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專訪上海手錶:培優限劣,中國第一名表攜“文化+”輕鬆出海

在手錶計時功能逐漸弱化, 時尚美感度飆升的行業趨勢中, 越來越多的機械表開始在方寸之間演繹各自不同的品牌佈局。

這其中, 中國第一家手錶廠——上海手錶, 也在迎合市場需求變動的調試中、不斷地觸電升級, 獨闢蹊徑以“文化+”重塑品牌出海的魅力值。

擺脫無法造表的歷史空白, 自行研製出口海外

回顧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上海街頭, 充斥街邊商鋪的都是一些從歐洲原裝進口的手錶, 彼時的中國只有少數繁華地段的表店能提供部分進口手錶的簡單維修。 1955年初, 在和平飯店的一個房間裡, 沈錦福、王家德、張仁茂、陳傳書四位元有志於製造手錶的修表師傅, 聯名寫了一封給上海市領導的信。 他們在信中, 希望領導支援, 組織試製國產機械手表, 填補國內空白。 修表師傅的要求得到了市里的高度重視。 同年7月, 上海第二輕工業局集中了二十幾個單位的58個人,

試製細馬機械表。 在一系列的試製實踐中, 1957年成功制定出了第一套手錶生產的工藝流程。

上海表業銷售部經理馬樹德對雨果網指出:“真正意義上標誌著中國徹底擺脫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是50年代末期。 1958年建成的‘上海手錶廠’是我國第一家手錶廠,

它的成立正式開創了中國人生產造表的歷史新篇章。 ”

雨果網獲悉, 雖說當時手錶工業的關鍵不見得仍然需要依賴於進口, 但是逐漸的, 上海手錶廠也開始有意識的在材料基地、元器件、手錶模具和生產研發上獨立生產研發。 在產品線上調試商品結構, 改變原有單一的手錶品種, 逐漸向多品種、多檔次轉變, 生產技術的改進優化, 使得上海手錶廠製成的產品開始銷往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東南亞沿線國家。 僅1980-1990年期間, 就先後向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手錶, 出口數量達到1067.39萬隻。

從“前廠後店”延伸到電商領域, 全方位佈局品牌出海

與品牌方獨自出海不同, 借勢國內電商出海不僅可以依託平臺已有的海外資源, 進行新國家市場的推廣, 還可以借助平臺的海外用戶基礎, 在鞏固品牌認知度的同時強化其他主流市場的入駐。

產品外觀是第一印象, 文化滲透是最終共鳴

從最初“圓頭白麵”的上海牌手錶, 到現如今樣式各一的男表、女表、情侶表、復古表、計時碼表以及紀念表等多個產品系列, 逐漸豐富的產品外觀設計和功能應用使得上海牌手錶愈發名聲大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