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滴答碰瓷滴滴、瘋狂補貼,無法改變計程車被邊緣化的命運

作者:龔進輝

去年10月, 滴答拼車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佛山6個城市開始了網約計程車的試運營。 3個月後, 滴答拼車品牌升級為滴答出行(以下簡稱“滴答”),

並正式推出網約計程車業務。 最新進展是, 4月初滴答網約計程車業務登陸南京、成都、重慶等9個城市, 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下沉。

為了在上述城市快速完成冷開機, 滴答不免俗採取了補貼策略, 還是熟悉的“配方”:乘客獲得優惠, 比如提供最高66元的新人大禮包;司機增加額外收入, 推薦新司機並完成首單則獲得50元獎勵。

不過, 滴答網約計程車業務真正被用戶熟知、引發行業關注, 卻是與出行巨頭滴滴的兩次撕逼, 準確說是碰瓷。

去年12月, 滴答拼車(尚未完成品牌升級)在《致滴滴出行的一封信》中披露, 6名深圳計程車司機因安裝滴答拼車App遭遇滴滴官方客服電話威脅, 質疑滴滴逼司機二選一。

今年1月, 滴答拼車完成品牌升級後不久, 便控訴滴答深圳一計程車司機遭遇滴滴客服“二選一”電話威脅, 並出示了計程車師傅和滴滴線上人工客服的交涉過程。

同樣是深圳計程車司機, 同樣是滴滴客服電話威脅, 同樣是指責滴滴二選一, 不同的是司機從6名變為1名, 從自說自話到公佈實錘, 不得不承認滴答自編自導的碰瓷戲碼有板有眼, 我差點就相信了。

但理智告訴我, 這不過是滴答為自家網約計程車造勢的行銷技倆而已, 滴滴兩次均回應宣告滴答贏得勝利, 至於回應內容如何並不重要, 反正通過碰瓷向公眾灌輸滴答上線網約計程車這一事實的目的已經達到。

其實, 只需多問幾個為什麼, 滴答導演的碰瓷鬧劇就很容易被揭穿。

如果滴滴真的逼計程車司機二選一來狙擊滴答, 為何只波及深圳計程車司機, 而不是6個城市全覆蓋?這顯然不合常理。 同時, 即便滴滴真的專挑深圳這一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城市計程車司機下手, 為何先後只有6名、1名司機受傷, 而不是“一網打盡”?這也說不通。

另外, 如果滴滴真的拿二選一來扼殺滴答這一潛在勁敵, 後者除了在輿論層面積極發聲、指責, 還應及時向相關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以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和自身合法權益, 而滴答就兩次事件發佈的聲明中並未提及維權, 而且時隔多月對爭議的處理沒有下文, 以不了了之收尾不禁讓人懷疑滴答沒有切實舉動, 更加印證了這不過是其為博眼球而使出的碰瓷行銷技倆。

換個角度看, 如果滴滴真的祭出二選一這一狠招, 那勢必重創滴答的網約計程車業務, 必然引起其強烈反彈。 要知道, 2016年滴滴、Uber大戰時, 滴答業務曾一度陷入低谷期, 順風車價格本來比快車要便宜50%, 但補貼完之後快車比順風車還便宜。 滴答創始人宋中傑開始為轉型而煩惱, 經過長達半年的思辨和爭論才敲定轉型計程車的方案。

換言之, 如果滴滴真的用二選一來全面封殺滴答, 那等於扼住後者的咽喉, 勢必會拼死抵抗和努力維權, 而不是停留於公開炮轟層面。 同時, 如此影響惡劣的事件, 勢必會引發監管部門的關注, 介入調查並及時公佈調查結果。 但現狀是, 滴答刷完存在感後像沒事人一樣,

繼續發力網約計程車業務, 監管部門也並未要求當事方滴答、滴滴就二選一予以說明。

因此, 不管滴答是否承認, 其兩次指責滴滴二選一屬於典型的碰瓷行銷, 目的是推廣其剛上線的網約計程車業務。 恭喜滴答如願以償, 隨著滴答計程車登陸9個城市, 潛臺詞是其在第一批6個城市運營步入正軌, 主要歸功於前期密集推廣, 碰瓷行銷低成本高收益, 這招實在是高。

不過,我仍想給快速擴張的滴答計程車澆盆冷水,其不僅產品體驗有待加強,司機反映滴答地圖經常出現定位不准的情況,乘客則抱怨在滴答上打不到計程車,還不得不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破局難度較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首汽、神州專車、易到先後在部分城市上線網約計程車業務,補貼大戰重燃,滴答想要攪動行業格局,必然需要跟進補貼。

易到前CEO周航曾反思,易到沒有保住先行者的優勢,是因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認識到分享經濟的規律,即必須要便宜。滴答聯合創始人李金龍表示,現在滴答的補貼只是給用戶一個見面禮。但是,補貼是柄雙刃劍,劣勢和優勢同樣明顯。

一方面會造成極大的資金壓力,滴滴快的燒錢大戰最高一天虧4000萬仍讓不少人心有餘悸,南方都市報曾給滴答算過一筆賬,其在廣州一個月補貼起碼耗費4000萬元,這還不包括乘客端的優惠券補貼。滴答計程車同時佈局15個城市,資金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去年7月,蔚來資本投資滴答,但未公佈具體金額,此時距離其上一輪融資已過去2年多。

