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家領導人與他們的“浦東情懷”

2018-04-17 紅果記憶

改革開放初期, 上海人群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甯要浦西一張床, 不要浦東一間房。 這句順口溜中折射著當時上海浦東與浦西地區在吸引力方面的巨大差距。

在中央領導審時度勢、果斷作出大力開發浦東新區的決策之下, 經過多年耕耘, 如今的浦東已成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和“中國改革開放的視窗”。

如今的浦東新區

1978年時期的的浦東陸家嘴一帶

1980年的爛泥渡路, 即今天的陸家嘴環路。 上世紀90年代之前, 陸家嘴一帶都是棚戶區, 沒有像樣的建築。

開發之前的浦東張家樓地區。

第一代浦東建設者趙啟正這樣表述:“浦東開發是一首雄壯的交響曲,

它的總譜是鄧小平譜寫的, 指揮是黨中央和上海市委, 我們有幸成為這個大樂隊的演奏員。 ”鄧小平和多位中央領導人都對上海浦東“情有獨鍾”, 形成了我國領導人特有的“浦東情懷”。

鄧小平:浦東開發交響曲的譜曲人

1990年1月20日, 鄧小平離開北京前往上海。 同年2月, 鄧小平對幾位中央領導同志談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事宜時說:“上海的浦東開發, 你們要多關心。 ”

鄧小平的意見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1990年4月18日, 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宣佈, 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啟動。 於是, 80年代看深圳, 90年代看浦東, 聰明勤奮的上海人開始“膽子再大一點, 步子再快一點”。

1991年2月14日, 鄧小平出席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掛牌儀式。

12年後, 在中共十六大前夕, 當這位元路透社的記者再次站在浦東的土地上時, 他被現實震撼了, 隨後在自己的通訊中發出驚歎:上海——讓世界羡慕不已的城市!

僅十餘年, 浦東走過了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新興工業化國家30多年的發展歷程。

習近平,在不斷地調研中情系浦東

2007年3月31日,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僅一周的習近平,來到浦東新區,這是他開啟全市19個區縣調研的第一站。調研時,習近平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深刻認識開發開放浦東這項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2007年8月17日,習近平在上海市委常委會上發言:“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克難攻堅的膽識和先行一步的銳氣,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要為全國的改革開放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2007年10月6日,習近平來到浦東新區愛心養老公寓,與正在看望長輩的小朋友熱情握手。

不少在浦東新區工作的幹部,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一路見證並伴隨浦東開發開放的腳步,是參與其中建設的“新上海人”。大家感受深刻的是,習近平不僅對浦東開發開放寄予極高的希望,而且還提出要求,浦東的工作要更多地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出發。因為浦東開發開放的戰略指向,不僅是建設一座新城,更是要為全國探索一條新路。

2007年上海特奧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END————

圖、文 | 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習近平,在不斷地調研中情系浦東

2007年3月31日,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僅一周的習近平,來到浦東新區,這是他開啟全市19個區縣調研的第一站。調研時,習近平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深刻認識開發開放浦東這項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2007年8月17日,習近平在上海市委常委會上發言:“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克難攻堅的膽識和先行一步的銳氣,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要為全國的改革開放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2007年10月6日,習近平來到浦東新區愛心養老公寓,與正在看望長輩的小朋友熱情握手。

不少在浦東新區工作的幹部,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一路見證並伴隨浦東開發開放的腳步,是參與其中建設的“新上海人”。大家感受深刻的是,習近平不僅對浦東開發開放寄予極高的希望,而且還提出要求,浦東的工作要更多地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出發。因為浦東開發開放的戰略指向,不僅是建設一座新城,更是要為全國探索一條新路。

2007年上海特奧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END————

圖、文 | 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