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 | 鹿劍林:雪落古運河(上)

古運河, 晴不如雨, 雨不如雪。 下雪的時候, 到古運河兜兜轉轉, 最能勾起人的懷舊思緒。 這個週末, 正趕上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

欣欣然去老城區的古運河走走。

我生活的城市——濟寧, 位於山東省西南部, 歷史十分悠久。 據史料記載, 西元前2000年夏少康時封為任國, 秦設任城縣, 元至正八年(1348年)濟州治所由巨野縣遷至任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任城改為濟寧州, 1948年解放後稱濟寧市。 自元代京杭大運河濟甯段開鑿通航, 濟寧城因河而興, “南通江淮, 北達幽燕”, 濟甯居南北貫通之要衝, 元明清三代河道總督衙門均設立於此, 濟寧便有了“運河之都”的盛名。

說起濟甯古城, 南門口曾經是最繁華的地帶。 元代詩人朱潤德有詩雲“任城南畔長堤邊, 橋壓大水如奔湍。 閘官聚水不得過, 千艘銜尾拖雙牽。 非時泄水法有禁, 關梁夜閉防民奸。 日中市貿群物聚, 紅璋玉碗堆如山。 商人嗜利暮不散, 酒樓歌館相喧闐。 太平風物知幾許, 耕商處處增炊煙”, 描寫的就是南門橋外的風貌。

南門是進出濟寧州的咽喉要道, 南門橋外的“吉市口”一帶繁華數百年, 店鋪連著店鋪, 有上千家之多, 商業十分發達。 有民間歌謠:“濟甯州, 太白樓, 城裡城外買賣稠;一天門,

南門口, 吃喝穿戴樣樣有。 老運河, 長又長, 抓中藥, 廣育堂;安阜橋, 草橋口, 想吸水煙李三九。 大閘口, 賣瓷器, 小閘口, 賣鯉魚, 一溜壩口糴糧食……”南門橋西南角的玉堂醬園是延續至今的百年老字型大小。 玉堂醬園由蘇州人戴某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創辦, 字型大小“姑蘇戴玉堂”, 醬菜由京杭大運河運到京城進貢, 贏得了“京省馳名, 味壓江南”的美譽。

自南門口匝道下到河邊, 沿觀景步道溯流西上。 說來也怪, 僅有南門橋下及左右數十米沒有結冰, 清清的河水緩緩流動, 透著淡淡的綠意, 一河碧水敞開懷抱迎接著飛雪, 雪花兒落入河中瞬間融化, 似乎增加了這河水的柔軟。 舉首映入眼簾的是宣阜橋。 宣阜橋延用了濟甯古城南門――“宣阜門”的名字,

是一座走廊式步行橋, 像一座巨型畫舫臥在碧波之上, 橋的南北兩端建有飛簷翹角的門庭, 中間是雕樑畫棟的長廊, 橋的南端是步行街“宣阜巷”, 以運河文化為主題, 零零落落的店面冷冷清清, 並不景氣, 北端是濟寧人家喻戶曉的“快活林”。 “快活林”一年四季人氣很旺, 賦閑的老人喜歡來這裡溜彎消遣, 經常有自發的“市民大舞臺”, 吹拉彈唱, 輪流登場, 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人人參與其中, 自得其樂, 熱鬧非凡。 即便是下雪天, 仍有數百市民在此下象棋、打撲克、打麻將, 因為這飄飛的雪, 人們眼神裡流露出許多欣喜與興奮, 好像有喜事來臨, 大家聚集在一起觀看漫天雪花在古運河上飄飛。 老濟寧人十分懂得休閒,
把日子過得像這緩緩流淌的運河水, 總是不緊不慢不急不躁, 特別是歷經滄桑的老人, 不論人生如意與否, 總是那樣四平八穩寵辱不驚, 溫和、坦然、安祥、知足, 街坊鄰居、親戚朋友經常聚一聚, 一杯茶、一頓酒, 有談不完的陳年舊事, 敘不盡的親情友情, 無論是在戲樓、茶館、酒店還是在街頭巷尾、綠地公園, 聚在一起就能聊上半天, 時光在這裡放慢了腳步, 與老城一起緩緩渡著歲月。

古運河北岸依地勢裝點了許多古樸的鑄銅雕塑,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有躬身拉纖的縴夫,有吹拉彈唱的民間藝人,有推著獨輪車賣熱豆腐的小商販,特別是雙手托著木板喝熱豆腐的兒童,蹲在旁邊眼饞嘴饞的大狼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讓人們一下子感受到市井生活的親切溫暖。

腳下踩著“窣窣”積雪,順流東行。距南門口一步之遙,是著名的玉帶橋, 一座玲瓏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拱橋,由青石壘砌而成,單孔高拱,橫跨河上,古樸秀麗。石階被歲月磨得光滑透亮,拾級而上,頓生置身江南的錯覺。玉帶橋北端是太白樓景觀區,太白樓就坐落在古運河的北岸。太白樓曾經是“濟甯八景”之一,唐開元二十三年(西元736年)三十六歲的李白帶著妻女來到任城縣,被這裡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淳樸鄉情所吸引,定居二十三之久,女兒平陽在這裡長大,兒子在這裡出生,許多詩篇表達了“我家寄東魯”的眷戀情懷。其中《任城縣廳壁記》生動描寫了古任城歷史悠久、經濟富庶、百姓安居、其樂融融的盛世景象。唐天寶元年,李白、杜甫在洛陽相遇,相約詩人高適一同遊覽梁宋,之後輾轉到達任城,曾與任城主簿許雲封泛舟古南池,宴飲賦詩唱和,詩仙詩聖“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詩酒會友,結下了深厚友誼,在中國文學史上燭照千年。

