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半歲不會坐,寶媽不要不當回事,符合這些症狀,可能患有腦癱

隨著疾病的發生, 周圍越來越多的寶寶患有腦癱, 但是寶爸、寶媽卻不知所措, 甚至寶寶出現症狀時候, 寶爸、寶媽也並不在意。 腦癱康復專家指出, 人們應該重視對腦癱患兒的早期干預, 因為這可以使腦損傷造成的功能障礙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甚至接近正常。

腦癱是由於缺氧、外傷、感染等原因, 導致神經細胞受損, 從而產生智力低下、失語、步態不穩等症狀。 不過, 腦癱患兒並非無法治癒, 早期的訓練有助於他們的康復, 即在其異常姿勢沒有固化之前, 進行調節與糾正, 就可以防止患兒出現肢體攣縮、變形等繼發性損傷。

如果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很長時間不會吃奶、吸吮無力, 出生後不愛哭或特別容易哭, 哭聲小而尖, 睡眠時間特別長, 睡覺時稍有動靜就愛驚醒, 這些都可能是腦癱的早期症狀。 此外父母還應注意觀察孩子是否能達到相應年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

一旦寶寶出現以下問題, 就要及時到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

(1) 出生後1-2個月, 身體特別僵硬, 穿衣或活動時其身體感到困難。

(2) 3個月時雙腿僵硬, 不能抬頭, 雙手不能支撐。

(3) 6個月時不會坐, 不能抬頭, 上肢僵硬, 將其推向坐位時, 頭後仰或背向後伸。

(4) 9個月時用手玩東西的能力較差, 腳尖著地, 下肢不能負重。

(5) 12 個月時不能扶物站立。

(6)18個月時站立行走的平衡性差。

腦性癱瘓一般恢復較困難, 所以重要的問題是預防。 應加強懷孕期間和圍產期情況必須及時的保健工作, 孕婦要按時到醫院檢查, 遇到不正常情況及時治療, 必要時, 為了孩子的未來, 應該及時中止妊娠。

腦癱的治療重點在於護理。 要合理餵養, 使小兒營養豐富, 增強抵抗力, 減少疾病。 要積極幫助病孩進行功能訓練, 越早開始越好。 肌肉功能的鍛煉包括理療、推拿、針灸和技摩等。 推拿和按摩可以在自己家裡做。 要經常按摩有病一側的肢體, 幫助肢體向各個方向活動, 使痙攣的肌肉放鬆。 對於肌張力低下的肌肉, 進行按摩後可以增強肌張力。 足尖下垂的小兒, 應多做腿、腳的按摩, 特別是多做些踩關節的活動, 使雙腳能平放地直。

父母應有耐心, 長期、反復地對小兒進行訓練。 語言訓練也不能放鬆。 經過長期訓練, 多數病孩或多或少可以獲得進步。

伴有癲病發作的小孩應進行正規抗癲病治療。

寶爸、寶媽可能以為腦癱是離我們生活很遠的一件事, 其實腦癱可能就在我們周圍, 為了孩子的健康, 更應該提高警惕, 做好預防工作。 因此寶爸、寶媽最好能多懂點育兒知識, 知道寶寶幾個月時該會什麼, 同時在嬰兒出生後定期去醫院檢查,早期發現發育遲緩的症狀,及時進行治療。

同時在嬰兒出生後定期去醫院檢查,早期發現發育遲緩的症狀,及時進行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