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小米MIX 2S拆解:外觀稍變 內涵升級

發燒而生的小米, 自身產品在初始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項目, 最開始的幾代手機之間基本沒有太大的聯繫。 而隨著本身規模和產品線的成熟之後, 小米的手機上終於也是出現了不少消費者在第一時間看到就會有印象的設計傳承, 這一情況在MIX系列上就最為明顯。

本次的MIX 2S, 雖然在外觀上的變動不大, 如大家之前猜測的前置攝像頭位置變更等情況並沒有出現, 但首先是一貫的短板拍照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 再配合上驍龍845這一利器, 實際功能方面的提升卻不可謂不大。 那這些進步對手機本身內部結構有沒有造成各種影響,

咱們還是拆開來看。

同時, 重要的資訊說一說, 拆機欄目是和愛玩客進行合作, 如果想要觀看視頻拆解全程的, 也歡迎在之後去老司機考拉那裡逛逛。

白色尊享版新機, 未經使用, 直接開拆, 連小編自己都有點心疼了啊,

咱們還是先看一下這個外觀設計吧。

前置攝像頭依舊保持在右下角, 也許只有等待MIX 3上面才會有一些不同了。

白色陶瓷版本質感十足, 這是普通白色玻璃在本質上無法比擬的, 可惜這次沒有Unibody的全陶瓷版本, 即使尊享版中框也是金屬材質的。 螢幕和中框之間有一層緩衝材質, 這是比較常規的一個設計, 只是小米用的PA高纖會比一般手機的聚碳酸酯材料性能更好一些。

額頭部分的導管式微型聽筒保證了觀感整潔, 當然, 如果預算有限想要體驗到類似設計的, 現在老羅的堅果3也是一個選擇。

下面正式開始拆機,第一步抽出卡托。

周身沒有螺絲,內部使用了卡扣加膠粘的方式固定,拆除的時候需要注意指紋識別排線走線比較靠近手機邊緣,在分離背膠的時候不要傷到排線,並且不要生拉硬拽。

拆開之後能看到之前所說的排線,除此之外,在主體部分能直接看到電池背部的無線充電接收端線圈,上部則是NFC功能線圈和雙攝模組。

無線充電線圈和主機板部分遮罩可以在擰除螺絲之後整體取下,從背部看到,天線溢出和NFC線圈等主要通過觸點與主機板連接。

在拆下遮罩之後,指紋識別排線的BTB連接才能夠斷開,然後背蓋就完全自由了,可以看到,光澤度和質感確實很舒服。

因為螺絲基本是貫通的,主機板已經直接取下了,表面有大面積的散熱石墨貼覆蓋。話說小米的手機在散熱方面下的料都很足,紅米Note 5也是如此,比起老冤家魅藍E3,雖然溫度會高上一些,但在驍龍636潛力的挖掘上卻做得更好。

然後我們一塊看一下主機板上面的元件。雙攝模組的體積不小,主攝帶有光學防抖,可以在小範圍內移動以反向補償拍攝時的輕微震動。

刮開表面的矽脂和散熱貼查看內部的結構,集成度較高,內部的散熱同樣也做得很不錯,同屬罩的開孔比較精准,對散熱也比較有利。

接下來轉向副板部分。音腔的拆除比較簡單,但是需要注意上面還有一根射頻線走位比較風騷,基本跨越了音腔的整個上半部分。

移除音腔之後能看到前置攝像頭和小板,不得不說,這個前置攝像頭模組的體積真的非常小。小板背後背膠固定比較牢靠,分離的時候小心不要傷到板材。

拆下小板之後,整個拆解就完成了,我們可以看到電池的主要資訊和整個金屬防滾架的的材質。

那麼本期拆解就到這裡結束,如果你喜歡自己拆點東西或者看別人拆解來瞭解機器內部結構的話,歡迎關注我們iMobile手機之家,我們會持續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數碼相關資訊。至於下期拆點啥,咱們還是老規矩靠有意思的產品決定。

下面正式開始拆機,第一步抽出卡托。

周身沒有螺絲,內部使用了卡扣加膠粘的方式固定,拆除的時候需要注意指紋識別排線走線比較靠近手機邊緣,在分離背膠的時候不要傷到排線,並且不要生拉硬拽。

拆開之後能看到之前所說的排線,除此之外,在主體部分能直接看到電池背部的無線充電接收端線圈,上部則是NFC功能線圈和雙攝模組。

無線充電線圈和主機板部分遮罩可以在擰除螺絲之後整體取下,從背部看到,天線溢出和NFC線圈等主要通過觸點與主機板連接。

在拆下遮罩之後,指紋識別排線的BTB連接才能夠斷開,然後背蓋就完全自由了,可以看到,光澤度和質感確實很舒服。

因為螺絲基本是貫通的,主機板已經直接取下了,表面有大面積的散熱石墨貼覆蓋。話說小米的手機在散熱方面下的料都很足,紅米Note 5也是如此,比起老冤家魅藍E3,雖然溫度會高上一些,但在驍龍636潛力的挖掘上卻做得更好。

然後我們一塊看一下主機板上面的元件。雙攝模組的體積不小,主攝帶有光學防抖,可以在小範圍內移動以反向補償拍攝時的輕微震動。

刮開表面的矽脂和散熱貼查看內部的結構,集成度較高,內部的散熱同樣也做得很不錯,同屬罩的開孔比較精准,對散熱也比較有利。

接下來轉向副板部分。音腔的拆除比較簡單,但是需要注意上面還有一根射頻線走位比較風騷,基本跨越了音腔的整個上半部分。

移除音腔之後能看到前置攝像頭和小板,不得不說,這個前置攝像頭模組的體積真的非常小。小板背後背膠固定比較牢靠,分離的時候小心不要傷到板材。

拆下小板之後,整個拆解就完成了,我們可以看到電池的主要資訊和整個金屬防滾架的的材質。

那麼本期拆解就到這裡結束,如果你喜歡自己拆點東西或者看別人拆解來瞭解機器內部結構的話,歡迎關注我們iMobile手機之家,我們會持續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數碼相關資訊。至於下期拆點啥,咱們還是老規矩靠有意思的產品決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