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評測:或許是熱量噪音控制最佳的存在

其實在我的心目中, Radeon R9 380X、Radeon RX 470、Radeon RX 570都是非常有性價比的產品, 但是他們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都有限, 這其中或許是有市場推廣的原因, 有些是因為挖礦火熱、顯存漲價等不可預估原因而導致價格失去性價比, 再比如說去年的Radeon RX Vega 56原本是很優秀的顯卡, 但是因為價格、熱量、噪音控制不佳, 更重要的是因為失去非公版顯卡的護航而導致在關鍵的戰略攻堅期碌碌無為, 幾乎將高端市場的影響力拱手送人。 直到去年的下半年開始, 非公版的Radeon RX Vega系列顯卡才慢慢上市, 而我們今天要帶來的訊景Radeon RX Vega 56黑狼版, 就是一張非常有特色,

尤其是在噪音、熱量方面控制很好的新品。

這款新品目前在京東、天貓和訊景的中文官網還沒有上線, 但是在英文官網的命名方式並不是尋常的黑狼顯卡慣用的Black Edition, 而是Double Dissipation, 經驗豐富的讀者肯定會迅速想起來這是訊景早在Radeon HD 7000系列南方群島系列顯卡中已經出現的命名方式,

其實字面意思就是擁有通過常見的Dual BIOS設計來實現兩套不同的頻率檔案。 雖然命名叫做“Double Dissipation”, 但確實和去年上市的Radeon RX 580黑狼版高度相近, 擁有相似度極高的外觀設計, 所以我們這裡就簡稱為“XFX RX Vega 56黑狼版”。

XFX RX Vega 56黑狼版的外包裝其實完全和公版的RX Vega 56完全一致,

並且在開箱後會發現顯卡的外觀設計高度接近Radeon RX 580黑狼版的設計, 導流罩表面依然是黑色的碳纖維風格, 雖然本質是塑膠。 造型方面依然是中部向內緊縮、視覺上形成中部“X“的觀感, 並且依然採用階梯式的金字塔式導流罩, 所以如果你習慣性拿在手裡的時候可能會因為銳利的棱角設計而感覺有點割手, 不過個人感覺訊景還在嘗試不同的風扇配色方案, RX Vega 56黑狼的紅色風扇已經取代RX 580黑狼的黑色風扇, 其實個人覺得後者更加內斂統一的設計更討好眼球。

同屬於的RX 580、RX Vega 56設計非常接近

碳纖維風格的階梯式導流罩

RX Vega 56、RX 580這兩張黑狼顯卡擁有相似的外觀設計, 然而儘管你或許認為這兩張卡的性能、熱量和定位相去甚遠, 但是它們這兩張雙風扇顯卡的長度和厚度卻依然接近, 長度都在30cm左右, 厚度都是標準的兩槽厚, 但前者沒有DVI介面, DisplayPort 1.4*3、HDMI 2.0b*1的側面看起來非常整潔, 而雙槽厚度能不能壓制住RX Vega 56的熱量其實也是待測試的關鍵問題。 不過大家可以看到顯卡的背面, 背板上除犀利的紅色惡魔之眼的“V”字樣外, 還可以看到非常密集的鏤空。

另外在設計上非常值得特書的就是外接供電的位置,大家習慣性的會尋找顯卡的右側邊緣,但其實這張RX Vega 56黑狼版的供電介面位置是設計在顯卡的中部,也就是向內縮進的位置,關於為什麼要把外接供電介面設置在這裡,原因我們稍後再說,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你使用的是規模較大的風冷散熱器,因此在顯卡的上方佔據不少空間的位置,那麼要把Dual 8-Pin供電接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而且在裝機走背線的時候,因為存在在主機殼內回繞至主機板,所以中部的話是需要比側邊供電更長一些的線材,大家需要考慮好這一點。

外接供電介面是在顯卡的中部

拆下散熱器後可以看到,散熱規模主要是通過五根熱管,以及一塊打磨並不算光滑的銅底底座組成的,熱量通過銅底座傳導至五根熱管,然後再通過熱管傳導至散熱鰭片。當然在電感、MosFet部分常見的導熱膏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在PCB上有一點非常需要注意,因為如果大家還記得Vega 56剛剛上市的時候還記得我們報導過因為GPU、HBM 2封裝工藝的問題,在同一塊基板上可能會出現不用的封裝效果,具體來說就是GPU、HBM 2之間是否有環氧樹脂襯底填充、GPU Die、HBM 2的高度是否一致,當時我們收集的情況是由三星提供的HMB 2是有填充環氧樹脂的,而同樣是韓國的海力士的HBM 2則是沒有環氧樹脂填充的,而我們拿到的這塊RX Vega 56雖然根據GPU-Z的顯示,HMB 2顯存是來自海力士的,但是是擁有完美環氧樹脂填充的,GPU、HBM 2的高度是一致的。

