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戴家幹:沒有長期學業成績分析的學科指導 只是科學的"算命"

未來網“21世紀最值錢的是什麼?是數據!但是, 中國教育最大的資源浪費也是資料浪費, 因為在一個人接受教育的十多年過程中, 會產生大量的測試、考試資料, 過去, 考試過程中能體現一個人的潛能、個性等資料全部被浪費了, 如果能把這些資料留存起來, 將對個性化教育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幹如是說。

2018年4月16日,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幹出席“教育新探索:AI與大資料如何助力教育學”論壇現場。 未來網記者 李盈盈攝

戴家幹認為, 新時代我們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提高軟實力, 實現中國夢和復興之路的基礎是建設教育強國。 未來的教育是以人為本, 體現個性化、多樣性和選擇性的。 如今教育的缺憾是一把尺子衡量人, 我們的精英教育選拔式考試淘汰了90%左右的人。

“考出長處和優點的考試才是合適的考試, 而不是把人考得沒有信心,

甚至烤糊了。 事實上, 所有的學生都是人才, 發掘他們的潛力需要改變考試評價制度。 ”戴家幹認為, 現在, 通過AI和大資料的應用, 讓老師可以因地制宜, 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過程, 並針對性地教給學生合適的方法, 這樣一來, 學生就用不著天天刷題, 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戴家幹表示, 我國是測驗大國, 但不是測驗強國, 新一輪高考制度的變革要結合社會發展, 找到最大公約數。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轉變人才培育形式, 所以, 我們的教育不再是為了學歷, 而是強調能力技藝。

戴家幹強調, 我們的教育評價不單單是老師在期中或者期末寫個成績報告單, 這個工作是AI技術要做的內容,

AI可以利用大資料把學生的成績進行詳細的分析評價, 比如此次考試考查的知識點, 使學生對考點的掌握情況, 成績在全班、全校甚至當地的排名等, 學習的不足之處等等都可以一目了然。

“有人或者個別機構會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或者學科指導, 但是沒有學生長期學業成績分析的學科指導或者職業規劃, 都只是科學的‘算命’”。 戴家幹補充道。

據悉, 近幾年隨著畢業生的數量大幅增加, 就業難問題日漸突出, 甚至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 許多職業測評專家指出, 就業不理想反映了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並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 一些人接受職業測評後發現自己的個性、能力傾向與所讀的專業根本不一致,

甚至南轅北轍。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項針對初三和高三學生的調研顯示, 高三學生對高考志願專業的瞭解程度為一小部分甚至全不瞭解的比例為75.2%, 初三學生只有11.4%的城市學生和7.1%的縣鎮學生認為自己可以從容就業。

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認為,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 應該及早對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教育。 在初、高中課程提前涉及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

當前, 有了大資料的支援, 學生的學業規劃就有了充分的資料支撐, 從而科學地解決學業和就業過程中遇到的規劃難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