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振寧擔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施一公成首任校長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

記者從西湖大學獲悉:昨天(4月16日)在杭州舉行的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上, 施一公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我回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育人, 教育一批人, 育人在育心, 做科研是育人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希望自己可以培養出一批胸懷大志而又腳踏實地的人才。 ” 2008年, 從美國普林斯頓回到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曾如是表示。

今年1月, 施一公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 全力以赴籌辦西湖大學。 他在昨天的競聘演講中說:辦好西湖大學是我肩上義不容辭的責任。 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 西湖大學就是我生命中的這件大事。 我已經做好準備, 毫無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 以不忘初心、無問西東的務實態度, 帶著全社會、國家、政府和全體師生員工的重托, 使西湖大學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會議還任命許田、仇旻為西湖大學副校長。

1962年出生的許田教授許田是生長調控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曾擔任過15年的耶魯大學遺傳系副系主任以及11年的耶魯大學校長特別顧問。 近日, 他放棄耶魯大學終身C.N.H. Long講席教授、霍華德·休斯研究員以及羅斯伯格兒童疾病研究所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等職, 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許田表示:西湖大學作為一所新大學, 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從校園設計到學生培養, 我們可以全力推動多學科交叉;同時, 可以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教育方式以及培養創新人才的方式。

仇旻現年43歲, 34歲時晉升為瑞典皇家工學院正教授, 是當時該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 因在納米光子器件方向的傑出貢獻, 先後當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和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2015年底當選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2010年, 他入選國家“千人計畫”, 回到母校浙江大學任教。 前不久, 他辭去浙江大學教授、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 全職加盟西湖大學。 仇旻表示, 創辦西湖大學, 是一代人心中一個宏偉的夢想, 也是這個時代需要和呼喚的一項積極嘗試。 “參與一所大學的創辦, 並切實投身其中, 從無到有一步步建設, 是我一直以來的渴求。 我為夢想和情懷而來, 我願和施一公等各位一起為西湖大學的偉大而努力。 ”

楊振寧

據悉, 會議首先確定了定西湖大學第一屆校董會成員。 韓啟德等21位候選人為西湖大學首屆校董會成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出任校董會主席, 現年9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

錢穎一在致辭中表示, 西湖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產物, 是探索依靠社會力量舉辦研究型大學的嘗試。 根據《西湖大學章程》, 西湖大學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錢穎一提出三條建議:以制度為基礎按規則辦事;給校長最大的治校空間;給教師最大的治學自由。

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決議, 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皆擔任西湖大學創校榮譽校董, 包括馬化騰、王健林等在內。 會議任命劉旻昊為校董會秘書。

西湖大學的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成立於2016年12月10日。 今年4月, 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准設立。 西湖大學定位為“小而精、高起點、研究型”的民辦高等學校, 主要開展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 著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該校依託生物學、基礎醫學、理學和前沿技術4個研究所, 組建生命科學學院(含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理學院、工學院, 優先形成理學、醫學、工學等三個門類12個一級學科;隨著學校的發展, 西湖大學還將適時設立人文社科學院和相關學科。與其它院校不同的是,西湖大學以博士生培養為起點,適時開展本科生教育,計畫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不超過5000人。2017級博士研究生已正式錄取19名;2018級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啟動,計畫錄取130名。

研究資料顯示,1949年我國共有私立高等學校69所,20世紀50年代初轉為公立學校。此後近30年間,我國沒有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儘管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逐漸恢復,但仍處於規模較小、發展不足的階段,且多偏重就業的職業技術教育。而在全世界範圍內,民辦研究型高校卻不乏成功的樣本。在美國,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在內的私立高校數量占高校總數的一半以上;在日本,包括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在內的私立大學占全國大學總數的近80%。

研究者指出,西湖大學的創辦,有望改善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格局,探索出民辦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子。正如今年2月《科學》雜誌在題為《生物學家揭開了中國第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的面紗》)的文章中所言:西湖大學“可能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一座燈塔”。

“道阻且長。”作為“掌門人”,施一公毫不諱言困難與挑戰,但也對未來滿懷信心。在2016年12月10日的西湖高研院成立大會上,施一公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我們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後,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備受尊崇的、立足中國大地又充滿中國特色的民辦高等學府——西湖大學。這裡,將擁有世界上最傑出的一批科學家,培養最優秀的青年人才,從事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研教育體制機制,為中國的高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引擎和支撐,為世界文明作出無愧於中華民族的貢獻!”

附:

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David Baltimore、陳佳洱、陳十一、陳一丹、陳越光、程純、董建岳、董清源、郭禾陽、郭孔丞、韓啟德、李牮、李伊頔、潘建偉、錢穎一、秦英林、饒毅、施一公、徐益明、葉慶均、張磊

首批西湖大學創校榮譽校董會成員(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曹挺、鄧鋒、鄧營/侯屈平夫婦、葛航、龔虹嘉、黃昌華、林剛、馬化騰、倪良正、沈月華、石聚彬、王東輝、王健林、吳亞軍、徐海照、薛景霞、姚忠良、張擁軍、趙心竹、朱獻福、朱新紅

(見習編輯:陳蓉蓉)

西湖大學還將適時設立人文社科學院和相關學科。與其它院校不同的是,西湖大學以博士生培養為起點,適時開展本科生教育,計畫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不超過5000人。2017級博士研究生已正式錄取19名;2018級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啟動,計畫錄取130名。

研究資料顯示,1949年我國共有私立高等學校69所,20世紀50年代初轉為公立學校。此後近30年間,我國沒有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儘管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逐漸恢復,但仍處於規模較小、發展不足的階段,且多偏重就業的職業技術教育。而在全世界範圍內,民辦研究型高校卻不乏成功的樣本。在美國,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在內的私立高校數量占高校總數的一半以上;在日本,包括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在內的私立大學占全國大學總數的近80%。

研究者指出,西湖大學的創辦,有望改善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格局,探索出民辦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子。正如今年2月《科學》雜誌在題為《生物學家揭開了中國第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的面紗》)的文章中所言:西湖大學“可能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一座燈塔”。

“道阻且長。”作為“掌門人”,施一公毫不諱言困難與挑戰,但也對未來滿懷信心。在2016年12月10日的西湖高研院成立大會上,施一公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我們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後,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備受尊崇的、立足中國大地又充滿中國特色的民辦高等學府——西湖大學。這裡,將擁有世界上最傑出的一批科學家,培養最優秀的青年人才,從事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研教育體制機制,為中國的高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引擎和支撐,為世界文明作出無愧於中華民族的貢獻!”

附:

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David Baltimore、陳佳洱、陳十一、陳一丹、陳越光、程純、董建岳、董清源、郭禾陽、郭孔丞、韓啟德、李牮、李伊頔、潘建偉、錢穎一、秦英林、饒毅、施一公、徐益明、葉慶均、張磊

首批西湖大學創校榮譽校董會成員(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曹挺、鄧鋒、鄧營/侯屈平夫婦、葛航、龔虹嘉、黃昌華、林剛、馬化騰、倪良正、沈月華、石聚彬、王東輝、王健林、吳亞軍、徐海照、薛景霞、姚忠良、張擁軍、趙心竹、朱獻福、朱新紅

(見習編輯:陳蓉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