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怪不得顏真卿字體挺拔蒼勁,原來曾統兵作戰,親手平叛安史之亂

今人一提到顏真卿, 無不對他的字讚歎有加, 甚至一度掀起了模仿顏體的熱潮。 其實, 顏真卿雖然出身文人, 但是大唐武風鼎盛, 文人上馬能殺敵報國, 下馬能吟詩作賦, 所以顏真卿也是個“赳赳武夫”, 怪不得他的字蒼勁有力。

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 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于古人”的問題。 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 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 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牆習字的顏氏苗裔, 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 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 則經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 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 繼之又以數十年工力百般錘煉、充實, 使得“顏體”形神兼具。 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 出神入化的境界。 “顏體”終於在書壇巍然屹立。

不過, 單單以一個文人的身份評價顏真卿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顏真卿不僅憑藉一手爐火純青的顏體流芳百世,

還曾經因為在“安史之亂”中憑藉赫赫戰功封爵, 堪稱文物雙絕!

西元750年, 顏真卿由監察禦史轉殿中侍御史, 在禦史台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 在此期間, 禦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禦史中丞宋渾(宰相宋璟之子), 顏真卿於是上折:“奈何以一時忿,

欲危宋璟後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便把他當成異己加以排斥, 西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把他調離出京, 降為平原太守。

所謂福禍相依, 顏真卿因為敢於直諫得罪上官, 被貶出朝廷, 但是他最終卻在地方江湖之中建功立業, 一展心中抱負, 揚名大唐。

雖然出身于文官,

但是顏真卿對時局的嗅覺那是相當敏銳。 當從地方到中央都沉迷于歌舞昇平中時, 顏真卿卻覺察到了安祿山的不臣之心。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 安祿山謀反初露苗頭時, 顏真卿便未雨綢繆, 暗中高築城牆, 並在牆邊深挖戰溝, 招募壯丁, 積儲糧草, 加以防範, 表面上卻作出每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不問世事的假像, 用來麻痹安祿山。

西元755年(天寶十四年), 安祿山果然謀反。 得益于顏真卿的先前準備, 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備很好外, 其他城均失守。 在與安祿山的鬥爭中, 顏真卿迅速將原來的三千兵擴充到萬人, 並擇取統帥、良將, 與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 顏杲卿在安祿山后方討伐叛軍。

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 統兵20萬, 橫掃燕趙。

當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亂後, 顏真卿因功被封為魯郡公, 官至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 可能是顏真卿的字太有名了, 大部分後世人眼裡認為顏真卿是一位弱不禁風的書生, 其實顏真卿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儒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