底座的打磨並不算完美

PCB、散熱器、背板的尺寸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雖然看上去很長,但PCB本身是設計非常緊湊的

PCB非常小巧,幾乎可以視為Vega Nano

GPU、HBM 2顯存封裝非常完美

GPU、HBM 2顯存封裝非常完美

而具體看到PCB的時候你不用我說也會知道為什麼外接供電介面會設置在顯卡的中部,那是因為其實那裡就是PCB的邊緣啊,因為這妥妥就是張RX Vega Nano,尺寸相當之小,除正中間完美封裝的GPU/HMB 2,四周只有電感、MosFet,顯得異常整潔而簡潔,並且用料非常之好,看上去非常養眼。RX Vega 56黑狼版的PCB方案設計高度借鑒公版RX Vega 56的設計,雖然前者7相供電的規模距離公版的12相供電有距離,但是電感、MosFET、鉭電容的用料和排布都高度相似,採用的都是超薄型貼片電感、KEMET公司KO-CAP系列鉭電容,編號KO-157-16-730,Mosfet是我們老相識的英飛淩(Infineon),不過產品系列和搭配跟我們常見的不一樣,是DirectFET plus系列當中的IRF6811、IRF9894。而PCB背面的供電同樣豪華,可以看到在GPU的背面位置可以看到每項供電的背面都擁兩項鋁電容,而且在GPU/HBM 2的背面位置更是密集程度相當少見的,側邊的PWM主控是同樣來自英飛淩的IR 35217,總的來說和公版的方案借鑒程度很高,這裡不要誤會,Radeon RX Vega 56公版的豪華程度是相當高的,這一點和NVIDIA GeForce公版顯卡完全不同。

其實供電方案可以說沒有脫離公版的設計

繼續沿用公版出色的用料

背面甚至可以說更加值得賞析

性能測試,緊跟公版的步伐

當你裝好顯卡、裝好驅動、裝好GPU-Z、MSI Afterburner等等工具的時候,全部工具資訊(包括AMD Radeon Setting)都會告訴你這張RX Vega 56黑狼版顯卡沒有Turbo Clock,僅有相當高的基礎頻率:1590MHz,但這其實是迷惑性相當高的資料,RX Vega 56黑狼顯卡真正的頻率是1156/1471MHz,其實就是公版的頻率。但實際上無論是3DMark跑分,還是玩遊戲的時候,大部分負載場景的頻率都是1300MHz,少部分遊戲是可以跑到1400MHz,但是這依然是相對較低的頻率。為挖掘這張RX Vega 56的性能我發現在預設的情況,也就是AMD Radeon Setting當中的場景是在“均衡“的時候,這張RX Vega 56顯卡會把功耗限制在200W,需要調整至“Turbo”模式(功耗限制115%)才能進一步拉高頻率,雖然在目前的Radeon Software 18.3.4當中我發現公版的RX Vega 56會有相同的低頻低功耗現象,但是這張RX Vega 56黑狼顯卡限制的更保守,要解鎖130%的功耗上限才能保持和公版一致的頻率,否則性能是不如後者的,簡單來說,我們手裡這張RX Vega 56是非常向低功耗方向靠攏的,性能方面,我們的估計就是公版水準。

我們常規是使用Futuremark 3DMark來測試顯卡的性能,包括FireStrike(1080p)、FireStrike Ultra(4K)、TimeSpy(DirectX 12),還有Unigine Superposition(1080p Extreme),不過這次因為發現特別被限制的頻率問題,我們將預設的均衡模式、Turbo模式,還有解鎖50%功耗共三種場景的跑分全部展示出來,大家可以看到最低的均衡模式和最極端的解鎖50%功耗兩中頻率背後對應的成績最多相差到11%,這裡要特別和大家說明的是,公版的Vega 56同樣在均衡模式的跑分與之相近,但是在開啟Turbo(15%)模式略高於XFX Vega 56 Turbo(30%),所以具體來說,這張XFX Vega 56確實在諸多方面緊跟公版,在大多數人更關注的性能方面並未強於後者。

