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隨筆:雲南印象

作者:站在麥芒上

1

最初我是沿著書頁的一角, 一下子鑽進這個色彩斑斕, 有著楓葉一樣飄落在西南端紅土高原上的。 在我鑽進去的時候,

我所在的這座海濱城市也走進盎然的春色中。 說是春色又似乎有點牽強, 因為我所在的龍島春天是稍縱即逝, 稍稍錯開某個時間段, 就要等到來年春天了。

也許有朋友不信, 那就請你到大街上看一看就知道了。 早上人們還棉衣毛衣地穿在身上, 中午就有人耐不住太陽的熱度, 褪去厚厚的武裝, 在人們三三兩兩忙不迭地換上春裝的時候, 灼熱的空氣中又帶來夏的氣息。 還不到一個月的光景, 那些五顏六色的花裙子, 花摺傘一下子就飄進人們的視線, 滿大街都是。 所以我一直固執地說, 我所在的龍島, 這座海濱城市沒有春天。 冬季太過慢長, 從十一月到來年的四月, 空氣裡到處都被冷風冷雪充斥著, 光是冬天幾乎就占了大半年的光景。

夏季又太過潮熱, 從五一到十一都是被熱浪包裹著, 特別是七月份悶熱的天, 讓人喘不氣來。 海風著實讓人涼快很多, 但海邊的日光太琮毒辣, 很容易傷到皮膚, 稍有不甚就會脫去一層皮。 如果再做些陽光浴, 沙灘浴, 不出三兩天就會被曬成黑人, 要捂一個冬天才能恢復正常膚色。

春秋兩季實在是少得可以用指頭掰著數, 但雲南就不同了, 那裡的氣候很宜人, 花團錦簇一地盎然春色美景, 沒有太大燥熱也沒有太多的寒氣, 給我的感覺那裡就是大自然的寵兒, 如沐在春風中, 一個讓我嚮往的地方。 很幸運在數天前有機會到雲南開會, 真正走進去南, 走進我夢中的香格里拉!

在飛機上看雲南,

讓我真實地感受到它獨特的氣韻。 那青山、那綠水、那紅土, 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透著或柔情或強勁的美感。 為了能真切地撫摸到那裡的紅土, 在此之前, 我讓當地的朋友打包郵寄一些, 放到自家陽臺上, 只要看到它, 我就仿佛看到了雲南。 如今透過舷窗看到那一塊塊赤土在腳下綿延, 怎能不讓我浮想聯翩?

太多的記憶, 從歷史中向我走來, 它讓我熟悉雲南, 記住龍雲, 記住中國遠征軍, 記住他們的人和事。 戰火硝煙早已散去, 無數英烈用生命和鮮血把那片土地浸染, 遙望遠方, 遙望的故園。 還有我們的教育, 那些在校的師長和青年學生, 在舉國艱難, 國破家亡的時候, 他們沒有放棄教書育人, 內地學府上不了, 就跋涉千里來雲南。

於是我記住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它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于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1938年4月, 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 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 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 西南聯大共存了8年零11個月, 它保存了抗戰時期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學生, 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因其成就顯著, 有"內樹學術自由, 外築民主堡壘"之美譽。 1946年三校復原北上, 雲南師範大學獨立建校, 原名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 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區單位。 一段歷史, 就是一段豐碑!西南聯合大學, 就是在當時教育界上創造出一個歷史的奇跡!

收回思路, 收回按下雲頭的目光, 我細數春天, 昆明算是榜上最有名望。 那個可以用斤兩來賣鮮花的城市, 那裡的花可以在一夜之間銷往世界各地, 是一個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如果家裡正好有鮮花可插, 說不定那彌漫在房間裡的馨香就是從雲南來的。

我之所以這樣說, 也是在品味到不同城市對我的魅惑之後, 獨對雲南產生這樣美感的。 它少了現代人工雕琢的痕跡, 一直穿梭在我的內心深處, 是玉龍雪山厚重的質感;梅裡雪山的巍峨壯觀;蒼山的古樸雄渾;還是老君山的秀美壯麗;以及瀘沽湖的清幽;還有撫仙湖的深邃;更重要的是石林和元謀士林給予我靈魂的震撼, 以及香格里拉的神秘和三江並流時世間少有的壯觀!

