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別陌生了回家的路

HomePassenger - Young as the Morning Old as the Sea

最讓人不能放下的莫過於日漸老去的父母, 最讓人歸心似箭的莫過於家。 歲月默然遠去, 這種情懷總會歷久熱切的。

人生之旅, 很像一隻候鳥, 南來北往, 北往南來, 遠離親人, 浪跡天涯處。 春日裡忘我地耕耘, 夏日裡艱辛的勞作, 期待能在人生之秋有所豐碩。 漫漫人生之旅, 無論何以繁華, 何以鼎盛, 總會在人生的渡口, 不經意間, 回首故土, 回首老屋, 萌生一種對父母的牽念。 倘若歲月靜好,

父母康健, 心裡就多了一抹暖。

一個大雪紛紛的冬日, 終告別了那一段貧瘠和苦澀的日子, 踏上了北去的列車, 成為一名空軍戰士。 然而, 家, 在心田裡從沒有遠去, 在遙遠的北國, 依然守望著家園, 牽念著年邁的父母。

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 終拿到探親假的通知,

便歸心似箭, 準備行囊, 穿越茫茫夜色, 踏上了回家的路。 到了縣城, 誤了班車, 便徒步三十公里, 朝著家的方向趕路。 莊子裡的燈火漸次亮起, 終於回到了父母的懷抱。 四年, 在歲月的長河裡, 彈指一瞬間。 在思念的長夜裡, 又是那麼的漫長。 父母已沒有從前硬朗的身板, 爽快的語言, 俐落的身手。 兩鬢染霜, 皺紋深刻。 此刻, 一行滾燙的熱淚流淌在面頰:父母老了, 需要兒女的守候了。 一向言語不多的父母, 宛若陪同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與我說著入伍後村裡的變化, 日子的改善, 不時打問著部隊的生活。

離開部隊一年, 我剛剛立足邢臺這座小城, 得知父親已是癌症晚期。 心田異常的驚恐和無奈。 每每想到, 癌魔就要吞噬父親鮮活的生命,

與我們相伴的日子屈指可數, 總會借著晚霞, 一次次穿行在幾十公里的路程, 一次次相守在父親的炕頭, 能觸摸到父親清瘦的臉龐, 心裡就無比的踏實。 我的到來, 好像與父親增加了戰勝癌魔的力量。 終在那個舉國歡慶元宵的上午, 父親駕鶴西去, 長眠於另一個世界了。 一個冬天的來回輾轉, 體重竟掉了十多斤。 時日不長, 母親兩次中風, 一躺下就是十年。 十年, 所有的節假日幾乎都賠母親度過, 每一次為母親洗腳, 擦澡, 都覺得是一種靈魂的懺悔, 心靈的自我安撫。 我不止一次想, 為人之子, 倘能用我鮮活的生命分擔父母的痛苦, 那該是一生多榮耀的事啊。

十多年如一日, 往返於四五十公里回家的路, 一次次疊加著與父母相伴的時間, 又一次次把與父母的親情延展。 送別了父母, 在靜下來那一刻, 忽然覺得有了一絲寬慰, 因為多了一程回家的路。

“父母在, 不遠遊”。 歷史旋轉到今天, 已遠不適應時代的要求, 為了謀生, 為了創業, 為了實現自身價值, 人們背井離鄉, 甚至遠涉重洋。正因如此,浪跡一方的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銘心的感到,虧欠父母的養育之恩太多,而給予父母的精神贍養又太少。

在我的印象裡,一位年逾古稀,從來沒有下過廚的兄長,竟然買來一大摞美食菜譜,硬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廚”,變著花樣給子女做美食。不管是美食“誘惑”,還是切切念子之情,無不折射出父母對天倫之樂的憧憬與期待。

無論這個時代的腳步何以匆匆,我們都該銘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孝道。當我們對孝道醒悟,把腳步放慢時,親人或許已經遠去,留下的是一生的遺憾而不得修復。無論人生之旅何以奔忙,誰都不該生疏回家的路,誰都不能淡忘父母養育恩。

浪跡天各一方的兒女,經常回家看看,還父母更多的精神滋養,既是精神贍養的責任,又是道德規範的要求,更是法律賦予的義務。淡忘了回家的路,褻瀆了父母養育恩,漠視了父母對天倫的期待,那該是何等的無理和殘忍。

歲月終會遠去,我也終將會成為一位耄耋老者,也會和成千上萬的父母一樣,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裡,站在社區的門口,一次次的遙望,多了一份對子女回家的期待,多了一份對忙於事業,久不回家子女的念想,多了一份對天倫之樂的欲念和憧憬。

這無法割捨的親情,無論時光怎樣的更迭,它總會相伴于歲月的悠長,默默得流淌,流向遠方。

過年了,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吧!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甚至遠涉重洋。正因如此,浪跡一方的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銘心的感到,虧欠父母的養育之恩太多,而給予父母的精神贍養又太少。

在我的印象裡,一位年逾古稀,從來沒有下過廚的兄長,竟然買來一大摞美食菜譜,硬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廚”,變著花樣給子女做美食。不管是美食“誘惑”,還是切切念子之情,無不折射出父母對天倫之樂的憧憬與期待。

無論這個時代的腳步何以匆匆,我們都該銘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孝道。當我們對孝道醒悟,把腳步放慢時,親人或許已經遠去,留下的是一生的遺憾而不得修復。無論人生之旅何以奔忙,誰都不該生疏回家的路,誰都不能淡忘父母養育恩。

浪跡天各一方的兒女,經常回家看看,還父母更多的精神滋養,既是精神贍養的責任,又是道德規範的要求,更是法律賦予的義務。淡忘了回家的路,褻瀆了父母養育恩,漠視了父母對天倫的期待,那該是何等的無理和殘忍。

歲月終會遠去,我也終將會成為一位耄耋老者,也會和成千上萬的父母一樣,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裡,站在社區的門口,一次次的遙望,多了一份對子女回家的期待,多了一份對忙於事業,久不回家子女的念想,多了一份對天倫之樂的欲念和憧憬。

這無法割捨的親情,無論時光怎樣的更迭,它總會相伴于歲月的悠長,默默得流淌,流向遠方。

過年了,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吧!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