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有想法有戰略,但無法落地;有新模式,也達不到預期?

文/修鳳濤

老闆自己有想法、有戰略, 但團隊就是無法落地;借助外力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但仍然達不到預期效果, 甚至效率還不如從前。 問題根源到底出在哪裡?

組織協同包含三個層面的問題:

一是企業家與外部環境出現了協同問題;

二是核心團隊與企業發展所需之間出現了協同問題;

三是核心團隊內部出現了協同問題;

另外, 這裡所說的協同又包含“認知”協同和“能力”協同兩個方面。

只有企業家與當前社會發展之間, 在資訊、觀點(認知)上同頻, 並且具備的能力能匹配當下社會大環境;另外, 核心團隊內部成員之間, 以及核心團隊與企業發展所需之間在認知上協同、能力上匹配, 企業就不會發生大的問題, 只有這三個層次的協同上出現了差異, 企業才會不斷地暴露出問題。

要想構建公司的組織協同至少需要考慮以下兩步:

第一步:進行組織協同診斷

要改善企業的組織協同,

就得先要明白組織的協同狀況, 也就是說, 我們得先來一次系統的診斷, 來全面瞭解組織協同上存在的問題。

協同診斷主要是先弄清楚, 哪些人不協同、哪些方面不協同、哪些指標不協同以及不協同的程度等等。 只有這樣, 才能在後期改善時做到有針對性。

構建協同診斷系統, 這項工作你可以自己做, 也可以邀請外部顧問幫助你去做, 但無論怎樣, 企業家對內部的協同情況做到即時掌握, 是做好組織管理的前提。

進行核心團隊的協同診斷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需要設計診斷框架、構建指標、確定資料獲取方式, 最重要的是要把採集的資料按照一定邏輯進行處理、分析, 形成診斷結果。

診斷的目的是為了測試組織內部核心成員之間, 以及核心成員與公司需要之間, 在認知和能力上的協同程度, 所以我們要始終圍繞認知和能力兩個方面去構建診斷框架。

我們一般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 把企業經營活動中, 從願景到戰略、從行銷到生產、採購、管理、財務活動等等, 拆解成多個板塊, 每個板塊繼續分解, 直到分解到最小的職能活動(例如:招聘、面談或戰略定位、戰略執行等)。

我們把這些最小的職能活動稱為“職能板塊”, 圍繞這些職能板塊我們來設計問題, 向診斷物件(基本為核心管理人員)收集資訊。 針對每個職能板塊我們設計三個問題, 這三個問題採用封閉式答題(0-5分選項), 用以瞭解診斷物件對這個板塊的認識與重視程度、運營體系完善程度以及他個人對本板塊的工作成效的評價三個方面。

然後, 將所有診斷物件的答題資料進行收集, 通過電腦系統進行資料處理, 形成分析圖形。

不過, 實際的診斷過程要比上文描述的複雜得多, 限於篇幅的原因, 只能把過程羅列出來, 在實際執行中, 需要構建一個題目繁多的答題系統和資料整理、分析系統。

但無論怎樣, 通過這個診斷過程, 你能直觀地看到每位元高管對“組織的狀態”和某件事務的認識是多麼的不一樣, 這種認知差異與他們的職業和認知水準有關, 而且這樣的“不一致”就是造成你公司內部溝通不暢、理解分歧、團隊內耗的直接原因。

經過這個診斷過程,

你能直觀地看到以下十個方面的不協調:

➜所有核心成員之間在整體認知上的差異;

核心成員之間在單個問題(職能板塊)上的認知差異;

➜老闆與所有核心成員在整體認知上的差異;

➜老闆與所有核心成員在單個問題(職能板塊)上的認知差異;

➜老闆與某個核心成員在所有問題或單個問題上的認知差異;

➜單個核心成員與平均認知水準之間的差異。

通過成員對每個板塊工作成效的評價, 你還可以瞭解到:

➜核心成員之間能力上的差異;

➜核心成員能力與公司需要之間的差異;

➜老闆得分與標準(滿分)之間的差異(代表老闆能力的缺陷);

➜老闆對企業管理短板和問題的深度瞭解(你之前看不到的問題)。

以上這些差異和不協調, 就是企業內部大部分問題的根源,只有儘量地去消除這些差異,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第二步:改善組織協同狀況

改善組織協同的目標是儘量追求協同最大化,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會達到完美狀態,100%意味著“停滯”。那麼,在瞭解組織協同狀況後,如何進行協同改善呢?

