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國家二戰後沒打過一場勝仗,但在19世紀中期卻是中東霸主

埃及這個中東國家在二戰結束後與外國發生了數次戰爭, 但是它一場也沒有打贏, 無論是與以色列發生的數次中東戰爭, 還是與英法爭奪蘇伊士運河的戰爭(雖然保住了運河, 但是不能說埃及打贏了戰爭), 埃及都最終敗北。 尤其是在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埃及軍隊表現較差。 但是埃及也輝煌過, 在19世紀上半葉, 埃及曾是中東地區最強大的軍事霸主。

在16世紀的時候, 埃及被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吞併, 成為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埃及行省, 即使是在奧斯曼的統治下, 埃及在18世紀末期又遭到了法國統帥拿破崙的侵略戰爭,

在反抗拿破崙侵略的戰爭中, 奧斯曼土耳其軍事統帥穆罕默德·阿裡登上了埃及的歷史舞臺。

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埃及行省(紅圈內)

1801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政府派遣穆罕默德·阿裡率軍開赴埃及反擊拿破崙, 在戰爭取得成功後,

穆罕默德·阿裡上演了一出“陳橋兵變”, 他宣佈自己為埃及的總督(夏帕), 奧斯曼帝國政府對這種叛亂行為非常氣憤, 派出軍隊平亂, 但是被穆罕默德·阿裡擊退。 於是無可奈何的奧斯曼帝國政府只好承認了這一既成事實, 於是阿裡王朝正式在埃及建立, 雖然名義上依然是奧斯曼的下屬行省, 但是穆罕默德·阿裡擁有全方面的絕對權力。

穆罕默德·阿裡

埃及當時雖然擊潰了法國的進攻, 但是埃及的處境依然非常險惡。 首先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威脅依然存在, 甚至不減反曾。 而且埃及當時內部也是一片混亂, 地方割據勢力尾大不掉。 從經濟角度來說埃及經濟已經崩潰, 人民生活痛苦。 可謂是內憂外患, 穆罕默德·阿裡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 必須馬上著手進行改革, 否則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作為一個外來的統治者, 穆罕默德·阿裡首先用計謀全殲了埃及的反動統治勢力馬木魯克的上層人物, 仿照歐洲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埃及中央政府。 穆罕默德·阿裡隨後改革行政機構,

提高行政效率, 使埃及全國做到政令統一, 成為埃及真正的統治者, 為在埃及大規模改革做好準備。

穆罕默德·阿裡的墳墓——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

穆罕默德·阿裡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建立一支現代化的強大常備軍, 這是由他所處的環境造成的。

軍事學習的目標當然是歐洲各國, 阿裡聘請歐洲軍事教員來訓練埃及軍隊, 裝備最新式的武器裝備, 廣泛採用徵兵制度。 經過努力, 到19世紀40年代, 埃及已經有20萬近代化的陸軍, 並且建立了2支艦隊, 擁有戰艦29艘, 成為中東地區無可爭議的軍事霸主。

為了支持以軍事為核心的改革, 阿裡建立了大量近代化的重工業, 軍工企業當然受到了重視。 但是農業和輕工業也得到了發展, 埃及的經濟得到了極大復興, 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穆罕默德·阿裡受到了擁護。 阿裡的改革範圍觸及非常廣泛, 經過20年的努力, 埃及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穆罕默德·阿裡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強大阿拉伯帝國。

穆罕默德·阿裡對外出兵

阿裡的強軍計畫完成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侵略臨近國家,試圖實現他的帝國夢。19世紀30年代年埃及控制區域東西方向從敘利亞延伸到利比亞,南北方向從地中海延伸到了今天的南蘇丹。阿裡已然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它強大到讓西方殖民者憂慮。從40年代開始,在西方軍隊的壓力下阿裡就從佔領區不斷收縮,阿裡的改革也不斷受到英國為主的西方強國打壓。

英國不斷向埃及滲透,阿裡的改革也逐漸停歇,經濟也發生危機,英國支持的國內隱藏的反動勢力也趁機跳出來反對阿裡,埃及陷入困境。1849年阿裡去世,繼任者廢除了他的改革措施,改革全面失敗。阿裡的改革從本質上來說僅僅是用西方技術與經驗來改造埃及,無論阿裡王朝多強大,它還是一個封建王朝,這和清朝的“同光中興”非常相似。

穆罕默德·阿裡對外出兵

阿裡的強軍計畫完成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侵略臨近國家,試圖實現他的帝國夢。19世紀30年代年埃及控制區域東西方向從敘利亞延伸到利比亞,南北方向從地中海延伸到了今天的南蘇丹。阿裡已然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它強大到讓西方殖民者憂慮。從40年代開始,在西方軍隊的壓力下阿裡就從佔領區不斷收縮,阿裡的改革也不斷受到英國為主的西方強國打壓。

英國不斷向埃及滲透,阿裡的改革也逐漸停歇,經濟也發生危機,英國支持的國內隱藏的反動勢力也趁機跳出來反對阿裡,埃及陷入困境。1849年阿裡去世,繼任者廢除了他的改革措施,改革全面失敗。阿裡的改革從本質上來說僅僅是用西方技術與經驗來改造埃及,無論阿裡王朝多強大,它還是一個封建王朝,這和清朝的“同光中興”非常相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