如果說納西族的白水台,如蓮花一般在每一片花瓣上流動著澄澈的水珠是“仙人的遺田”造就的夢幻,層層疊疊,羅列著世間的萬象,那麼哈尼族同胞用不朽的智慧和堅韌的毅力,創造出元陽梯田偉岸與壯觀,將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傳奇之作。單就這些足以讓我為之傾倒,並加以虔誠匍匐在那裡頂禮膜拜。

這層層疊疊的梯田,養育並哺育著哈尼族以及他們的後代子孫,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感受到它的美與其它城市有著本質的區分。它有著濃郁厚重的歷史,質感不僵化,透著綿延,透著蒼勁,更透著深厚的民族底蘊和虔誠的宗教色彩,它更是我們人類的文明發祥地。雲南的美,不僅美在她把四季都融為一體;還美在她把遠處的雪山與近處的湖泊也融為一體;更美在她跨越遠古到現代的山石俊秀、突兀、挺拔之美,歷經千年、萬年滄桑依然聳入在天地間那一豪情氣概之美!那是一種骨子裡透著生命的質感,這種美也可以說是一種強健之美,這裡的每一處都有我駐足的理由。它透著山水靈氣,透著時間與空間的悠遠、古樸、莊重之大美!

2

在我沿著這片紅土高原四處張望的時候,她的美就這樣彰顯出來。它首先給我的印象是她透著水一樣的柔情,呵護著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還有那裡的二十八個少數民族。他們就像民族大花園裡盛開出不同的花朵一般光豔照人。置身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我所見到的每一種花和每一種果,對於我這個初來乍到的龍島人來說,都是一種真實的誘惑。那裡的山,重疊著一個個瑰麗的夢;那裡的水,澎湃出一段段厚重的情;而那裡的人,詮釋著不同的睿智光芒。也正因為如此,我不只一次地去讀她,走進這個讓我時常在幻夢中的彩雲之南,深刻地瞭解她、品味她、熟悉它,當我終於入了她的魂之後,我發現那片紅地高原很多地方,已經在很久以前就闖進我的視線。它們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我的眼前。

最初認識雲南大理,是從金庸小說裡描寫段氏家族的榮辱興衰始末開始的,隨著段譽這一號人物的出場,知道了白族首領段思平在洱海地區建立了“大理國”,它與原先留在我記憶中的古滇國是完全是不同的兩種概念。如果說從歷史的角度進一步認識雲南,那算得上番王吳三桂的大名了。姑且不說他與陳圓圓的愛情如何,單就這位明朝守城將領的所作所為可見一斑了。當然我不是史學家,也不好評論他的所作所為了。單就雲南而言,我只是一筆帶過而已。至於那個黃銅鑄成的銅像,也就另當別論了。歷史的是非功過,自有後人來評說,只是我這個後人資格不在那裡而已。

再者就是上中學時讀到的那篇"蝴蝶泉邊的音樂會",裡面對蝴蝶的生動描寫,直到今天多少還有些記憶。那時的去南就已經深深地紮在我的心裡,也讓我進一步瞭解了雲南的美、大理的美。直到現在我固執地認為,那是一種動態的美,是一種可以讓人能聽到蝴蝶煽動翅膀的聲音之美。它的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也成了我對這風花雪月獨特的理解,更何況白族女子的帽子也有這一層的意思呢。那帽子一側隨意垂下的纓穗,飄來飄動的就代表著吹面不寒的下關風;帽子上所繡的花,就是綻放的山茶花和杜鵑花連同那些四季不敗的上關花;帽子上精心梳理雪白的絨毛,無疑就是那冰清玉潔,烈日炎炎中都不會融化的蒼山雪;而整個帽子成彎彎的形狀,不正是照在洱海上的那輪月亮嗎?

