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隨筆| 我看飲馬河

◎梁 偉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條河流。 歲月如水, 成長為岸, 在我血液裡奔湧的永遠是那潤澤蒼生、守衛和平的飲馬河。

如果說一條河流就是一部文明史的開篇。

那麼飲馬河便是蓉城發展史中最生動的序言。

站在歷史的源點, 我從西元前310年秦惠王在成都北較場築城開始, 去探尋它的古老, 感受它的厚重, 傾聽它的呐喊, 因為這條河一開始就忠實地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歷史, 見證著這片土地的光榮。

它總是靜靜的, 沒有一泄千里的磅礴, 沒有巨浪翻卷的洶湧, 沒有船夫撕裂天地的號子, 它的初心是為了抵禦吐蕃、南詔等侵擾, 歷代駐軍都在西城城牆外開鑿護城河, 夯築軍事防線, 擋阻千里而來的錚錚鐵蹄。

想當年, 這裡風生水起、風情萬般。 河岸上, 一不小心就撞在千年歷史上, 你看那較場邊上殘存的城牆、永陵墓上精美的石雕、武擔山上明妃的悲傷、萬佛寺史掩沒的塵埃……遠去的故事風化成世代的景象,

每個篇章都盪氣迴腸。

踏著古老的石階, 我不厭其煩地想像它曾經的輝煌。 河東約三百米處, 劉備當年在武擔山設壇稱帝, 這是一個永遠炫目的時刻, 較場內旌旗獵獵、大道上兵車轔轔, 比武台鼓角爭鳴, 壯士們鼎沸的呐喊定格成河谷揮之不去的回音。

當歷史走進清朝, 清人《竹枝詞》記載“滿城城在府西頭, 特為旗人發帑修;仿佛營規何時起?康熙五十七年秋”。 原來從馬背上打天下的滿蒙旗兵駐紮少城, 經常到此飲馬。 從此, 飲馬河名字才呼之出來。

可是, 就在這條小河被正名的時候, 它一隻腳登上歷史高點, 另一隻腳卻邁向歷史拐點。 飲馬景象消失了。 當飲馬河把最深情的一次回望留給歷史,

東逝流水伴著遠去的馬蹄聲宣告冷兵器時代最後一個精彩謝幕。

飲馬有斷章, 斷章亦輝煌。 它的光彩不是飽蘸濃墨寫下來的, 而是河水沖刷沉積出來的。 它留下來的故事, 生根發芽、枝葉繁茂。

飲馬河是一條歲月的河, 也是一條時代的河。

為了一座城市, 為了庶民百姓, 為了整個文明, 它始終活在一種使命中。 但它是從容的, 好像不在意過去、更注重未來, 不在意喧囂、更注重靜謐, 不在意留戀、更注重開拓, 那汩汩流淌的生命之河, 永葆洗盡鉛華的淡定。

歷史和現實在這裡對接。 就在它華麗轉身的那一刻, 它與時代同步了。 漫步河畔, 那閃爍著彩色光芒的霓虹燈, 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商家店面,

都在告訴你, 這裡已是邁進新時代的飲馬河。 它以壯士斷腕的豪情, 勇立潮頭、慷慨分流, 向北注入府河, 向南連西郊河注入南河, 對美麗蓉城形成“兩江抱城”獨特風貌。 飲馬河心懷夢想、滿載詩行, 以歷史的底蘊和現實的活力, 迎來了沉積千年後的一次又一次飛揚。

(作者系成都樹德中學高2017級學生)

成都晚報原創,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