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這個國家崇拜老鼠,還為其修建祠堂,稱其為鼠神設供祭拜

今天, 我們都說“老鼠過街, 人人喊打”, 在詩經裡也有著“碩鼠碩鼠, 無食我黍”的句子, 沒有任何喜愛老鼠的成分, 以碩鼠喻剝削者, 中間是反對剝削怨氣甚至憤怒。 然而, 當我們把握12生肖的首位讓給老鼠, 這裡面可能還有先輩對於動物的崇拜、老鼠的崇拜。 這種情緒的變化當然也是我們的歷史。

老鼠為什麼能做了12生肖的“老大”, 傳說是因為它在排名的競賽裡, 爬上了奔跑速度最快的牛的角, 這裡面還有聰明機智的成分。 但傳說最終是不可信的,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 在12生肖對應的時辰裡, 善於夜間活動的老鼠,

當然便成了子時這個時間的代表動物。

另外是, 西元644年, 玄奘從印度歸國, 在於闐這個地方給我們講了一個“神奇”的故事。 他說, 瞿薩旦那王城西百五六十裡, 大沙磧正路中有堆阜, 並鼠壤墳也。 聞之土俗曰:此沙磧中鼠大如蝟, 其毛則金銀異色, 為其群之酋長。

每出穴遊止, 則群鼠為從。

瞿薩旦那, 地名。 西域記十二曰:“瞿薩旦那國, 唐言地乳, 即其俗之雅言也。 俗語謂之渙那國, 匈奴謂之于遁, 諸胡謂之豁旦, 印度謂之屈丹, 舊曰於闐訛也。 ”瞿薩旦那國王城的位置, 在今天和田的什麼地方, 有一些爭議。 雖然有爭議, 但大致還在今天和田城或和田城的附近。 從距離上推斷, 王城西邊一百五六十裡的地方, 應該已接近今天的皮山縣一帶。

玄奘說的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於闐通往沙漠道路的路邊, 有人多的小丘, 人們把這些這些小丘稱作“鼠壤墳”。 這個“鼠壤墳”用我們今天的文學語言說就是老鼠修築的“宮殿”。 在那裡, 有一隻比刺蝟還大的金毛鼠或者銀毛鼠, 成了老鼠們的王。

這個鼠王每次出行, 小老鼠們都跟著, 前呼後擁地, 很威風也很熱鬧。

玄奘還講述了老鼠“幫助”瞿薩旦那人的故事:相傳, 有一年匈奴數十萬大軍西進, 欲吞併於闐, 並在老鼠居住的鼠壤墳旁屯軍駐紮了下來。 當時, 瞿薩旦那僅有兵力幾萬, 其王深知難以抵擋匈奴大軍,

就想到了沙漠中的神鼠, 於是擺設祭品, 焚香求救神鼠。 沒想到這一招還靈驗了(昔者匈奴率數十萬眾, 寇掠邊城, 至鼠墳側屯軍。 時瞿薩旦那王率數萬兵, 恐力不敵, 素知磧中鼠奇, 而未神也。 洎乎寇至, 無所求救。 君臣震恐, 莫知圖計。 苟複設祭, 焚香請鼠。 冀其有靈, 少加軍力)。

具體的細節是:神鼠托夢給瞿薩旦那王, 讓瞿薩旦那王早早準備, 天亮之時就出兵交戰, 就一定能取勝(其夜瞿薩旦那王夢見大鼠, 曰:敬欲相助。 願早治兵, 旦日合戰, 必當克勝)。 瞿薩旦那王知道自己得到了神鼠的幫助, 言中計從, 在第二天天還未亮時, 便向匈奴人發起了攻擊。 匈奴人措手不及, 慌忙之中想要駕馬披甲, 但卻發現馬鞍、鎧甲、弓弦,

還有系鎧甲的鏈條, 所有用來系物的帶結, 都被老鼠咬斷了。

戰爭的結局是:匈奴大敗, 瞿薩旦那王大獲全勝。 《大唐西域記》原文:瞿薩旦那王知有靈佑, 遂整戎馬。 申令將士, 未明而行, 長驅掩襲。 匈奴之聞也, 莫不懼焉。 方欲駕乘被鎧, 而諸馬鞍、人服、弓弦、甲縺, 凡厥帶系, 鼠皆齧斷。 兵寇既臨, 面縛受戮。 於是殺其將, 虜其兵。 匈奴震攝, 以為神靈所佑也。

