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太宗的故事(一)少年英雄 智勇雙全

唐〈步輦圖〉描繪唐太宗接見祿東贊朝的場景

唐太宗是大唐星空中最璀璨耀眼的一輪明月, 不但照亮了唐朝歷史的夜空, 也是後代帝王仰慕並引為仿效的治世典範。

唐太宗不但是史上唯一集開國、武功、文治、締造盛世為一身之千古一帝;也是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于一身的偉大君主。 不論唐太宗的偉大事蹟, 或是發生在他身邊的小故事, 今天讀來都令人回味, 發人深省。

唐太宗李世民生于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西元599年1月23日), 從小就聰穎傑出, 氣度非凡。 16歲, 有些人可能還懵懵懂懂時, 唐太宗就已經是一個有抱負、敢作敢為、懷有安定天下大志的少年英雄;並且展露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用奇計故布疑陣, 嚇退敵軍, 救出被突厥圍困在雁門的隋煬帝。

大業十一年(西元615年)八月, 煬帝北巡塞外, 突厥始畢可汗率兵數十萬, 圖謀襲擊皇帝的車駕,

煬帝車駕急駛到雁門, 突厥追到雁門圍城, 隋軍數次交戰失利, 雁門軍隊無法抵擋。 眼見城中糧草漸少, 形勢危急, 煬帝驚恐萬分, 下詔要求天下各郡招募士兵前來救駕。

屯衛將軍雲定興應詔募兵, 可巧李世民這位濟世英雄, 竟到雲定興軍營報名入伍, 雲定興見了世民, 問過履歷, 得知他是名家子弟, 更因他相貌魁奇, 眉宇間透出一股睿智英勇的氣概, 對他格外敬重, 於是李世民跟隨雲定興去救楊廣。

要出發時, 李世民對雲定興獻計說:“必須用旗鼓來擺設疑兵。 始畢可汗傾全國之力, 敢圍咱們天子, 他們是料定倉促之間無兵來救援。 我們就大張旗鼓, 使幾十裡路軍旗不斷, 晚上不停敲鉦擊鼓, 前後呼應, 胡虜以為我們救兵雲集,

就會望塵逃遁了。 不然敵眾我寡, 敵軍只要全軍來戰, 我們必定無法支撐的。 ”雲定興點頭說道: “這是一條疑兵計, 今日正用得著啦。 ”

隋軍駐紮在崞縣, 突厥偵察騎兵飛馬報告始畢道:“隋朝大軍已到。 ”突厥果然中計, 因此不戰自退, 嚇得解圍遁逃而去。

等到高祖留守太原, 太宗已經18歲了。 有高陽賊酋魏刀兒, 來攻太原, 高祖出擊應戰, 深陷賊人陣營中。 太宗用精銳的騎兵沖入敵陣, 張弓射擊, 所向披靡, 敵軍潰散, 在萬人的敵營之中救出高祖。 這時恰值步軍已到, 高祖與太宗又奮力攻擊, 大破高陽賊。

一位偉大的君主必然有其宏偉的志向、崇高的德行及過人的才能。 唐太宗年少時即顯露出其超凡卓越的特質。 隋末政局混亂、社會動盪,

李世民深知大隋的氣數已盡, 於是廣交豪傑, 贏得大家的擁戴。 晉陽令劉文靜暗中觀察李世民雖年少, 卻有四方之志, 是命世之才, 劉文靜相當器重世民, 裴寂卻認為:“他雖有些才識, 究竟是個少年, 能成得什麼大事?”但劉文靜慧眼識英雄, 李世民果然在群雄中崛起, 18歲便統帥三軍, 撥亂反正, 24歲而定天下, 29歲而居大位, 唐太宗即位後, 四夷降伏, 海內晏安, 締造成就輝煌、流芳千古的貞觀之治。 @#

參考資料:《舊唐書》《隋唐演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