再就是楊麗萍的"雀之靈"她讓我熟悉了女兒國裡的舞魂,從肢體語言透出的妖豔或是靈動的美感。至於她洱海旁的月亮宮和太陽宮也該是清涼地,清涼境吧!

3

然而,對於這個地圖上有著楓葉一樣飄落的雲南,僅從書本上瞭解它於我又太過局限了,它離我所在的龍島有著如此地遙遠距離,一個偏東一個偏向西南,每夜只能沿著書中清晰的線條去仰望它。當我一次又一次地從不同的頁角鑽進鑽出的時候,不管是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它,還是從地理概貌去瞭解它,在我寫它的時候,都顯得不這般重要了。我只是一味地從南到北,由東至西地走著看著,讓自己的情感說雲南融合在一起,與那裡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它們如同一個碩大的拼圖,不可缺一地成形在這片紅土高原上。歷史的厚重為那片土地鍍上一層又一層金色的光芒,如同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麥子一般,我站在麥芒上品讀它們,因愛得過於熱烈而忘了時間和地域的差異。

我一次次地從昆明出發,俯瞰在我所抵達的每一座城市或是鄉村裡,穿行在每一條溪流或山峰上,最終還是要落回大理的蝴蝶泉邊。我徘徊在段氏家族古老的鐘聲裡,漸我遠去的還有烈馬的嘶鳴聲,以及那些被綠蔭掩蓋的亭臺樓閣。隨著段譽的出現,讓情如白紙的我,對他神往了千年。那千年一夢的目光,把我帶進對古“大理國”的遐想中。他們那些出神入化的武功“一陽指”和“六脈神劍”都成為我時常思念的理由。我不知道金庸老先生在寫這些功夫的時候,是有歷史的真實記載,還是他老人家為了吸引讀者眼球故意誇大其詞的。撫摸著那些目曆了千年的石碑椽木,青磚青瓦的時候,我的心已經飄進在歷史的回聲中。

麗江是因為那美麗的江而得名,並且聲名遠播。水也就成了麗江的靈魂,麗江的水是博大的,是清澈的,是洗滌人靈魂污垢的地方,至少對於我這樣的一個俗人來說,是真的。水,從高山或深潭裡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帶著紅土高原特有的寧靜與深邃,漫過山坡,掠過街面,開始分散開來。一路行進在這樣古樸清幽的青石板上,碎步輾過濕漉漉的石板橋,漫過我氤氳的心。我的心被那氤氳的潮水,潤出某種久違的情愫,忽然間眼角有淚水滑出,輕輕地滴在書頁上。我在思念誰,誰又曾經與我牽手在那條街道上,在兩旁都是古香古色的椽木建築裡,走進那間有著青磚黛瓦紅窗雕梁古韻醇香的古屋裡?

是你嗎?為什麼會讓我如此地牽情?

靜坐街心一角,品一杯上好的普洱茶,想著那個似乎遙遠的自己,想著茶馬古道沉長與幽遠,我真的沉靜在歷史的餘音中。不知怎地有一種竹林聽簫的感覺。然,我只是江中遊船上那聽簫的女子,蕭音在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吹起,那個吹簫的男子,已成為我生命的過往,我的琴聲還在指尖上彈撥,而他早已忘了三生石上的刻下的名字和愛情,可今生的我,依然在等待那個吹簫的白衣男子攬我入懷,入夢聽蕭,望月品茶。