1.人事調整

當通過診斷發現個別成員的協同性較差時,企業可以考慮進行相應的人事調整,把適合的人納入到核心團隊中,把不適合的人員剝離出核心團隊,這包括核心團隊中的任何角色。人事調整是最為直接有效的協同改善方法,但大部分時候,由於客觀原因或企業家格局及手段、力度不夠強,人事調整不好實施。在解決組織協同問題時,大部分的情況是不需要進行極端人事調整的,對個體進行認知的塑造與能力的打造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2.認知的塑造與能力的打造

通過診斷,我們已經非常明晰各個成員在協同上的問題,包括哪方面不協同(認知、能力),哪些指標不協同(各個板塊),不協同的程度等等。

在此基礎上,認知的短板我們可以通過進行認知再教育加以改善。

認知方面的教育包括:理念、理論、資訊等

方式包括:企業文化活動、外培、內訓、沙龍、會議等方式。

另外,企業要針對教育過程設計好機制(涉及培訓管理工作),以促進個體主動參與培訓。

►首先,能力的改善要依靠認知的提高,更需要工具、方法的學習、崗位訓練、專案經歷與經驗的積累。

所以,做到能力的提升與改善,就得在提升個體的“格局”和“層次”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素質能力的打造,包括工具、方法、技術的培訓學習。

►其次,除了培訓和學習,能力的改善還要依賴於組織對個體的不斷訓練,就是要給其創造實操的機會,這就涉及到崗位調換、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

►再次,一個人能力的提升還涉及到內部機制和管理體系是否健全、科學,一個內部機制健全、流程完善、激勵措施科學的管理環境,對於個人績效、個人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能力的改善要比認知的改善更複雜,它不只依賴于教育學習,還要依靠崗位訓練和內部管理的提升兩個方面。■

作者單位 | 藍十字(北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就是企業內部大部分問題的根源,只有儘量地去消除這些差異,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第二步:改善組織協同狀況

改善組織協同的目標是儘量追求協同最大化,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會達到完美狀態,100%意味著“停滯”。那麼,在瞭解組織協同狀況後,如何進行協同改善呢?

1.人事調整

當通過診斷發現個別成員的協同性較差時,企業可以考慮進行相應的人事調整,把適合的人納入到核心團隊中,把不適合的人員剝離出核心團隊,這包括核心團隊中的任何角色。人事調整是最為直接有效的協同改善方法,但大部分時候,由於客觀原因或企業家格局及手段、力度不夠強,人事調整不好實施。在解決組織協同問題時,大部分的情況是不需要進行極端人事調整的,對個體進行認知的塑造與能力的打造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2.認知的塑造與能力的打造

通過診斷,我們已經非常明晰各個成員在協同上的問題,包括哪方面不協同(認知、能力),哪些指標不協同(各個板塊),不協同的程度等等。

在此基礎上,認知的短板我們可以通過進行認知再教育加以改善。

認知方面的教育包括:理念、理論、資訊等

方式包括:企業文化活動、外培、內訓、沙龍、會議等方式。

另外,企業要針對教育過程設計好機制(涉及培訓管理工作),以促進個體主動參與培訓。

►首先,能力的改善要依靠認知的提高,更需要工具、方法的學習、崗位訓練、專案經歷與經驗的積累。

所以,做到能力的提升與改善,就得在提升個體的“格局”和“層次”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素質能力的打造,包括工具、方法、技術的培訓學習。

►其次,除了培訓和學習,能力的改善還要依賴於組織對個體的不斷訓練,就是要給其創造實操的機會,這就涉及到崗位調換、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

►再次,一個人能力的提升還涉及到內部機制和管理體系是否健全、科學,一個內部機制健全、流程完善、激勵措施科學的管理環境,對於個人績效、個人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能力的改善要比認知的改善更複雜,它不只依賴于教育學習,還要依靠崗位訓練和內部管理的提升兩個方面。■

作者單位 | 藍十字(北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