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藩鎮割據誰的責任:李光弼被整死、僕固懷恩被逼反、來瑱被賜死

“安史之亂”中、之後, 唐朝出現的宦官專政問題, 其實只是表像。 其真正的原因還是皇權對武將失去了信心, 意圖“不管忠奸”都要抑制武將的勢力。 皇帝利用“宦官”剷除、解職了許多掌兵的武將, 由此, 其實更激發眾多武將的反感、不滿甚至造反之心。

這一點, 我們從程元振的經歷就可以看得出來。 代宗之前總被人說成是“窩囊廢”。 但是, 從李輔國被刺殺、魚朝恩被計殺, 甚至程元振被仇家所殺背後, 都不能不讓人懷疑這一切都有皇權的影子。

程元振

(1)皇帝被嚇怕了

“皇權”已經被“安史之亂”嚇怕了!

皇帝想借助宦官的權力“鏟平”武將集團。 特別是“安史之亂”後, 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等忠於大唐的將領都受到了抑制, 這就是非常明顯地證據。 現在我們就首先以“程元振”為例, 講述一下這個問題。

張惶後在肅宗病重期間, 準備效仿武則天, 她準備廢掉太子李豫並立自己的兒子越王為太子,

同時誅殺李輔國。 程元振得知此事後, 立刻告知李輔國。 之後, 張惶後、越王等被殺害。

程元振經此得到了權位, 之後他又協助代宗殺死了李輔國, 就此, 程元振則被提拔為驃騎大將軍、邠國公統率禁軍。 因為, 權力頗大, 被人稱為“十郎”。

到了代宗寶應二年(763年), 史朝義被其范陽節度使李懷仙所殺, 頭顱被送到了長安。 到此, 直接造成千萬百姓死亡的“安史之亂”, 歷時八年時間終於被平滅了。

代宗

(2)代宗36節度使

代宗時期的節度使數量比之前要多(玄宗10大節度使只是對大節度使的一種稱呼, 其實不止10位), 達到36位。 之所以節度使數量增長迅速, 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儘快平滅“安史之亂”, 唐政府對己方和敵方陣營中的投降將領進行獎勵。 叛逆方所授節度使的人, 主要有薛嵩、張忠志(李寶臣)、田承嗣、李懷仙等。

如果, 程元振等宦官勢力向上述叛軍投降將領、節度使下手, 我們還算可以理解。

但問題是, 程元振首先下手的卻是“忠於大唐”的節度使們。 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先後被削除軍權,

李光弼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文臣、宦官一起被整死的、氣死的。 其主要理由就是李光弼的契丹人身份, 一些文臣天天嚷著“非我同類其心必異”, 搞得李光弼亞歷山大, 最終, 被這些人活活氣死、逼死、嚇死、害死。

李光弼、郭子儀二人, 因為功勞太大, 甭管怎麼說並沒有被公開陷害。 但是, 其他將領就沒這麼幸運了。

例如來瑱, 他就屬於被陷害了。 來瑱, 也算是平滅“安史之亂”時的名將。 來瑱、李懷讓兩位節度使在762年死去, 以及其他節度使被貶, 讓天下節度使為之驚懼, 特別是那些叛將節度使。

節度使們被整治, 誰都不是傻子, 自然會想辦法自保。 吐蕃殺入長安, 各地藩鎮少有救援、多是不真心抵抗就是惡果。

有軍隊放屁都聲大, 唐朝“安史之亂”後三大勢力競相討好當兵的

北宋軍費很任性:逃兵只要規定時間規定工資照發還給獎勵

美英法空襲後隱藏在大馬士革恐怖分子出動, 俄軍沒必要理睬美英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