4

對於雲南,我嚮往已久,好在我手中的這本書可以帶我領略到她的古老神奇。那麗江古城的清幽、瀘沽湖的神秘、三江並流時的壯觀,都足以讓我浮想聯翩。

于我來說紅土高原的厚重,給予我的是無盡的情思與遐想。白茫茫的雪山足以讓我為之傾倒,那神秘的香格里拉,那不為外界所知的雲南蟲穀,都構成了我對雲南獨有的迷情癡戀,就像被蠱惑一般,於近年來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寫雲南,寫流淌在我心目中的彩雲之南每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當我從書裡探出身子的時候,往往都是淩晨兩三點鐘,望著開在書房一角的百合,那一束束盛開的花朵,馨香迷人,那是我從網上特意從雲南淘來的種球,裡面覆蓋著一層又一層柔軟的細膩的紅土。如今它在我的北方傲然綻放,散發出紅土高原獨有的氣息,它比我見過的任何花兒都要美,美到骨子裡都透著柔潤的情懷。特別是那株長出十三朵苞的百合,它猶如我前世的情人,與我在深夜裡悄悄幽會一般。這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心中的雲南應該是一個溫潤似玉的女子吧,她有著雪一樣的純潔與高傲,她溫情似玉,每到一處都讓人忍不住要為她畫一幅水墨丹青的畫卷。她氣質端莊,像個大家閨秀,不施粉黛透著別樣風情。還有那二十八個少數民族,無論是從他們的民族著裝上還是民族語言上,都讓我從中找尋到別具風情的歷史脈絡。他們似乎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在那裡似乎也少了銅臭的味道。無論是久居大山上,還是隱秘在叢林峽谷中,他們的堅強和自我開拓精神常常讓我感慨萬千。

如今,我再一次回到那潔白如蓮花一樣一朵一朵綻放白水臺上,那一層層水波,仿佛流淌在我的心裡;那造型別樣的元陽梯田,從山底一直蜿蜒到山頂,讓我感受到哈尼族和他們的祖先,如神砥一樣佇立於我的心中。更不要說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路南下,豪情萬丈,奔騰不息的三江了。她們原本是三姊妹,三條江水,並流170千米之後,無限地接近又無限地分離。為了各自的目標,各奔西東。瀾滄江向南向南,緩緩而下,穿越國界成為東南亞湄公河的上游;怒江還是暴跳如雷,一怒千里奔湧,向南闖進緬甸,得到另外一個名字“薩爾溫江”,想必到了緬甸的她,少了年少時的狂妄與不羈才得以雅名吧;只有金沙江,也只有這條中國的金沙江啊,自始至終地眷戀著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不肯流向國門外!我想世間任事任物都有靈性,就連水也不例外。在石鼓鎮,金沙江就那樣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奇跡方式,驀然掉頭向東,向東,向著太陽升起的東方浩浩蕩蕩地前進,它彙集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做到了世間有容乃大的壯舉,於是中國便有了一條最大的母親河——長江。從此,她讓我記住了母親!記住了長江!也學會了在無人的時候唱長江之歌!

江河不會回頭,永遠都不會回頭!三江仿佛永遠相依卻又終身分離,並且越行越遠。也許她們會有相聚的地方,我想那就是比海還要寬廣的洋了,只願那時它們還能記起河流的源頭,憶起自己曾經是發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條大江!在雲南境內由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雲南於我是美的,不僅僅因為它是由一個又一個美麗傳說構成的省份;也在於它是由一個又一個民族版塊拼出來最多的省份;更在於它是由那些不同的山、不同的水、不同的鮮花組成的一個多姿多彩的省份。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雲南那些美麗的城市和山川湖泊,已經深深地鑲嵌在我的心裡,直到今天,當我真正走進這個有著楓葉一樣飄落的雲南,去感受滇池的內斂、靜默與深沉,去感受玉龍雪山的高聳入雲、危不可攀的磅礴氣勢,以及那些在雪裡綻放的山茶或是杜鵑,我的心才得以釋然。

或許我還會像那些虔誠的信徒那樣去轉山,讓潔白的雪、吉祥的雲、林立的峰,來淨化我的靈魂,讓心靈的土地永遠沒有污垢,沒有沼澤,只生長著聖潔的愛和無私的情……

以及香格里拉的神秘和三江並流時世間少有的壯觀!

