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齊國那麼強大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 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 被周天子封為侯爵, 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 疆域為今山東。 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 也就是封神榜中的薑子牙。 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 西元前1000年前, 姜太公幫助周武王滅商後, 被封國建邦, 齊國建立, 齊國位於今山東省。 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 煮鹽墾田, 富甲一方、兵甲數萬, 傳至齊桓公時, 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 齊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資源, 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姜齊傳至齊康公時, 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 “食一城, 以奉其先祀”。 田和自立為國君, 是為田齊太公。

西元前386年, 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 姜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 田和正式稱侯, 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 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在戰國中晚期稱王(曾一度稱東帝)。

齊國自桓公以後, 在名相管仲、鮑叔牙、鄒忌等名臣的輔佐下, 國家日益興旺。

齊國東有鹽海之利, 西通六國, 商業及其發達, “齊市”人潮湧動, 車水馬龍, 號稱“揮汗如雨”。

有錢是一方面, 齊國周邊無大國威脅, 北面是老派且無進取心的“燕國”, 南面的魯國、吳國一個迂腐不前, 一個偏居一隅。 無力爭霸中原。 西面的三晉和衛國、鄭國、蔡國等等被秦國和楚國壓迫, 積貧積弱。 所以齊國的外部威脅幾乎為零。 可以任意的發展。

齊國的君主自桓公始就非常重視人才和吏治的培養, 政治一直比較清明、思想活躍。

齊國的劍士劍技更是冠絕天下, 號稱“技擊之士”。

綜上所述, 齊國在人才、財富、國力等等方面一直都是戰國翹楚。

就連強秦在稱王稱霸之時, 也一直注意拉攏“齊國”, 尊稱齊王為“東帝”。

可是說齊國的實力是非常強勁的, 但是齊國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的希望呢?

一、缺乏戰略眼光, 沒有連續的國策, 政策搖擺不定。

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姜氏齊國還是戰國時期的陳氏齊國都缺乏戰略眼光,

政策沒有連續性。 比如小白用管仲, 就不重視禮儀法制, 到晏嬰時期又放棄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 戰國時期表現得更差, 今天合縱, 明天連橫, 堂堂大國卻被張儀、蘇秦玩弄於股掌之中。 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麼。

反觀秦國, 自商鞅變法以後就堅持以法治國的信念, 癡心不改。 在國策上, 以統一天下為己任, 逐步並西蜀吞巴郡, 遠交近攻, 連橫諸國, 各個擊破。

二、沒有統一天下的壯志。 所以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國策。

國君的所謂雄心壯志只滿足於稱霸, 即使後世君主亦不過想恢復桓公的功業。 這跟秦國橫掃六合的壯志不可同日而語。 齊國可以統一的時期只有兩個時期一個是, 齊桓公時期, 一個是齊威王時期,

但由於戰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 齊桓公只想尊王, 不想自己當王。 而齊威王當個霸主就滿足了。

三、光富國不強兵, 不重視兵家。

著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齊國人, 在齊國卻得不到重用, 最後只好到吳國去求官。 在最強的齊桓公時期, 面對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居然不敢一戰!也許這是對的, 戰則必敗。 齊國最常攻打的國家是魯國, 卻一敗再敗。 當時還是管仲執政期。 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 在長勺卻沒打過曹劌。 而齊威王打敗魏國就滿足了, 可惜了名將孫臏。 齊國作為赫赫有名的大國, 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除了跟魏國的戰爭和以後的火牛陣外, 幾乎乏善可陳。

四、任由大國崛起,沒有採用遏制大國的戰略。

齊桓公時,楚國已經有崛起的苗頭,對於這樣的強國不加以遏制,任由強大,不利於國家利益。以後還有晉國、秦國,翻開春秋歷史,象吳國、越國這樣的小國都能稱霸,作為傳統強國,齊國難辭其咎。

五、排外。

外國人很難在齊國當大官。這也導致真正的賢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觀秦國,幾朝相國都是外國人。所以造就了強秦。在齊威王死後,秦國的國力就超過了齊國。

六、聲色犬馬,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思想。

前輩們打下的基礎這麼好,所以齊國很富裕,也所以齊國人都不想打仗,沒有尚武精神。齊國一直在吃老本,而對其于五國根本就不關心。秦國遠交近攻,交的是誰呢——齊國。反正秦國那麼遠,他打誰也打不到我,他跟我貿易,我樂得賺錢。至於你們的死活跟我有什麼關係。正是這樣的心態斷送了齊人的前程。

七、驕傲自大,自毀前程。

齊威王的積蓄敗在蘇秦手裡。齊國滅燕國惹下了禍胎,此後齊閔王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齊又在蘇秦的慫恿下打這個打那個(還是沒有清晰的國策),把六國都得罪了,合縱本來是為了對付秦國。最後秦國加入了合縱,矛頭一轉對付齊國,釀成五國聯軍攻擊齊國的慘劇。幾乎被滅了國,國力從此不復昔日盛況。另外,齊國跟秦國不同。秦國地勢險要,聯軍最強大的時候不過攻下了一個函谷關。齊國就不同了,全是平原,無險可守,五國一攻就跨了。

所以天下一統的重擔落到了秦國的頭上,南征北戰,一統天下。

四、任由大國崛起,沒有採用遏制大國的戰略。

齊桓公時,楚國已經有崛起的苗頭,對於這樣的強國不加以遏制,任由強大,不利於國家利益。以後還有晉國、秦國,翻開春秋歷史,象吳國、越國這樣的小國都能稱霸,作為傳統強國,齊國難辭其咎。

五、排外。

外國人很難在齊國當大官。這也導致真正的賢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觀秦國,幾朝相國都是外國人。所以造就了強秦。在齊威王死後,秦國的國力就超過了齊國。

六、聲色犬馬,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思想。

前輩們打下的基礎這麼好,所以齊國很富裕,也所以齊國人都不想打仗,沒有尚武精神。齊國一直在吃老本,而對其于五國根本就不關心。秦國遠交近攻,交的是誰呢——齊國。反正秦國那麼遠,他打誰也打不到我,他跟我貿易,我樂得賺錢。至於你們的死活跟我有什麼關係。正是這樣的心態斷送了齊人的前程。

七、驕傲自大,自毀前程。

齊威王的積蓄敗在蘇秦手裡。齊國滅燕國惹下了禍胎,此後齊閔王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齊又在蘇秦的慫恿下打這個打那個(還是沒有清晰的國策),把六國都得罪了,合縱本來是為了對付秦國。最後秦國加入了合縱,矛頭一轉對付齊國,釀成五國聯軍攻擊齊國的慘劇。幾乎被滅了國,國力從此不復昔日盛況。另外,齊國跟秦國不同。秦國地勢險要,聯軍最強大的時候不過攻下了一個函谷關。齊國就不同了,全是平原,無險可守,五國一攻就跨了。

所以天下一統的重擔落到了秦國的頭上,南征北戰,一統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