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紅色山西 | 可歌可泣的沁源圍困戰

沁源是太嶽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區, 1942年10月, 日軍對太嶽抗日根據地“掃蕩”之後, 留置一個大隊主力駐守沁源城關及附近據點, 並在城外的大集鎮上建立據點,

修築公路, 企圖長期佔領。

沁源縣組織的兒童團

為了將日軍趕走, 太岳黨政軍領導機關決定以“圍困戰”的辦法, 把敵人圍困起來, 斷敵路, 絕敵糧, 發動廣泛的遊擊戰爭, 逼迫敵人退走。 沁源軍民全民兼兵, 眾志成城, 展開了一場特殊的戰鬥。 他們把水井填死, 碾磨炸毀, 帶上糧食和日用品, 轉移進山莊窩鋪。 使日軍處於沒糧吃、沒水喝、沒柴燒的絕境, 沁源縣城變成了一個“沒有人民的世界”, 住在這裡的日偽軍, 找不到糧, 喝不上水, 完全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

圍困沁源的軍民聯防分隊

轉移出去的群眾和民兵、自衛隊員, 像麻雀滿天飛一樣, 伺機襲擾敵人。 部隊、遊擊隊和民兵在敵人的據點周圍,

用自己製造的土槍、榆木炮等各種武器, 開展麻雀戰、冷槍戰、伏擊戰、地雷戰, 使敵人膽戰心驚, 日夜不寧。

經過兩年半的圍困, 使日軍兩次換防、三次收縮陣地。 1945年4月, 被圍困的敵人無力頑抗下去, 不得不狼狽逃竄。

沁源圍困戰勝利後, 軍民在日軍碉堡上歡呼。

這首沁源民歌《二年半》就是沁源圍困戰的真實寫照:

日本鬼, 心黑爛, 占了沁源二年半。

又殺人, 又放火, 房子燒成塌圪戀。

椽子劈得做了飯, 檁子腦到城裡邊。

家家門上沒門扇, 甕子打成破不殘。

處處黃蒿連成片, 钁子刨也刨不泛,

犍牛刹地鏵子絆, 把牛厥成一顆蛋。

抗日軍民齊動員, 全縣展開圍困戰。

困的鬼子沒法辦, 只好滾出沁源縣。

軍民總動員, 圍困二年半,

婦救會做軍鞋送上前線。

兒童團站崗放哨捉拿漢奸,

把日偽軍消滅好幾千。

日本鬼子的給養無法弄,

餓的狗日的們吃不住勁,

竄出來想把糧食弄,

一出據點四面盡槍聲,

嚇得跑回去氣也不敢吭……

沁源8萬軍民兩年半的圍困鬥爭, 最終取得了勝利。 《新華日報》(太嶽版)發表社論說:“沁源不是靠飛機大炮打下來的, 它是靠八萬老百姓和正規軍、遊擊隊、民兵的一致團結, 經過長期圍困和最後的圍攻鬥爭, 而將敵人趕走的。 ”延安《解放日報》也發表《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 稱讚“八萬人口的沁源成了日寇堅甲利兵所攻不下的堡壘, 成了太岳區的金城湯池”。 “模範的沁源, 堅強不屈的沁源, 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 是敵後抗戰中的模範典型之一”。

沁源圍困戰的勝利, 充分顯示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 著名作家周立波1944年12月到太嶽根據地採訪後, 寫下了報告文學《沁源人民》, 稱讚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組織起來的沁源人民, 真正沒有一個賤骨頭, 沒有一個做漢奸的孬種, 這的確是他們全體的光榮。

勇敢忠貞的沁源的人民, 和八路軍新四軍的一切其他根據地的英勇忠貞的軍民一樣, 把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氣節, 高揚到霄漢, 而且將要流芳於千古。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