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怎麼到死都沒稱帝?因這個人的存在,嚇得他到死都不敢妄動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 一名吉利, 小字阿瞞,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 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 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 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 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此時的曹操, 可以說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 他可以輕鬆地廢掉小皇帝並取而代之, 可是為什麼在25年的時間裡, 也就是從西元196年“挾天子”直到西元220年去世, 曹操都沒有敢稱帝?

第一, 不廢帝的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肯定是最大的, 想打誰都有口實--皇上讓我打的, 廢了帝以後曹操、劉備、孫權全是皇帝, 曹操就失掉了大義的口實, 還落的一個篡權奪位的惡名, 是在不划算。

第二, 西南的劉備一直打著清君側、匡扶漢室的旗號, 如果曹操貿然稱帝, 必定正中劉備下懷, 不僅白白送給劉備個皇帝位, 還成了眾矢之的;第三, 東南的孫權也有稱帝野心, 因此孫權一直上本請曹操稱帝, 目的也和劉備一樣, 即曹操廢帝自立, 他就跟著稱帝, 曹操不會那麼傻中他們的計。

綜上, 曹操在武力統一前估計不會稱帝, 而曹丕就不如曹操有遠見, 立刻就廢了漢帝, 自己去過皇帝隱, 結果導致魏國後來雖然實力強大, 但是幾乎就處於被動挨打, 很少主動進攻, 就是因為沒有了進攻蜀吳的口實。

雖然學者們的看法不盡相同,

但是能夠達成共識的是, 曹操的確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他的壯志雄心, 他的軍事謀略, 他的文學造詣, 無不令人欽佩。 只是, 歷史的塵埃裡卷起的謎團, 時至今日我們也只能推測各種原因和解釋了, 哪種才是曹操不稱帝的真實想祛, 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