如果說納西族的白水台,如蓮花一般在每一片花瓣上流動著澄澈的水珠是“仙人的遺田”造就的夢幻,層層疊疊,羅列著世間的萬象,那麼哈尼族同胞用不朽的智慧和堅韌的毅力,創造出元陽梯田偉岸與壯觀,將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傳奇之作。單就這些足以讓我為之傾倒,並加以虔誠匍匐在那裡頂禮膜拜。

這層層疊疊的梯田,養育並哺育著哈尼族以及他們的後代子孫,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感受到它的美與其它城市有著本質的區分。它有著濃郁厚重的歷史,質感不僵化,透著綿延,透著蒼勁,更透著深厚的民族底蘊和虔誠的宗教色彩,它更是我們人類的文明發祥地。雲南的美,不僅美在她把四季都融為一體;還美在她把遠處的雪山與近處的湖泊也融為一體;更美在她跨越遠古到現代的山石俊秀、突兀、挺拔之美,歷經千年、萬年滄桑依然聳入在天地間那一豪情氣概之美!那是一種骨子裡透著生命的質感,這種美也可以說是一種強健之美,這裡的每一處都有我駐足的理由。它透著山水靈氣,透著時間與空間的悠遠、古樸、莊重之大美!

2

在我沿著這片紅土高原四處張望的時候,她的美就這樣彰顯出來。它首先給我的印象是她透著水一樣的柔情,呵護著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還有那裡的二十八個少數民族。他們就像民族大花園裡盛開出不同的花朵一般光豔照人。置身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我所見到的每一種花和每一種果,對於我這個初來乍到的龍島人來說,都是一種真實的誘惑。那裡的山,重疊著一個個瑰麗的夢;那裡的水,澎湃出一段段厚重的情;而那裡的人,詮釋著不同的睿智光芒。也正因為如此,我不只一次地去讀她,走進這個讓我時常在幻夢中的彩雲之南,深刻地瞭解她、品味她、熟悉它,當我終於入了她的魂之後,我發現那片紅地高原很多地方,已經在很久以前就闖進我的視線。它們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我的眼前。

最初認識雲南大理,是從金庸小說裡描寫段氏家族的榮辱興衰始末開始的,隨著段譽這一號人物的出場,知道了白族首領段思平在洱海地區建立了“大理國”,它與原先留在我記憶中的古滇國是完全是不同的兩種概念。如果說從歷史的角度進一步認識雲南,那算得上番王吳三桂的大名了。姑且不說他與陳圓圓的愛情如何,單就這位明朝守城將領的所作所為可見一斑了。當然我不是史學家,也不好評論他的所作所為了。單就雲南而言,我只是一筆帶過而已。至於那個黃銅鑄成的銅像,也就另當別論了。歷史的是非功過,自有後人來評說,只是我這個後人資格不在那裡而已。

再者就是上中學時讀到的那篇"蝴蝶泉邊的音樂會",裡面對蝴蝶的生動描寫,直到今天多少還有些記憶。那時的去南就已經深深地紮在我的心裡,也讓我進一步瞭解了雲南的美、大理的美。直到現在我固執地認為,那是一種動態的美,是一種可以讓人能聽到蝴蝶煽動翅膀的聲音之美。它的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也成了我對這風花雪月獨特的理解,更何況白族女子的帽子也有這一層的意思呢。那帽子一側隨意垂下的纓穗,飄來飄動的就代表著吹面不寒的下關風;帽子上所繡的花,就是綻放的山茶花和杜鵑花連同那些四季不敗的上關花;帽子上精心梳理雪白的絨毛,無疑就是那冰清玉潔,烈日炎炎中都不會融化的蒼山雪;而整個帽子成彎彎的形狀,不正是照在洱海上的那輪月亮嗎?

