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克服兩栖攻擊艦“短板”後,還需這一“利刃”!

在中國海軍進入全面發展快車道的今天, 兩栖攻擊艦可以說是尚未正式露面的最後一個短板。 綜合各方面的資訊來看, 國產兩栖攻擊艦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當中,

距離瓜熟蒂落的日子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既然有了兩栖攻擊艦, 就不能沒有另外一個重要裝備——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

美國F-35B完全是海軍陸戰隊想要用兩栖攻擊艦起飛STOVL飛機做CAS衍生出來的需求, 這麼強大的任務系統根本是附贈的。

實際上因為F-35B和以往的STOVL飛機比起來太過強大, 所以海軍陸戰隊也在考慮怎麼擴展兩栖攻擊艦的應用。 其中一個就是乾脆當作小國的STOVL航母用。

中國海軍明顯還沒有這麼高級。 當然這麼高難度的東西也難做出來, 不要說F-35B那麼變態的需求,

光是STOVL技術本身就夠琢磨一陣的。 當然現在中國也不打算用太挑剔的航母。

從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歷史上看, 世界上有能力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國家有英國、美國和前蘇聯。 英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研製出了AV-8海鷂, 並在今後幾十年時間裡不斷改進, 並且在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名聲大震;美國先是引進英國AV-8A型, 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麥道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聯合研製AV-8B型。 後來又研製了F-35聯合攻擊機, 但迄今尚未大批量裝備;蘇聯雅克-38的研製也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 並成功裝備在蘇聯航母上, 蘇聯在解體之前已經開始研製性能水準更高的雅克-141, 但因解體而終止。

英國的海鷂無疑是最成功的產品, 裝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中小型航母上, 除蘇聯、法國、巴西沒裝備外, 印度、西班牙、義大利、泰國等國家現在仍在使用。

其實在60年代末, 我國曾受到英國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風靡世界的影響, 上馬過我們自己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項目。 當時科研人員利用殲六戰機為藍本設計了垂直起降版並製作了樣機, 但最終受制于工業水準的研製並沒有取得成功, 隨著文革的結束, 該工程就下馬轉為技術儲備了。 在當今世界的科學水準開說, 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應用範圍很小, 現有科技無法克服垂直起降戰鬥機載重小的問題, 因為垂直起飛需要巨大的推力使得消耗燃油過多以及受制於發動機推力無法負載太多,這就使得所有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普遍都有航程短,戰鬥掛載小等問題。

中國殲18戰鬥機是網路流傳的中國新一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款這類戰鬥機,主要用於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機動力強,雙向量發動機,外加一台輔助升力發動機,雙垂尾,無鴨翼,無尾翼,在隱身和空氣動力又很好的結合,殲18內藏,作戰半徑2200公里,擁有先進座艙系統,主動加油系統.該機最大M數達到2.5倍音速,因武器內藏,發動機推力大而阻力小,在考慮飛機重量因素後,其單位重量剩餘功率(P.S.其絕對值等於同等狀態下飛機的爬升率)相當驚人。具備良好過失速機動性,良好的大迎角飛行品質和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必需的兩大基礎,殲-18戰鬥機擁有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做戰性能面對今天的飛行器有明顯的無法相比的優勢。其主要缺點是太過精密,維護性能較繁瑣,這也是高性能戰鬥機的通病。總的來說這是一款殺手級別的戰鬥機。根據任務不同可分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模式,也可能是最後一款有人駕駛戰鬥機。

不管殲18是網友YY出來的東西還是真實研發過的項目,都代表了廣大軍迷對國產垂直起降戰機的祈願。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動機“老大難”,另外,技術和經驗都也得從頭做起,不是一朝一夕。雖然垂直起降戰機作戰半徑有限,總體作戰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這種獨特的起飛方式和降落方式有利於在小型航母上使用。所以,如果未來我們需要這種戰機,並使它既具有現代戰鬥機的性能,又能實現垂直或短距起落,還需在發動機技術、氣動以及新結構技術方面獲得重大的突破才行。

因為垂直起飛需要巨大的推力使得消耗燃油過多以及受制於發動機推力無法負載太多,這就使得所有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普遍都有航程短,戰鬥掛載小等問題。

中國殲18戰鬥機是網路流傳的中國新一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款這類戰鬥機,主要用於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機動力強,雙向量發動機,外加一台輔助升力發動機,雙垂尾,無鴨翼,無尾翼,在隱身和空氣動力又很好的結合,殲18內藏,作戰半徑2200公里,擁有先進座艙系統,主動加油系統.該機最大M數達到2.5倍音速,因武器內藏,發動機推力大而阻力小,在考慮飛機重量因素後,其單位重量剩餘功率(P.S.其絕對值等於同等狀態下飛機的爬升率)相當驚人。具備良好過失速機動性,良好的大迎角飛行品質和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必需的兩大基礎,殲-18戰鬥機擁有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做戰性能面對今天的飛行器有明顯的無法相比的優勢。其主要缺點是太過精密,維護性能較繁瑣,這也是高性能戰鬥機的通病。總的來說這是一款殺手級別的戰鬥機。根據任務不同可分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模式,也可能是最後一款有人駕駛戰鬥機。

不管殲18是網友YY出來的東西還是真實研發過的項目,都代表了廣大軍迷對國產垂直起降戰機的祈願。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動機“老大難”,另外,技術和經驗都也得從頭做起,不是一朝一夕。雖然垂直起降戰機作戰半徑有限,總體作戰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這種獨特的起飛方式和降落方式有利於在小型航母上使用。所以,如果未來我們需要這種戰機,並使它既具有現代戰鬥機的性能,又能實現垂直或短距起落,還需在發動機技術、氣動以及新結構技術方面獲得重大的突破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