瞿薩旦那王非常感謝神鼠幫助,就為神鼠修建了祠堂,設供祭拜。其後,瞿薩旦那人世世代代都尊敬這些老鼠。不管是國王,還是老百姓,都祭拜老鼠,希望能獲得它們的保佑。祭拜老鼠的用品,有香花,有食品,還有衣服和弓箭。甚至,人們經過沙漠中老鼠的洞穴,要下馬致敬。如果不祭拜,就會招致災禍。

一個神奇的老鼠的故事就這樣被玄奘記錄了下來。今天,面對這個故事,我們中間的一些人也許會認為那是“唐長老”在胡扯,不可信。然而,事實是到了上世紀初,斯坦因在今和田的丹丹烏裡克廢墟裡發現了一塊木板畫,畫上畫著一個鼠頭半身人像,頭戴王冠,背有橢圓形光環,坐在兩個侍者之間。

這幅畫後來被稱作《鼠神圖》,斯坦因不但認為唐長老述說的是“真實”的事情,而且還說在他到和田的路上,甚至有人指出某地就是玄奘記載的鼠壤墳所在的地方。《鼠神圖》畫中畫的“老鼠”就是曾經拯救過於闐古國的神鼠。

玄奘述說的故事在這裡被證實為一個真實的存在。但是,古代於闐為什麼會崇拜神鼠恐怕不會是瞿薩旦那王臨時想起沙漠裡有老鼠那麼簡單。在今天印度的一些地方,人們依然有崇拜老鼠的習慣或者習俗。

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比卡內爾的老鼠神廟是印度著名文化遺產,那裡雖然人來人往,但滿地都是一群群的碩大老鼠,在朝拜的人群中穿來穿去,很多印度人拿來食物餵養這些老鼠,就如人們喂廣場上的鴿子一樣。

關於老鼠神廟傳說是這樣的:在十四世紀時,有一位名叫卡爾尼·瑪塔的印度教女祭司,而她就是女神多迦的化身。有一天,一個來自她家族的孩子死了。那個孩子的母親抱著死去的兒子來求卡爾尼·瑪塔,希望能夠將兒子復活。卡爾尼·瑪塔立刻去了冥界,找死神亞瑪羅闍理論,但死神拒絕了她的要求,因為那孩子的靈魂已經轉世了。卡爾尼·瑪塔一怒之下發誓所有她家族的成員死後都會立刻轉世成老鼠,直到能夠重新轉世,並且出生在她的家族,繼續當她家族的成員為止。

如今,在卡爾尼·瑪塔神廟裡面,照顧老鼠的祭司與老鼠吃同樣盤子裡的食物,因為那些祭司們相信,這些老鼠曾經是他們的“親戚”,而且他們自己也曾經是老鼠。據說,在神廟中有幾隻白色的老鼠,它們就是卡爾尼·瑪塔的化身……然而,這與於闐有什麼關係呢?而這需要從於闐的歷史源頭說起。

關於於闐人的最早來歷是這樣的:據說西元前3世紀(戰國末期),東土移民一萬多人來到於闐河下游。不久,古印度孔雀王朝大帝阿育王的宰輔耶舍也率領7000人越過大雪山,北上來到這裡。經過爭執,他們最後聯合在一起,建立了于闐國。雖然,直到現在我們也弄不清這種說法的正確與否,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人種與文化在這裡融合成了歷史,而一隻“老鼠”分明站在了源頭的風景之上,甚至,受到神鼠幫助的傳說在若干年後,同樣出現在了中原唐朝的史籍裡。

編撰於北宋時期的《宋高僧傳》中,有一卷是講唐代高僧不空的,說是在唐朝天寶年間,西蕃、大石、康國三國的軍隊圍攻西涼府,唐朝的皇帝一時沒有辦法,就請來了不空,請他在皇宮裡誦經念咒,以佑西涼平安。

不空照辦,皇帝親自主持,忽然地,皇帝看見“神兵可五百員在於殿庭”,有些驚詫,便問不空是怎麼回事。不空回答說:“此乃毗沙門天王子領兵救安西也”。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唐朝很快收到了安西的捷報,說是“城東北三十許裡,雲霧間見神兵長偉。鼓角喧鳴,山地崩震,蕃部驚潰。”