再就是楊麗萍的"雀之靈"她讓我熟悉了女兒國裡的舞魂,從肢體語言透出的妖豔或是靈動的美感。至於她洱海旁的月亮宮和太陽宮也該是清涼地,清涼境吧!

3

然而,對於這個地圖上有著楓葉一樣飄落的雲南,僅從書本上瞭解它於我又太過局限了,它離我所在的龍島有著如此地遙遠距離,一個偏東一個偏向西南,每夜只能沿著書中清晰的線條去仰望它。當我一次又一次地從不同的頁角鑽進鑽出的時候,不管是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它,還是從地理概貌去瞭解它,在我寫它的時候,都顯得不這般重要了。我只是一味地從南到北,由東至西地走著看著,讓自己的情感說雲南融合在一起,與那裡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它們如同一個碩大的拼圖,不可缺一地成形在這片紅土高原上。歷史的厚重為那片土地鍍上一層又一層金色的光芒,如同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麥子一般,我站在麥芒上品讀它們,因愛得過於熱烈而忘了時間和地域的差異。

我一次次地從昆明出發,俯瞰在我所抵達的每一座城市或是鄉村裡,穿行在每一條溪流或山峰上,最終還是要落回大理的蝴蝶泉邊。我徘徊在段氏家族古老的鐘聲裡,漸我遠去的還有烈馬的嘶鳴聲,以及那些被綠蔭掩蓋的亭臺樓閣。隨著段譽的出現,讓情如白紙的我,對他神往了千年。那千年一夢的目光,把我帶進對古“大理國”的遐想中。他們那些出神入化的武功“一陽指”和“六脈神劍”都成為我時常思念的理由。我不知道金庸老先生在寫這些功夫的時候,是有歷史的真實記載,還是他老人家為了吸引讀者眼球故意誇大其詞的。撫摸著那些目曆了千年的石碑椽木,青磚青瓦的時候,我的心已經飄進在歷史的回聲中。

麗江是因為那美麗的江而得名,並且聲名遠播。水也就成了麗江的靈魂,麗江的水是博大的,是清澈的,是洗滌人靈魂污垢的地方,至少對於我這樣的一個俗人來說,是真的。水,從高山或深潭裡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帶著紅土高原特有的寧靜與深邃,漫過山坡,掠過街面,開始分散開來。一路行進在這樣古樸清幽的青石板上,碎步輾過濕漉漉的石板橋,漫過我氤氳的心。我的心被那氤氳的潮水,潤出某種久違的情愫,忽然間眼角有淚水滑出,輕輕地滴在書頁上。我在思念誰,誰又曾經與我牽手在那條街道上,在兩旁都是古香古色的椽木建築裡,走進那間有著青磚黛瓦紅窗雕梁古韻醇香的古屋裡?

是你嗎?為什麼會讓我如此地牽情?

靜坐街心一角,品一杯上好的普洱茶,想著那個似乎遙遠的自己,想著茶馬古道沉長與幽遠,我真的沉靜在歷史的餘音中。不知怎地有一種竹林聽簫的感覺。然,我只是江中遊船上那聽簫的女子,蕭音在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吹起,那個吹簫的男子,已成為我生命的過往,我的琴聲還在指尖上彈撥,而他早已忘了三生石上的刻下的名字和愛情,可今生的我,依然在等待那個吹簫的白衣男子攬我入懷,入夢聽蕭,望月品茶。

