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武七條:是宋真宗傳諸後世的廉政理念

文武七條:是宋真宗傳諸後世的廉政理念

乾興元年(西元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 宋真宗趙恒于延慶殿駕崩, 享年五十五歲, 在位共二十五年。

群臣為其上諡號為文明章聖元孝皇帝, 廟號真宗。 十月十三日, 葬於永定陵。

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 儘管他後期處事糊塗, 用人失當, 誤用了有才無德的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 自欺欺人, 偽造天書祥瑞, 封禪泰山, 信奉道教、佛教, 修建了許多寺廟。 這一切, 給他前期締造的“咸平之治”蒙上了陰影。 但在他繼位初期, 因為治理有方, 使趙宋統治日益穩固, 國家管理日臻完善, 社會經濟逐步繁榮, 這一時期, 史稱“咸平之治”。 這一切,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舉措。

首先, 宋真宗有一個傳諸後世的廉政理念。 他頒佈了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

一是清心, 要平心待物, 不為自己的喜怒愛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

要公平正直, 自身廉潔;

三是修德, 要以德服人, 而不是以勢壓人;

四是務實, 不要貪圖虛名;

五是明察, 要勤於體察民情, 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

六是勤課, 要勤于政事和農桑之務;

七是革弊, 要努力革除各種弊端。

《文武七條》均是廉政之舉, 是統治者苦心孤詣的安排, 也是百姓們的熱切期望。 在宋真宗看來, “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頭, 只要官員們清心修德了, 就能夠實現“德治”。

第二, 宋朝有一整套嚴謹有效的官員選拔任用制度。 宋代嚴明賞罰, 官員有試用期, 試用官員轉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員保舉, 按規定, 官員不得保舉曾犯有貪污罪的官員轉正。 宋朝允許在職官員參加科舉考試, 考中者可提前轉正或越級提拔, 但曾犯貪污罪者不許參加科舉考試。

又規定, 只要是重要職務和接觸錢財的職務, 一律不允許曾犯貪污罪者擔任。

宋真宗時, 定“州縣三課”法, “公勤廉幹惠及民者為上, 幹事而無廉譽、清白而無治身者為次, 畏懦貪猥為下。 ”宋初, 內外官任滿一年, 為一考, 三考為一任。 特別對法司之官, 既有明確的轉官年限, 也有嚴格的考課與回避制度。

宋朝官員通常定期升級。 但是, 曾經犯貪污罪的官員升遷則舉步維艱。 一個官員若犯貪污罪, 其上司、曾薦舉過他的官員都要受到處罰。 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範下屬犯貪污罪, 薦舉者很關心被薦舉者的德行。 這樣、只有才德兼備者才能被選拔進入官員隊伍, 官員的貪污行為也就相應減少許多。

宋代吏部建立了官員檔案,

凡犯貪污罪者都記錄在案。 宋代還規定, 這些犯罪者, 每次晉級或調動職務時, 都要向吏部主動申報自己曾經犯過貪污罪, 並規定, 此類官員不得隨意更改姓名。 這樣的規定, 動員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監督力量, 杜絕了貪污腐敗者上升的空間, 將他們置於嚴密的監管體系中, 避免其再次腐敗。

第三, 建立了一整套監察官員的瀆職懲處制度, 選拔的標準和職務回避制度。 宋朝對具有紀委職責的監察官員有著嚴格的規定, 首先要“鯁亮感言”, 廉潔無私, 不避權貴;其次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從政的實踐經驗。 另外, 監察官違反出巡制度也要遭受處罰。 還特別規定了監察官失察, 自身貪暴受懲處的制度。 對失察的監察官,

宋真宗要實行嚴厲的處罰。

除了對官員的嚴格管理外, 宋真宗還搞了一套照顧官員的伏日休務, “詔自今伏日並休務”, 即增加官員伏日的休務假。 另外, 對官員節日之外的事假也較以前靈活, 將祭奠亡親的私忌假的範圍擴大到所有官員, 私忌日給假一天, 並新創了餞行假。 一些節假, 不僅只施行于官員, 那些為官府服役的工匠也可享受, 比如給在福建險惡山路上運送官物的軍士以旬假和節假。 從現有史料記載來看, 宋真宗時期官員約一萬餘人, 還有數十萬在各級官署中服役的胥吏, 以及各級武職人員及其家屬。 其中, 文武官員每年可休傳統節假, 還有新設假日。 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工商業最發達的朝代, 也是人民生活水準最高,官吏的俸祿最高,市民階層最強大、最富裕的朝代。