散熱性能測試:熱量控制良好,壓力負載78℃

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雖然沒有將性能作為第一要務,但是散熱水平倒是一流。我們還是按照常規分別記錄待機、遊戲、3DMark Stress Test壓力測試三種場景的封箱溫度最高值,測試時室溫是23℃左右。首先需要注意的是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擁有待機停轉功能,這對於大家印象中的發熱大戶:RX Vega 56來說是頗為難得的功能,而經過十五分鐘的待機,HWMonitor工具記得最高值為41℃,算是相當漂亮的成績,順便說說,如果打開風扇的話,溫度會被控制在30℃出頭。

Radeon Setting Wattman功能會默認將XFX RX Vega 56顯卡的目標溫度設置在75℃,但是我們解開限制後發現其實散熱性能還是頗為鼓舞的,首先無論是遊戲負載溫度,還是壓力測試烤機溫度都並不高,甚至沒有超過80℃,但大家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這張XRX RX Vega 56顯卡的溫度積累上升都非常緩慢。大家可以看到在橫坐標的60秒左右開始,經過大概80秒左右的快速上升,然後就是非常緩慢的積累過程,相比公版已經是非常明顯的進步。

功耗、噪音測試:默認鎖定200W,噪音不超過46分貝

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公版的RX Vega 56的能耗比本身就控制非常出色,有多出色?滿載功耗甚至和部分高性能的Radeon RX 580處於同一水準,但兩者的性能相差甚遠。而我們這張XFX Vega 56黑狼顯卡的功耗控制更加出色。我們還是通過專用的功耗儀直接採集PCI-E x16插槽的功耗情況,首先在待機場景當中,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的功耗要略低於公版,大致在15W,而如果是預設的均衡模式,則疑似被限制在200W,這時跑分、玩遊戲的頻率大致是1300MHz左右。而如果是開啟Turbo模式,則功耗會提升到接近公版RX Vega 56的水準,大致是235W,這個能耗比已經相對於Polaris架構好出幾條街。

而其實最後我最希望能夠測試的噪音情況同樣讓我非常受鼓舞,因為原本的公版Vega 56雖然性能、能耗比都是低估的,但是最影響體驗的就是超高的渦輪轉速還有背後帶來的如同噴氣機起飛的巨大噪音,而隨著測試的逐漸深入我發現這張顯卡的熱量、噪音都非常樂觀,於是我還是按照以往的方法來測試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的噪音,情況相當樂觀。

我們還是封箱測試,將分貝儀放置在主機殼玻璃側板外的10-15公分,記錄3DMark Stress Test壓力測試過程中的噪音大小,最後記得成績在40-46分貝區間當中,這個水準的聲音在封閉的、沒有其他聲源的會議室當中還是比較明顯、不容忽視的,但如果你在開放的房間中,並且有其他聲源,而且你的操作不是流覽網頁這種不需要聲音播放的活動,那麼46分貝的噪音則是很難覺察到的,這個級別的噪音甚至還要比一些Radeon RX 580顯卡還要安靜。

總結:目前熱量和噪音控制最完美的RX Vega 56顯卡

其實應該從來都沒有人懷疑過RX Vega 56顯卡的性能和性價比,但是在最關鍵的體驗方面,公版RX Vega 56顯卡的噪音非常大,這幾乎會讓公版成為一張不適合使用的顯卡,然而這次的XFX Vega 56黑狼顯卡在性能並沒有太多妥協的基礎上,大幅優化熱量和噪音,讓原本在大家心目中“粗糙而劇烈”的RX Vega 56變得清涼而安靜,讓後者最明顯的缺點得以翻身,在使用過程當中你既會發現熱量積累非常之慢,同時還會注意到原本轟鳴的噪音早已不見,說它是目前將Vega 56最明顯的缺點:熱量和噪音改善最明顯的產品並不誇張,如果你並不追求極端之中更極端的性能,而是注重體驗的話,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是一張值得體驗的佳品。

另外在設計上非常值得特書的就是外接供電的位置,大家習慣性的會尋找顯卡的右側邊緣,但其實這張RX Vega 56黑狼版的供電介面位置是設計在顯卡的中部,也就是向內縮進的位置,關於為什麼要把外接供電介面設置在這裡,原因我們稍後再說,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你使用的是規模較大的風冷散熱器,因此在顯卡的上方佔據不少空間的位置,那麼要把Dual 8-Pin供電接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而且在裝機走背線的時候,因為存在在主機殼內回繞至主機板,所以中部的話是需要比側邊供電更長一些的線材,大家需要考慮好這一點。

