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 甚至連舉手投足站立坐臥都要有“行為規範”, 比如“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古人“坐”的姿勢可謂數不勝數。 那麼,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古代的“坐”與現代的“坐”並不一樣。 在秦漢以前, “坐”的概念比較寬泛, “坐”“踞”“跪”“拜”等都屬於坐的範疇, 這是當時最合乎禮儀的坐姿。 “坐”, 又叫“安坐”“正坐”“跪坐”, 成語“正襟危坐”裡所說的“坐”, 指的就是這種坐法。 安坐, 是早期最體面的一種坐姿, 即以膝居地, 小腿平置於地, 臀部貼於腳後跟。 據考證, 安坐源於神靈安置受祭的特殊姿勢“屍坐”, 乃一種權威姿勢, 當時的貴族或者有身份者,

在公開場合都是這麼個坐法。

西漢《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

席地而坐, 包括跪坐, 商、周、漢、魏幾朝沒有太大變化。 席地, 並非直接坐地板, 而是坐墊子上, 免得屁股太涼。

東漢-東漢畫像石“西王母”拓片

漢代出現新型小坐具“獨坐板枰(音平)”, 為歷代坐具鼻祖。 此時仍流行跪坐, 垂足坐已經出現, 但遠未普及。

維摩詰倚隱囊-龍門石窟北魏浮雕

西晉起, 跪坐漸衰, 箕踞(jī jù, 伸腿坐)、趺坐(fū, 盤腿坐)、斜坐, 隨心所欲。 床上興起供倚靠的憑幾和隱囊。 圖中床比以往變高, 並增加了床頂。

釋迦服飾與坐具-莫高窟285窟南壁壁畫

南北朝, 垂足坐開始流行, 高形坐具如凳子、筌蹄(quán, 座墩)相繼出現。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入唐後, 椅子、凳子已經稀罕了,

但跪坐和趺坐依然存在。 盛唐後, 椅凳普及, 傢俱由矮向高發展。 凳子形狀多樣, 有方形、長條、圓形、橢圓等。

宋仁宗坐像

宋代, 完全進入垂足坐狀態, 徹底脫離席地坐, 各種高形傢俱初步定型, 為我國傢俱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期。 到了南宋, 傢俱品種樣式相當完備。

元-《世林廣記》插圖中的交椅

元代尚武,追求奢華的享受,坐具厚重粗大,雄偉豪放。作為遊牧民族,自然要求坐具攜帶方便。

明-岐陽王坐像

明及前清,傳統傢俱黃金期。工料精良,重美學,製作藝術登峰造極。海禁開放,進口大量硬木,使得工匠有可能製造出精美堅實並超越前代的傢俱。

郎世寧-乾隆坐像

到乾隆時候,工料雖精,但雕飾過於繁瑣,風格大變。


元-《世林廣記》插圖中的交椅

元代尚武,追求奢華的享受,坐具厚重粗大,雄偉豪放。作為遊牧民族,自然要求坐具攜帶方便。

明-岐陽王坐像

明及前清,傳統傢俱黃金期。工料精良,重美學,製作藝術登峰造極。海禁開放,進口大量硬木,使得工匠有可能製造出精美堅實並超越前代的傢俱。

郎世寧-乾隆坐像

到乾隆時候,工料雖精,但雕飾過於繁瑣,風格大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