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楊家將的真正死因,不是潘仁美害死的!

潘仁美, 北宋人, 傳統俠義小說中的大奸臣, 在楊家將中, 公報私仇, 致未予以接應, 致使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 其原型是潘美。

潘美(925~991)中國宋朝名將。 字仲詢, 大名(今屬河北)人。 行伍出身, 官至宣徽北院使。 參與陳橋兵變, 擁立趙匡胤稱帝。 宋朝建立後, 屢立戰功。 開寶三年(970年), 以行營諸軍都部署率軍攻南漢。 九月, 圍賀州(今廣西賀縣東南)。 他佯退設伏, 大敗南漢援軍萬余, 克賀州。 繼而轉兵攻韶州(今廣東韶關), 擊敗南漢軍主力10余萬。 四年二月, 與南漢軍6萬對峙于廣州城西。 潘美派人于夜間燒南漢軍營柵, 率軍乘火勢進攻, 大勝。 不到半年, 攻滅南漢。 七年, 以州道行營都監率兵與都部署曹彬攻南唐。 八年正月, 宋軍進至秦淮河, 船隻未具, 他率部搶渡, 大軍隨之而過, 擊敗江甯(今南京)城下的10萬南唐軍。 雍熙三年(986),

宋遼岐溝關之戰中, 潘美任西路軍主將, 楊業為副將, 率軍連下寰、朔縣(朔州)、雲(大同)、應(應縣)等州(約在今山西雁北地區)。 七月, 遼軍主力反擊宋西路軍。 陳家穀口(今山西朔縣南陽方口陳家溝)一戰, 潘美與監軍王侁未接受楊業的作戰方案, 迫令其出戰;當楊業失利時, 又未予以接應, 致使楊業被俘, 絕食而死。 淳化二年卒。

楊繼業的死, 民間傳說是潘仁美借刀殺人, 從歷史上看這種可能性不大。 《宋史》記載, 他的死, 缺乏作戰經驗卻大權在握的監軍王侁要負主要責任。 當時西路軍的任務是掩護各州人民撤退內地, 為此王侁強迫楊業出擊(楊業主張用聲東擊西的打法, 遭到王的恥笑)。 楊業自知敵眾我寡, 此戰難以取勝, 遂要求王, 潘在陳家穀口(即演義中兩狼山)預設強弩步兵接應。 楊業的作戰經驗豐富, 北宋軍以步兵為主, 對抗契丹騎兵在野戰中難有勝算, 但用勁弩裝備的軍陣確實是抵抗騎兵的最佳選擇。 實戰中王侁和另一個監軍劉文娛率領的接應人馬先是為了爭功私離防地,

發現戰況不妙又狂奔而逃。 楊業突破遼軍重圍, 浴血轉戰到陳家穀口, 已經矢盡弓折, 卻發現接應人馬早已逃走, “撫膺大慟, 再率帳下士兵力戰”, 以疲兵反身迎戰。 楊部下有老將王貴箭法如神, 連射契丹勇士十余人落馬, 無奈箭盡, 只得步戰, 持空弩猶打殺遼軍數人, 最後戰死, 楊業之子延玉, 部將賀懷浦等皆死於亂軍之中。 楊業負數十創被俘, 絕食而死。

按照宋史說法, 潘美當時與楊業的立場相近, 只是沒有力爭, 王侁軍離開防地時還曾予以制止, 似乎潘在其中責任不大。 從戰後的處分來看也是如此, 潘美僅受降職處分, 而兩個監軍皆被撤職發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