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遇:三度被徽州人聯名挽留的三品徽州知府

孫遇:三度被徽州人聯名挽留的三品徽州知府

司馬狂/文

自宋徽宗宣和三年(西元1121年)徽宗改歙州為徽州, 至辛亥革命後(1913年1月施行)廢府留縣, 除去元代1357—1367年改稱興安府以外, 徽州府存在共計780餘年。 這期間, 出任徽州知府的人, 如過江之鯽, 不勝枚舉, 其中也不乏許多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 從本文開始, 我將開闢一個新的系列, 專門講述徽州知府的那些故事, 從史料處著眼, 力圖跟大家講講那些個塵封的徽州往事。

第一篇要講的徽州知府, 乃是徽州甚至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極其罕見的三品知府。 此君姓孫名遇, 字際時, 生於1404年, 卒於1483年, 是山東煙臺福山人。 孫遇是個神童, 10歲便能作詩, 有“過目不忘”之能, 31歲以鄉試第五名高中舉人, 次年入京參加會試, 以二甲二十五名, 賜進士出身, 授官戶部主事。

八年後, 孫遇得內閣首輔楊溥舉薦, 被明英宗朱祁鎮放外任, 領五品銜, 任徽州府知府。 在明代, 一般知府的官銜是正四品, 孫遇外放之前的戶部主事通常為正六品銜, 這是一次官銜和官職的雙重提拔。 當時, 以低官銜領高官銜的官職, 尤其是京官外放還是頗為常見的。

孫遇到徽州府任職是正統六年(1444年), 上任以後, 孫遇微服私訪, 深入農戶, 將縣鄉一些官田重新丈量, 並把多占的田地分給沒有土地的農民。 幾個月的時間內, 孫遇還將上任知府遺留下來的多年積案逐一查清了結, 一改徽州府往昔的風氣, 坊間民眾皆喚其“孫青天”。

可惜, 在孫遇擔任徽州知府五年後(1449年), 其父病逝。 按照明代管制, 官員的雙親逝世, 官員需要立即停職返家, 為親人丁憂守制, 這個時間通常說的是三年, 實際上一般是27個月。 而如果皇帝覺得該官員必須留守原職或是另有任用, 就會採用“奪情”, 就是不讓官員回家守孝。 彼時徽州民眾甚愛孫遇,

當地官員和百姓聯名上書, 要求朝廷奪情留下孫遇。 朝廷很快批復下來, 孫遇奪情留任徽州知府, 這是徽州人一留孫遇。

要說, 這孫遇的官運也是挺坎坷的, 前面父親去世, 奪情留任。 沒過多久卻又遭逢母親在福山老家病逝的變故。 古人將官員為父親守孝稱為“丁外艱”, 為母親守孝稱為“丁內艱”,孫遇在短期內遭遇父母雙親病逝,其心戚戚。而徽州民眾深知孫遇是難得一遇的好官,再度上表祈求奪情留任,而此番朝廷未能批准,孫遇回家給母親丁憂守制,這是徽州人二度挽留孫遇。

給母親守完孝的孫遇,再度出任徽州知府。在代宗朱祁鈺景泰四年(1453年)親眼目睹徽州遭遇百年一遇的災害,先旱後澇,民不聊生。尤其是受災最為嚴重的休、黟、祁三縣,以淩辛受為首的災民聚眾哄搶,社會一片混亂。當時的巡撫力主武力鎮壓,孫遇堅決不同意,力主安撫,並且隻身前往災區,淩辛受一直就很信任孫遇,率眾人來歸。此後,孫遇親自主持賑濟,終於化解了一場嚴重的事變。加上孫遇在處理案件的時候,能夠明辨是非,絕不輕易冤枉一個人,徽州民眾紛紛自發給他送匾額,“青天太守”的稱呼不脛而走。

八年後(1461年),孫遇徽州知府任期將滿,因其政績顯赫,理應升遷,而我徽州民眾死活不舍這位青天太守,竟然再度聯名上書,要求孫遇留任。彼時宣府巡撫李秉,召拜左都禦史,參與負責考察升免罷黜天下百官,這位李大人任上,處理淘汰了一大批的庸劣酷貪官員,而孫知府卻被李秉大人奏請留任徽州知府,並擢食正三品秩。意思就是孫遇升為正三品官銜,繼續留任徽州府,這是徽州人三留孫遇。

又過了三年,孫遇再度被提拔,這次擢升職務為江西右布政使,這是從二品的高官,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此番徽州鄉民知道,不能再強留孫大人,不能耽誤孫大人的前程。一時間,徽州民眾偕老扶幼,十裡長街送別這位在徽州府任上廿載的父母官,想來那時候的場面定然是紛紛淚灑當場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十年的徽州知府,三度被屬下的子民留任,這是何等的榮耀,這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父母官?時至今日,當我們在大談廉政建設的時候,何不回頭認真學學孫遇孫大人呢?

