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太宗的故事(二)削平群雄 菩薩顯靈

唐太宗縛著竇建德到東都洛陽城下, 王世充看到竇建德被俘, 遂率官兵請降。

唐朝剛建立時, 高祖僅據有關中一地, 天下依然群雄並立,

據地為王。 當時的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彼時劉武周與蕭銑居於西北, 王世充居於中央, 面對各路梟雄, 秦王沒有畏懼, 心中只有“思靖大難, 以濟蒼生”的宏大使命。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秦王領一旅之師, 從西都長安出兵攻打王世充佔據的洛陽。 軍隊進駐穀州。 世充率精兵三萬列陣於慈澗, 秦王帶著輕裝的騎兵挑戰。 當時寡不敵眾, 陷於重圍中, 身旁的人都感到恐懼。 秦王命令身邊的人先退回, 獨自殿后應戰。 王世充的勇將單雄信率數百騎兵夾道來逼, 交相猛衝, 秦王幾乎被他們擊敗。 秦王英勇無比, 左右開弓射箭, 敵人無不應弦而倒, 此戰並擄獲王世充的大將燕頎。

秦王廣施仁德, 軍隊所到之處, 王世充的城堡守軍將領接連前來投降。

九月, 秦王帶五百騎兵觀察戰地, 王世充率一萬步騎兵突然出現, 將秦王團團包圍。 王世充大將單雄信舉槊直奔秦王, 眼見秦王危險, 尉遲敬德躍馬大呼趕來, 將單雄信刺于馬下。 隨後, 尉遲敬德護著秦王沖出重圍。 後雙方交戰, 王世充的軍隊敵不過秦王的精銳部隊, 潰敗而逃, 被斬首級三千多, 王世充隻身逃脫。

據《舊唐書》記載:武德三年十月三十日, 有流星墜於東都城內, 殷殷有聲, “此王世充滅亡之兆也。 ”武德四年, 秦王在北邙山列陣, 王世充探知秦王到來, 嚴陣以待, 兩軍相接, 唐家軍精勇無比, 敵軍拚死作戰, 從辰時打到午時, 敵軍才退卻, 王世充落荒逃回城中, 堅守不出, 等待竇建德的救援。 秦王於是進兵到洛陽城下紮營。

後來秦王親率三千五百步兵進屯武牢, 阻擋前來救援的竇建德的西進部隊。 雙方對峙二十多天后, 竇建德中計, 全軍十多萬傾巢而出, 加上王世充的軍隊, 延伸好幾裡, 擂鼓呐喊, 聲勢顯赫。

由於雙方人數相差過於懸殊, 又面對撼天動地的陣仗, 秦王的將領們心生恐懼, 秦王安撫諸將領說:“賊人沒見過大敵, 越過險地就狂呼亂叫, 表示他們沒有軍紀;我們只要按兵不動, 列陣時間一長, 士兵饑餓, 就會自動退兵, 此時再出擊, 可無往不勝。 ”並和他們約定, 一定會在午時以後大破敵軍。

竇建德列陣, 士兵從辰時等到午時, 都饑渴疲倦, 或坐在地上, 或爭相喝水, 散不成軍。 竇建德見狀, 只好收兵撤退。

秦王趁機進擊, 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驍將揮旗沖入敵陣,

快速貫穿敵軍陣內, 直接沖出敵陣, 賊兵回頭見唐軍的旗幟一路呼嘯, 揚長而去後, 徹底崩潰。 秦王大破竇建德十余萬軍隊, 俘獲竇建德以下五萬餘人, 生擒建德於陣中, 王世充驚恐不已, 因此率官屬二千余人到營前請降。 武牢一戰, 天策玄甲軍立下顯赫戰功。 玄甲軍個個是精銳中的精銳, 加上秦王是天賜的奇才, 帶領玄甲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奇跡。

《全唐文》陸元朗〈敕建廣武山觀音寺碣〉中記載:秦王擒獲王世充、竇建德後, 凱旋班師回朝的途中, 夜宿在廣武。 在夜雨朦朧中, 秦王看見“觀音菩薩, 金身畢露”, 顯現在光焰射天的東南雲際。 太宗叩首膜拜, 虔誠仰望, 欣喜地對諸將說:“這是因為武事告成,

天授神祐, 功業偉大呀!”高祖於是下令建觀音寺, 並樹立石碑以茲紀念。 觀音寺于武德五年完工, 標記著此段風雲歲月、歷史功績。 @#

參考資料:《舊唐書》《全唐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