外接供電介面是在顯卡的中部

拆下散熱器後可以看到,散熱規模主要是通過五根熱管,以及一塊打磨並不算光滑的銅底底座組成的,熱量通過銅底座傳導至五根熱管,然後再通過熱管傳導至散熱鰭片。當然在電感、MosFet部分常見的導熱膏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在PCB上有一點非常需要注意,因為如果大家還記得Vega 56剛剛上市的時候還記得我們報導過因為GPU、HBM 2封裝工藝的問題,在同一塊基板上可能會出現不用的封裝效果,具體來說就是GPU、HBM 2之間是否有環氧樹脂襯底填充、GPU Die、HBM 2的高度是否一致,當時我們收集的情況是由三星提供的HMB 2是有填充環氧樹脂的,而同樣是韓國的海力士的HBM 2則是沒有環氧樹脂填充的,而我們拿到的這塊RX Vega 56雖然根據GPU-Z的顯示,HMB 2顯存是來自海力士的,但是是擁有完美環氧樹脂填充的,GPU、HBM 2的高度是一致的。

底座的打磨並不算完美

PCB、散熱器、背板的尺寸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雖然看上去很長,但PCB本身是設計非常緊湊的

PCB非常小巧,幾乎可以視為Vega Nano

GPU、HBM 2顯存封裝非常完美

GPU、HBM 2顯存封裝非常完美

而具體看到PCB的時候你不用我說也會知道為什麼外接供電介面會設置在顯卡的中部,那是因為其實那裡就是PCB的邊緣啊,因為這妥妥就是張RX Vega Nano,尺寸相當之小,除正中間完美封裝的GPU/HMB 2,四周只有電感、MosFet,顯得異常整潔而簡潔,並且用料非常之好,看上去非常養眼。RX Vega 56黑狼版的PCB方案設計高度借鑒公版RX Vega 56的設計,雖然前者7相供電的規模距離公版的12相供電有距離,但是電感、MosFET、鉭電容的用料和排布都高度相似,採用的都是超薄型貼片電感、KEMET公司KO-CAP系列鉭電容,編號KO-157-16-730,Mosfet是我們老相識的英飛淩(Infineon),不過產品系列和搭配跟我們常見的不一樣,是DirectFET plus系列當中的IRF6811、IRF9894。而PCB背面的供電同樣豪華,可以看到在GPU的背面位置可以看到每項供電的背面都擁兩項鋁電容,而且在GPU/HBM 2的背面位置更是密集程度相當少見的,側邊的PWM主控是同樣來自英飛淩的IR 35217,總的來說和公版的方案借鑒程度很高,這裡不要誤會,Radeon RX Vega 56公版的豪華程度是相當高的,這一點和NVIDIA GeForce公版顯卡完全不同。

其實供電方案可以說沒有脫離公版的設計

繼續沿用公版出色的用料

背面甚至可以說更加值得賞析

性能測試,緊跟公版的步伐

當你裝好顯卡、裝好驅動、裝好GPU-Z、MSI Afterburner等等工具的時候,全部工具資訊(包括AMD Radeon Setting)都會告訴你這張RX Vega 56黑狼版顯卡沒有Turbo Clock,僅有相當高的基礎頻率:1590MHz,但這其實是迷惑性相當高的資料,RX Vega 56黑狼顯卡真正的頻率是1156/1471MHz,其實就是公版的頻率。但實際上無論是3DMark跑分,還是玩遊戲的時候,大部分負載場景的頻率都是1300MHz,少部分遊戲是可以跑到1400MHz,但是這依然是相對較低的頻率。為挖掘這張RX Vega 56的性能我發現在預設的情況,也就是AMD Radeon Setting當中的場景是在“均衡“的時候,這張RX Vega 56顯卡會把功耗限制在200W,需要調整至“Turbo”模式(功耗限制115%)才能進一步拉高頻率,雖然在目前的Radeon Software 18.3.4當中我發現公版的RX Vega 56會有相同的低頻低功耗現象,但是這張RX Vega 56黑狼顯卡限制的更保守,要解鎖130%的功耗上限才能保持和公版一致的頻率,否則性能是不如後者的,簡單來說,我們手裡這張RX Vega 56是非常向低功耗方向靠攏的,性能方面,我們的估計就是公版水準。