孫遇此後,繼續高升,由江西右布政使升為河南布政使,他做官一直秉承自己的操守,不為明代官場的歪風邪氣所動。最後,因為得罪權貴,被罷免官職。其妻房氏卒二十年,二十年間孫遇不再娶,亦無婢妾之事,在那個封建禮數的時代實屬難得。孫遇離開徽州以後,徽州鄉人自發的為孫遇建了生祠,春秋皆祭。孫遇有子四人,分別是孫珂、孫珪、孫瓚、孫掞。其中孫珂、孫珪、孫掞皆為進士,三子孫瓚中舉人後,不願意繼續科考,轉而研究理學,終成明朝一代理學大師。後,孫遇的兩個孫子孫樂和孫檠同科考中進士,成為膠東民間盛傳的“一門一榜二進士”。甚至,連他們的老家,也因為這個緣故更名為“兩甲莊”。

文末重點感謝張豔紅、王紅春兩位老師提供的相關史料。 為母親守孝稱為“丁內艱”,孫遇在短期內遭遇父母雙親病逝,其心戚戚。而徽州民眾深知孫遇是難得一遇的好官,再度上表祈求奪情留任,而此番朝廷未能批准,孫遇回家給母親丁憂守制,這是徽州人二度挽留孫遇。

給母親守完孝的孫遇,再度出任徽州知府。在代宗朱祁鈺景泰四年(1453年)親眼目睹徽州遭遇百年一遇的災害,先旱後澇,民不聊生。尤其是受災最為嚴重的休、黟、祁三縣,以淩辛受為首的災民聚眾哄搶,社會一片混亂。當時的巡撫力主武力鎮壓,孫遇堅決不同意,力主安撫,並且隻身前往災區,淩辛受一直就很信任孫遇,率眾人來歸。此後,孫遇親自主持賑濟,終於化解了一場嚴重的事變。加上孫遇在處理案件的時候,能夠明辨是非,絕不輕易冤枉一個人,徽州民眾紛紛自發給他送匾額,“青天太守”的稱呼不脛而走。

八年後(1461年),孫遇徽州知府任期將滿,因其政績顯赫,理應升遷,而我徽州民眾死活不舍這位青天太守,竟然再度聯名上書,要求孫遇留任。彼時宣府巡撫李秉,召拜左都禦史,參與負責考察升免罷黜天下百官,這位李大人任上,處理淘汰了一大批的庸劣酷貪官員,而孫知府卻被李秉大人奏請留任徽州知府,並擢食正三品秩。意思就是孫遇升為正三品官銜,繼續留任徽州府,這是徽州人三留孫遇。

又過了三年,孫遇再度被提拔,這次擢升職務為江西右布政使,這是從二品的高官,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此番徽州鄉民知道,不能再強留孫大人,不能耽誤孫大人的前程。一時間,徽州民眾偕老扶幼,十裡長街送別這位在徽州府任上廿載的父母官,想來那時候的場面定然是紛紛淚灑當場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十年的徽州知府,三度被屬下的子民留任,這是何等的榮耀,這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父母官?時至今日,當我們在大談廉政建設的時候,何不回頭認真學學孫遇孫大人呢?

孫遇此後,繼續高升,由江西右布政使升為河南布政使,他做官一直秉承自己的操守,不為明代官場的歪風邪氣所動。最後,因為得罪權貴,被罷免官職。其妻房氏卒二十年,二十年間孫遇不再娶,亦無婢妾之事,在那個封建禮數的時代實屬難得。孫遇離開徽州以後,徽州鄉人自發的為孫遇建了生祠,春秋皆祭。孫遇有子四人,分別是孫珂、孫珪、孫瓚、孫掞。其中孫珂、孫珪、孫掞皆為進士,三子孫瓚中舉人後,不願意繼續科考,轉而研究理學,終成明朝一代理學大師。後,孫遇的兩個孫子孫樂和孫檠同科考中進士,成為膠東民間盛傳的“一門一榜二進士”。甚至,連他們的老家,也因為這個緣故更名為“兩甲莊”。

文末重點感謝張豔紅、王紅春兩位老師提供的相關史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