滴答補充彈藥後補貼大戰到底持續多久,宋中傑心裡也沒有底,“這個比較敏感,我們會根據業務發展的情況去做相應的融資”。在我看來,對於資金並不寬裕的滴答而言,補貼力度合適至關重要,補貼太多形成不了滾動效應,反而養肥“羊毛黨”;太少激勵不到用戶,不利於用戶習慣的培養。滴答需要在產品推行過程中不斷試錯,能否把每分錢用在刀刃上,成為宋中傑團隊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除了賬上資金承壓,燒錢大戰獲得的用戶忠誠度不高也是困擾滴答的一大難題。持續補貼不太現實,一旦漲價用戶很有可能流失,這對立志復興計程車行業的滴答並不利,更間接影響其盈利。宋中傑曾表示,滴答希望讓計程車成為未來網約車主流的服務,到時會有很多變現方式,比如適當收取服務費。

顯然,現階段滴答談盈利為時尚早,當務之急是花最少的錢做大規模,規模上去才有資格暢想未來。放眼未來,我並不看好計程車成為網約車主流。不可否認,滴答打造“橙星”計程車,在車輛的座套乾淨程度、氣味、溝通禮儀等方面提高標準,服務品質提升固然可以激發計程車的整體活力,但難以改變其在快車、專車的衝擊下被邊緣化的命運。

要知道,滴滴每天完成2500萬訂單,快車、專車、順風車占大頭,計程車訂單不到200萬單。同時,首汽、神州專車、易到重心也放在專車上,網約計程車業務才剛起步。反觀計程車行業難掩司機收入銳減、人員流失嚴重的尷尬,跌入從未有過的低谷,滴答想要改變其在出行生態中的地位難度極高,可能像順風車一樣,再度活在滴滴的陰影之下。

當然,出行不僅是閃電戰,更是持久戰,不能說滴答計程車完全沒希望重塑行業格局,反戈一擊滴滴成效如何,還是留給時間來檢驗吧。

不過,我仍想給快速擴張的滴答計程車澆盆冷水,其不僅產品體驗有待加強,司機反映滴答地圖經常出現定位不准的情況,乘客則抱怨在滴答上打不到計程車,還不得不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破局難度較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首汽、神州專車、易到先後在部分城市上線網約計程車業務,補貼大戰重燃,滴答想要攪動行業格局,必然需要跟進補貼。

易到前CEO周航曾反思,易到沒有保住先行者的優勢,是因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認識到分享經濟的規律,即必須要便宜。滴答聯合創始人李金龍表示,現在滴答的補貼只是給用戶一個見面禮。但是,補貼是柄雙刃劍,劣勢和優勢同樣明顯。

一方面會造成極大的資金壓力,滴滴快的燒錢大戰最高一天虧4000萬仍讓不少人心有餘悸,南方都市報曾給滴答算過一筆賬,其在廣州一個月補貼起碼耗費4000萬元,這還不包括乘客端的優惠券補貼。滴答計程車同時佈局15個城市,資金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去年7月,蔚來資本投資滴答,但未公佈具體金額,此時距離其上一輪融資已過去2年多。

滴答補充彈藥後補貼大戰到底持續多久,宋中傑心裡也沒有底,“這個比較敏感,我們會根據業務發展的情況去做相應的融資”。在我看來,對於資金並不寬裕的滴答而言,補貼力度合適至關重要,補貼太多形成不了滾動效應,反而養肥“羊毛黨”;太少激勵不到用戶,不利於用戶習慣的培養。滴答需要在產品推行過程中不斷試錯,能否把每分錢用在刀刃上,成為宋中傑團隊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除了賬上資金承壓,燒錢大戰獲得的用戶忠誠度不高也是困擾滴答的一大難題。持續補貼不太現實,一旦漲價用戶很有可能流失,這對立志復興計程車行業的滴答並不利,更間接影響其盈利。宋中傑曾表示,滴答希望讓計程車成為未來網約車主流的服務,到時會有很多變現方式,比如適當收取服務費。

顯然,現階段滴答談盈利為時尚早,當務之急是花最少的錢做大規模,規模上去才有資格暢想未來。放眼未來,我並不看好計程車成為網約車主流。不可否認,滴答打造“橙星”計程車,在車輛的座套乾淨程度、氣味、溝通禮儀等方面提高標準,服務品質提升固然可以激發計程車的整體活力,但難以改變其在快車、專車的衝擊下被邊緣化的命運。

要知道,滴滴每天完成2500萬訂單,快車、專車、順風車占大頭,計程車訂單不到200萬單。同時,首汽、神州專車、易到重心也放在專車上,網約計程車業務才剛起步。反觀計程車行業難掩司機收入銳減、人員流失嚴重的尷尬,跌入從未有過的低谷,滴答想要改變其在出行生態中的地位難度極高,可能像順風車一樣,再度活在滴滴的陰影之下。

當然,出行不僅是閃電戰,更是持久戰,不能說滴答計程車完全沒希望重塑行業格局,反戈一擊滴滴成效如何,還是留給時間來檢驗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