我們常規是使用Futuremark 3DMark來測試顯卡的性能,包括FireStrike(1080p)、FireStrike Ultra(4K)、TimeSpy(DirectX 12),還有Unigine Superposition(1080p Extreme),不過這次因為發現特別被限制的頻率問題,我們將預設的均衡模式、Turbo模式,還有解鎖50%功耗共三種場景的跑分全部展示出來,大家可以看到最低的均衡模式和最極端的解鎖50%功耗兩中頻率背後對應的成績最多相差到11%,這裡要特別和大家說明的是,公版的Vega 56同樣在均衡模式的跑分與之相近,但是在開啟Turbo(15%)模式略高於XFX Vega 56 Turbo(30%),所以具體來說,這張XFX Vega 56確實在諸多方面緊跟公版,在大多數人更關注的性能方面並未強於後者。

散熱性能測試:熱量控制良好,壓力負載78℃

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雖然沒有將性能作為第一要務,但是散熱水平倒是一流。我們還是按照常規分別記錄待機、遊戲、3DMark Stress Test壓力測試三種場景的封箱溫度最高值,測試時室溫是23℃左右。首先需要注意的是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擁有待機停轉功能,這對於大家印象中的發熱大戶:RX Vega 56來說是頗為難得的功能,而經過十五分鐘的待機,HWMonitor工具記得最高值為41℃,算是相當漂亮的成績,順便說說,如果打開風扇的話,溫度會被控制在30℃出頭。

Radeon Setting Wattman功能會默認將XFX RX Vega 56顯卡的目標溫度設置在75℃,但是我們解開限制後發現其實散熱性能還是頗為鼓舞的,首先無論是遊戲負載溫度,還是壓力測試烤機溫度都並不高,甚至沒有超過80℃,但大家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這張XRX RX Vega 56顯卡的溫度積累上升都非常緩慢。大家可以看到在橫坐標的60秒左右開始,經過大概80秒左右的快速上升,然後就是非常緩慢的積累過程,相比公版已經是非常明顯的進步。

功耗、噪音測試:默認鎖定200W,噪音不超過46分貝

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公版的RX Vega 56的能耗比本身就控制非常出色,有多出色?滿載功耗甚至和部分高性能的Radeon RX 580處於同一水準,但兩者的性能相差甚遠。而我們這張XFX Vega 56黑狼顯卡的功耗控制更加出色。我們還是通過專用的功耗儀直接採集PCI-E x16插槽的功耗情況,首先在待機場景當中,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的功耗要略低於公版,大致在15W,而如果是預設的均衡模式,則疑似被限制在200W,這時跑分、玩遊戲的頻率大致是1300MHz左右。而如果是開啟Turbo模式,則功耗會提升到接近公版RX Vega 56的水準,大致是235W,這個能耗比已經相對於Polaris架構好出幾條街。

而其實最後我最希望能夠測試的噪音情況同樣讓我非常受鼓舞,因為原本的公版Vega 56雖然性能、能耗比都是低估的,但是最影響體驗的就是超高的渦輪轉速還有背後帶來的如同噴氣機起飛的巨大噪音,而隨著測試的逐漸深入我發現這張顯卡的熱量、噪音都非常樂觀,於是我還是按照以往的方法來測試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的噪音,情況相當樂觀。

我們還是封箱測試,將分貝儀放置在主機殼玻璃側板外的10-15公分,記錄3DMark Stress Test壓力測試過程中的噪音大小,最後記得成績在40-46分貝區間當中,這個水準的聲音在封閉的、沒有其他聲源的會議室當中還是比較明顯、不容忽視的,但如果你在開放的房間中,並且有其他聲源,而且你的操作不是流覽網頁這種不需要聲音播放的活動,那麼46分貝的噪音則是很難覺察到的,這個級別的噪音甚至還要比一些Radeon RX 580顯卡還要安靜。

總結:目前熱量和噪音控制最完美的RX Vega 56顯卡

其實應該從來都沒有人懷疑過RX Vega 56顯卡的性能和性價比,但是在最關鍵的體驗方面,公版RX Vega 56顯卡的噪音非常大,這幾乎會讓公版成為一張不適合使用的顯卡,然而這次的XFX Vega 56黑狼顯卡在性能並沒有太多妥協的基礎上,大幅優化熱量和噪音,讓原本在大家心目中“粗糙而劇烈”的RX Vega 56變得清涼而安靜,讓後者最明顯的缺點得以翻身,在使用過程當中你既會發現熱量積累非常之慢,同時還會注意到原本轟鳴的噪音早已不見,說它是目前將Vega 56最明顯的缺點:熱量和噪音改善最明顯的產品並不誇張,如果你並不追求極端之中更極端的性能,而是注重體驗的話,XFX RX Vega 56黑狼顯卡是一張值得體驗的佳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