4

對於雲南,我嚮往已久,好在我手中的這本書可以帶我領略到她的古老神奇。那麗江古城的清幽、瀘沽湖的神秘、三江並流時的壯觀,都足以讓我浮想聯翩。

于我來說紅土高原的厚重,給予我的是無盡的情思與遐想。白茫茫的雪山足以讓我為之傾倒,那神秘的香格里拉,那不為外界所知的雲南蟲穀,都構成了我對雲南獨有的迷情癡戀,就像被蠱惑一般,於近年來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寫雲南,寫流淌在我心目中的彩雲之南每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當我從書裡探出身子的時候,往往都是淩晨兩三點鐘,望著開在書房一角的百合,那一束束盛開的花朵,馨香迷人,那是我從網上特意從雲南淘來的種球,裡面覆蓋著一層又一層柔軟的細膩的紅土。如今它在我的北方傲然綻放,散發出紅土高原獨有的氣息,它比我見過的任何花兒都要美,美到骨子裡都透著柔潤的情懷。特別是那株長出十三朵苞的百合,它猶如我前世的情人,與我在深夜裡悄悄幽會一般。這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心中的雲南應該是一個溫潤似玉的女子吧,她有著雪一樣的純潔與高傲,她溫情似玉,每到一處都讓人忍不住要為她畫一幅水墨丹青的畫卷。她氣質端莊,像個大家閨秀,不施粉黛透著別樣風情。還有那二十八個少數民族,無論是從他們的民族著裝上還是民族語言上,都讓我從中找尋到別具風情的歷史脈絡。他們似乎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在那裡似乎也少了銅臭的味道。無論是久居大山上,還是隱秘在叢林峽谷中,他們的堅強和自我開拓精神常常讓我感慨萬千。

如今,我再一次回到那潔白如蓮花一樣一朵一朵綻放白水臺上,那一層層水波,仿佛流淌在我的心裡;那造型別樣的元陽梯田,從山底一直蜿蜒到山頂,讓我感受到哈尼族和他們的祖先,如神砥一樣佇立於我的心中。更不要說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路南下,豪情萬丈,奔騰不息的三江了。她們原本是三姊妹,三條江水,並流170千米之後,無限地接近又無限地分離。為了各自的目標,各奔西東。瀾滄江向南向南,緩緩而下,穿越國界成為東南亞湄公河的上游;怒江還是暴跳如雷,一怒千里奔湧,向南闖進緬甸,得到另外一個名字“薩爾溫江”,想必到了緬甸的她,少了年少時的狂妄與不羈才得以雅名吧;只有金沙江,也只有這條中國的金沙江啊,自始至終地眷戀著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不肯流向國門外!我想世間任事任物都有靈性,就連水也不例外。在石鼓鎮,金沙江就那樣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奇跡方式,驀然掉頭向東,向東,向著太陽升起的東方浩浩蕩蕩地前進,它彙集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做到了世間有容乃大的壯舉,於是中國便有了一條最大的母親河——長江。從此,她讓我記住了母親!記住了長江!也學會了在無人的時候唱長江之歌!

江河不會回頭,永遠都不會回頭!三江仿佛永遠相依卻又終身分離,並且越行越遠。也許她們會有相聚的地方,我想那就是比海還要寬廣的洋了,只願那時它們還能記起河流的源頭,憶起自己曾經是發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條大江!在雲南境內由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雲南於我是美的,不僅僅因為它是由一個又一個美麗傳說構成的省份;也在於它是由一個又一個民族版塊拼出來最多的省份;更在於它是由那些不同的山、不同的水、不同的鮮花組成的一個多姿多彩的省份。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雲南那些美麗的城市和山川湖泊,已經深深地鑲嵌在我的心裡,直到今天,當我真正走進這個有著楓葉一樣飄落的雲南,去感受滇池的內斂、靜默與深沉,去感受玉龍雪山的高聳入雲、危不可攀的磅礴氣勢,以及那些在雪裡綻放的山茶或是杜鵑,我的心才得以釋然。

或許我還會像那些虔誠的信徒那樣去轉山,讓潔白的雪、吉祥的雲、林立的峰,來淨化我的靈魂,讓心靈的土地永遠沒有污垢,沒有沼澤,只生長著聖潔的愛和無私的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