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最器重的五大漢臣:第一位為康熙繪出最全的疆域圖並為他守靈

周培公

周培公, 姓周, 名昌, 字培公, 湖北荊門人, 漢族, 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 是清朝康熙皇帝時期一個文武兼備, 剛正毅勇, 才智過人,

恪盡職守, 深諳治世之策, 深得為人之道的謀士, 是康熙身旁通古博今, 智慧超群, 有膽有謀, 是重要謀臣之一, 官至參議道台、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 之所以被康熙重用, 是被他的老師伍次友發掘了周培公的才能, 就將周培公推薦給了康熙皇帝。 三藩之亂時, 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 就因為平定割據平涼的王輔成而功高震主, 加之是漢人, 就隨便找個理由被貶至盛京, 後康熙出巡盛京, 周培公病重, 康熙說等到暖春了, 周培公的身體好些了, 想重新重用他。 周培公說:“晚了, 我知天命, 恐怕熬不到明年暖春了。 ”康熙讓他舉薦一位, 周培公舉薦了姚啟聖。 然後說自己有樣東西要送給皇上, 讓拿回去看, 他的屋子太小。 康熙拿回去打開一看,
是一幅中國的地圖。 歷史上最早的, 最全面的地圖。 不一會兒, 周培公就離開了人世。 卒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 終年69歲, 康熙聽聞周培公去世, 為其守了一夜的靈, 由此可見, 周培公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之重。

李光地

李光地一生, 輔弼帝業, 清勤謹慎,

始終如一, 其光輝業績, 不勝枚舉。 "三藩之亂"發生後, 國家 處於分裂日裂的嚴重關頭, 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 進獻蠟丸密疏, 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 他以全家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臺, 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康熙稱他"謹慎清勤, 始終一節, 學問淵博。 朕知之最真, 知朕亦無過光地者"。 太子被廢後, 李光地開始輔助後來的雍正帝。 雍正帝稱李光地為"一代之完人", 晚年的李光地得到了康熙的寵信, 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 為官期間, 政績顯著, 貢獻巨大, 康熙帝曾三次授予禦匾, 表彰其功。 康熙每有大事, 都將他召入便殿, 秘密相商。 李光地感到皇帝"眷注深恩", 在"獨對"時一般能夠據情准理, 抒發己見。 所以康熙帝慨歎說:"大臣中每事為我家計萬世者,
獨此一老臣耳!"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五月二十八日李光地病逝, 享年七十七歲。 正在熱河行宮的康熙帝於六月十二日(7 月9 日)得到李光地噩耗及接到其請求休致的遺疏後, 深為"憫悼"。 雍正元年(1723年)追贈太子太傅。

姚啟聖

姚啟聖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傑出政治家, 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 曾擔任福建總督, 當政期間以執法嚴明著稱, 在收復臺灣戰役中功勳卓著。 因為向康熙皇帝傳臺灣捷報比施琅晚了兩天, 故施琅得以加封靖海侯, 而姚啟聖卻仍為福建總督, 而且施琅是姚啟聖是以全家人的性命做擔保, 向康熙推薦的, 所以康熙皇帝啟用施琅, 但是施琅卻恩將仇報對這位恩人卻冷眼以對, 處處向康熙皇帝說姚啟聖的不是, 導致姚啟聖鬱悶至死, 安葬之時, 他的兒子是問別人借錢安葬的, 可見為人的正派與清廉。

于成龍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人。諡“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他憐貧苦、抑豪強、治盜賊、賑災荒、清雜派、平冤獄、肅吏治,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稱為“青天”;他簞食瓢飲,淡泊自甘,數十年如一日,位愈尊而操守愈厲,志節彌堅。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在其去世後,康熙痛哭不已,為其停朝一日,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陳廷敬

陳廷敬為政清廉,順治駕崩後,由他輔佐幼年康熙,給康熙當老師 ,官拜一品 。在官居吏部尚書時,陳廷敬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禮部上任,曾立下規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托,禁饋遺。”陳廷敬出自書香門第,素習儒風,特別注重個人修養。他胸懷寬廣,公道正派,且口風極嚴。官居相位,不端架子,與周圍的同僚都相處得很好。周圍有才能出眾者,他均極力舉薦。康熙曾召各部大臣舉廉能官吏,陳廷敬舉薦的靈壽縣令陸隴其、清苑縣令邵嗣堯皆清官,頗有政聲,康熙遂將他們提拔為禦史,又升為尚書。有人告訴陳廷敬:這兩個人廉而剛,剛易折,而且都是刺兒頭,有股怨氣,說不定將來會怨到你頭上。陳廷敬表示,剛一些,提意見多一些,有什麼不好,我不在乎。康熙對陳廷敬的為人為官都非常讚賞,誇他“卿為耆舊,可稱全人”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年)因病辭世,終年七十四歲,朝廷授予他“文貞”諡號。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人。諡“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他憐貧苦、抑豪強、治盜賊、賑災荒、清雜派、平冤獄、肅吏治,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稱為“青天”;他簞食瓢飲,淡泊自甘,數十年如一日,位愈尊而操守愈厲,志節彌堅。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在其去世後,康熙痛哭不已,為其停朝一日,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陳廷敬

陳廷敬為政清廉,順治駕崩後,由他輔佐幼年康熙,給康熙當老師 ,官拜一品 。在官居吏部尚書時,陳廷敬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禮部上任,曾立下規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托,禁饋遺。”陳廷敬出自書香門第,素習儒風,特別注重個人修養。他胸懷寬廣,公道正派,且口風極嚴。官居相位,不端架子,與周圍的同僚都相處得很好。周圍有才能出眾者,他均極力舉薦。康熙曾召各部大臣舉廉能官吏,陳廷敬舉薦的靈壽縣令陸隴其、清苑縣令邵嗣堯皆清官,頗有政聲,康熙遂將他們提拔為禦史,又升為尚書。有人告訴陳廷敬:這兩個人廉而剛,剛易折,而且都是刺兒頭,有股怨氣,說不定將來會怨到你頭上。陳廷敬表示,剛一些,提意見多一些,有什麼不好,我不在乎。康熙對陳廷敬的為人為官都非常讚賞,誇他“卿為耆舊,可稱全人”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年)因病辭世,終年七十四歲,朝廷授予他“文貞”諡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