玉帶橋把莊重巍峨的太白樓與大閘口南北相連。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漕運異常繁忙,大閘口地位非凡,天井閘是各種船隻上下行的咽喉要道,數百年間這裡帆檣如林,船起船落,訴說著大運河的繁華熱鬧。明朝有詩雲:

“長江滾滾自東來,峽口奔流去不回。錦纜乍牽人似簇,鐵關初啟浪成堆。朝天勢湧晴川雪,動地聲轟白晝雷。國舟艘皆入貢,五雲北望是蓬萊。”

詩中描繪的正是天井閘放水過船時的壯觀場景。2006年春天,在老城區湖河改造工程施工中發現了天井閘、古運河石堤等遺跡,經過考古發掘,閘牆以下的閘基保存完整。現在的古運河南岸是大閘口上河南街,緊傍古運河,街道略微彎曲,綿延舒緩,顯得柔美秀麗,腳下踏著古樸的灰色方磚,臨街的店面也是青灰色,與古運河相得益彰,與河北岸太白樓廣場的琉璃瓦仿古建築及曲折回廊遙相呼應,江南風韻盡顯。

大閘口上河南街的東首連著清平橋。清平橋向東水面開闊,古運河折轉向南,河北岸建有“秀水城”步行商業街,隔著太白樓路與運河城、銀座商場、貴和商場、文化廣場連成核心商圈,目前是濟甯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太白樓路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魯南金街。

(未完待續)

(作者: 鹿劍林 全國公安文聯作家協會會員,濟甯市作家協會會員,濟甯市散文學會理事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公安局)

古運河北岸依地勢裝點了許多古樸的鑄銅雕塑,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有躬身拉纖的縴夫,有吹拉彈唱的民間藝人,有推著獨輪車賣熱豆腐的小商販,特別是雙手托著木板喝熱豆腐的兒童,蹲在旁邊眼饞嘴饞的大狼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讓人們一下子感受到市井生活的親切溫暖。

腳下踩著“窣窣”積雪,順流東行。距南門口一步之遙,是著名的玉帶橋, 一座玲瓏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拱橋,由青石壘砌而成,單孔高拱,橫跨河上,古樸秀麗。石階被歲月磨得光滑透亮,拾級而上,頓生置身江南的錯覺。玉帶橋北端是太白樓景觀區,太白樓就坐落在古運河的北岸。太白樓曾經是“濟甯八景”之一,唐開元二十三年(西元736年)三十六歲的李白帶著妻女來到任城縣,被這裡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淳樸鄉情所吸引,定居二十三之久,女兒平陽在這裡長大,兒子在這裡出生,許多詩篇表達了“我家寄東魯”的眷戀情懷。其中《任城縣廳壁記》生動描寫了古任城歷史悠久、經濟富庶、百姓安居、其樂融融的盛世景象。唐天寶元年,李白、杜甫在洛陽相遇,相約詩人高適一同遊覽梁宋,之後輾轉到達任城,曾與任城主簿許雲封泛舟古南池,宴飲賦詩唱和,詩仙詩聖“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詩酒會友,結下了深厚友誼,在中國文學史上燭照千年。

玉帶橋把莊重巍峨的太白樓與大閘口南北相連。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漕運異常繁忙,大閘口地位非凡,天井閘是各種船隻上下行的咽喉要道,數百年間這裡帆檣如林,船起船落,訴說著大運河的繁華熱鬧。明朝有詩雲:

“長江滾滾自東來,峽口奔流去不回。錦纜乍牽人似簇,鐵關初啟浪成堆。朝天勢湧晴川雪,動地聲轟白晝雷。國舟艘皆入貢,五雲北望是蓬萊。”

詩中描繪的正是天井閘放水過船時的壯觀場景。2006年春天,在老城區湖河改造工程施工中發現了天井閘、古運河石堤等遺跡,經過考古發掘,閘牆以下的閘基保存完整。現在的古運河南岸是大閘口上河南街,緊傍古運河,街道略微彎曲,綿延舒緩,顯得柔美秀麗,腳下踏著古樸的灰色方磚,臨街的店面也是青灰色,與古運河相得益彰,與河北岸太白樓廣場的琉璃瓦仿古建築及曲折回廊遙相呼應,江南風韻盡顯。

大閘口上河南街的東首連著清平橋。清平橋向東水面開闊,古運河折轉向南,河北岸建有“秀水城”步行商業街,隔著太白樓路與運河城、銀座商場、貴和商場、文化廣場連成核心商圈,目前是濟甯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太白樓路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魯南金街。

(未完待續)

(作者: 鹿劍林 全國公安文聯作家協會會員,濟甯市作家協會會員,濟甯市散文學會理事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公安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