓷工。

渣胎碗上的“刀字紋”作為一種特殊的裝飾圖案, 是一種快速繪畫的圖案, 是應運普通百姓對實用器皿的需求而產生的。 因為正統的青花圖案, 繪製難度大, 而且繪畫的師傅要經過長期的學習才能從業, 普通百姓很難承受, 但白瓷又顯蒼白, 所以為了讓白瓷看起來不要那麼單調, 又能夠快速繪成, 適合大批量高速生產, 降低生產成本, 於是產生了“刀字紋”青花圖案,

從而成為了古代民窯的代表作品。

早在宋代, 安徽省繁昌縣柯家寨就是一個燒造瓷器的地方, 史稱“繁昌窯”。 明朝萬曆年間, 有一次他們偶然燒出一件色如玳瑁, 形如壽翁的瓷器。 地方官吏便忙不迭地進獻給神宗皇帝。 皇帝大喜, 下旨要“繁昌窯”再燒造一百件同樣的瓷器。 瓷工們知道大難臨頭了, 紛紛攜家外逃, 有些就跑到了鄰省的景德鎮, 仍操舊業謀生。

因為初到景德鎮, 人地兩生, 又缺資財, 只好利用坯坊中清出的下腳廢料做些粗瓷碗, 再畫上青花去燒, 藉此賣錢糊口。 他們雖流落景德鎮, 但念念不忘家鄉, 因而在瓷碗坯胎上繪畫時, 就以“柯”字為師, 以作貞示。 字越寫越草, 圖也越畫越脫形, 以至於有人說是“刀”字紋,

有人說是“茶花”紋;有人說是“秋葦”紋, 有人說是“薔薇”紋。 這種由青花的粗細線條勾畫點撇的抽象紋式, 誰也看不懂, 所以在江浙一帶稱之為“鬼畫符”。 然而繁昌人卻能解讀其中之謎, 它傳達了“唯有山茶偏耐久, 兩地蒹葭昨溯伊, 東風且伴薔薇住, 青白無言告家翁”的遊子情愫。 就連明代大畫家徐渭也評論說這是“直抒胸臆, 信手寫出, 如寫家書, 雖或疏鹵, 然毫無煙火酸餒之氣, 實乃為書畫一體之絕妙文章”。

無論哪個版本,

老茶花碗都帶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間文化資訊。

而現在, 老茶花碗是不少文人墨客的心頭好,

是追求文化價值的縮影。

親愛的朋友,

我有故事, 你有老茶花碗嗎?

不管你來不來景德鎮

都要聽聽這首歌

《讓愛複燒》......

《讓愛複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