令人遺憾的是,宋真宗統治後期因用人失當,誤用了雖有才卻無德的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自欺欺人,偽造天書祥瑞,封禪泰山,祭祀汾陽,信奉道教、佛教,修建了許多寺廟。這一切,給他前期締造的“咸平之治”蒙上了陰影。所以,有文人這樣評價宋真宗:“澶淵修和,本出真宗本意,觀其在道逗留,望敵驚心,一若身臨虎口,栗栗危懼。賴寇准力請渡河,敵氣少沮。化干戈為玉帛,得以振旅還京,此非寇公之功,烏能至此?王欽若乃以孤注之言,肆其讒間,木朽蟲生,仍由真宗膽怯之所致耳。迨至天書下降,舉國若狂,欺人欺天,不值一笑。”

乾興元年四月一日,宋真宗趙恒的陵墓正式動工,其工程非常巨大,動用了幾萬人的民工和軍隊,九月基本完工。九月十一日,劉太后召文武大臣至會慶殿,參觀為先皇準備的殉葬物,計有珠襦(用珍珠串成的上衣)、玉匣(金錢穿成或銀錢穿成的玉衣)、服飾及種種珍貴器物,還有趙恒的“生平服禦玩好之具”,琳琅滿目,對於趙恒所珍藏、供奉的大量“瑞物”和“天書”應如何處置,太后也和大臣們一起商量,有的說應繼續供奉;有的說應焚燒送回“天宮”;也有的說應辟一宮殿專門珍藏,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後,宰相王曾提議:“前後下降的天書和全國貢獻的瑞物,都是皇天上帝對先皇帝的特別的恩賜,此項光榮屬於先皇帝,先皇帝已經上仙而去,天書、瑞物也應該與先皇帝同歸皇堂奉安才是,萬不可再留人間。”於是,決定所有“天書”“瑞物”都作為隨葬物品,先于皇帝的靈柩送往永定陵,全部埋入陵中,無一字留存。

(本篇完)

也是人民生活水準最高,官吏的俸祿最高,市民階層最強大、最富裕的朝代。

令人遺憾的是,宋真宗統治後期因用人失當,誤用了雖有才卻無德的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自欺欺人,偽造天書祥瑞,封禪泰山,祭祀汾陽,信奉道教、佛教,修建了許多寺廟。這一切,給他前期締造的“咸平之治”蒙上了陰影。所以,有文人這樣評價宋真宗:“澶淵修和,本出真宗本意,觀其在道逗留,望敵驚心,一若身臨虎口,栗栗危懼。賴寇准力請渡河,敵氣少沮。化干戈為玉帛,得以振旅還京,此非寇公之功,烏能至此?王欽若乃以孤注之言,肆其讒間,木朽蟲生,仍由真宗膽怯之所致耳。迨至天書下降,舉國若狂,欺人欺天,不值一笑。”

乾興元年四月一日,宋真宗趙恒的陵墓正式動工,其工程非常巨大,動用了幾萬人的民工和軍隊,九月基本完工。九月十一日,劉太后召文武大臣至會慶殿,參觀為先皇準備的殉葬物,計有珠襦(用珍珠串成的上衣)、玉匣(金錢穿成或銀錢穿成的玉衣)、服飾及種種珍貴器物,還有趙恒的“生平服禦玩好之具”,琳琅滿目,對於趙恒所珍藏、供奉的大量“瑞物”和“天書”應如何處置,太后也和大臣們一起商量,有的說應繼續供奉;有的說應焚燒送回“天宮”;也有的說應辟一宮殿專門珍藏,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後,宰相王曾提議:“前後下降的天書和全國貢獻的瑞物,都是皇天上帝對先皇帝的特別的恩賜,此項光榮屬於先皇帝,先皇帝已經上仙而去,天書、瑞物也應該與先皇帝同歸皇堂奉安才是,萬不可再留人間。”於是,決定所有“天書”“瑞物”都作為隨葬物品,先于皇帝的靈柩送往永定陵,全部埋入陵中,無一字留存。

(本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