當然了,老鼠在這個過程中也幫忙了,它們像於闐神鼠幫助於闐人一樣,也為唐朝人立下了“戰功”。依然是一隻金毛鼠,它突然出現在了吐蕃人的軍營裡,吐蕃人追著射它,把箭都消耗光了,弓也弄壞了(彼營壘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絕),唐軍趁機發起攻擊,吐蕃大敗。

“老鼠”的神奇在這裡讓人們看到了文化的交融與混合。然而,受到神鼠幫助於闐人最終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悲壯的背影。

在今策勒縣(于闐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恰哈鄉南12公里阿薩村後的阿西河谷有兩座築於懸崖峭壁上的古堡,一座叫阿西,一座叫阿薩,兩古城相距6公里,孤立於山前,隔阿西河在半丘陵、半戈壁的山上矗立。它們離地數十米,三面臨河,位居險要,以卵石修成堡壘形制,牆上有石壘,牆下有城壕,並有取水暗道通往河谷。據說,這兩座城堡異常堅固,倚山臨河,是當年于闐國佛教徒一支隊伍的首領朱克提熱西提和努克提熱西提及他的軍士堅守佛教的最後一塊堡壘。

據史籍記載,在伊斯蘭教進入于闐時,信仰佛教的于闐國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進行了長達22年的戰爭。為了鎮守自己的家園,最後一支於闐軍隊修築了阿薩、阿西兩個城堡。喀喇汗王朝的軍隊久攻不下,想到了切斷城堡中的水源,封堵住了流入城中地下水源的管口,企圖讓於闐軍隊投降。

然而,十多天時間過去,喀喇汗王朝的軍隊仍然聽到城堡中鼓聲不斷,決定再次進攻,但當他們來到城堡中卻發現,於闐人將戰鼓捆綁在了幾隻駱駝的身後,他們聽到的鼓聲是駱駝尾巴敲打出來的,而於闐人早就不見了蹤影。斯坦因在其考察報告裡也記載有這一傳說。

關於於闐人的最終去向,大體的說法是一致的,即是他們消失在了莽莽的昆侖山中,甚至有一部人翻越昆侖山進入了吐蕃(今西藏自治區)。其後,信仰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勢力乾淨徹底地剷除了於闐綠洲的佛教,代之以伊斯蘭教傳播至今。這大約是西元1000年前後事情。

在如今的恰哈人鄉生活著一群民族來源有待甄別的人們,他們被稱作是“恰哈人”,在人說他們是維吾爾族與藏族的後裔,但也有人說他們是古代於闐人的後代。在維吾爾語中,“恰哈”為“恰格”的轉音,意為“山地”,也有譯為“花園”。恰哈鄉今有14788人,鄉政府駐地名恰爾巴格,維吾爾語意為“花園”。但也有人認為,“恰哈”之名來自於我們前面說到的兩座古堡,在古吐蕃語中“阿西”為“天國花園”,“阿薩”為“城堡”。

歷史在這裡不僅有些物是人非,而且,古代於闐人崇拜的“神鼠”也在歲月的長河裡悄然逝去了。

瞿薩旦那王非常感謝神鼠幫助,就為神鼠修建了祠堂,設供祭拜。其後,瞿薩旦那人世世代代都尊敬這些老鼠。不管是國王,還是老百姓,都祭拜老鼠,希望能獲得它們的保佑。祭拜老鼠的用品,有香花,有食品,還有衣服和弓箭。甚至,人們經過沙漠中老鼠的洞穴,要下馬致敬。如果不祭拜,就會招致災禍。

一個神奇的老鼠的故事就這樣被玄奘記錄了下來。今天,面對這個故事,我們中間的一些人也許會認為那是“唐長老”在胡扯,不可信。然而,事實是到了上世紀初,斯坦因在今和田的丹丹烏裡克廢墟裡發現了一塊木板畫,畫上畫著一個鼠頭半身人像,頭戴王冠,背有橢圓形光環,坐在兩個侍者之間。

這幅畫後來被稱作《鼠神圖》,斯坦因不但認為唐長老述說的是“真實”的事情,而且還說在他到和田的路上,甚至有人指出某地就是玄奘記載的鼠壤墳所在的地方。《鼠神圖》畫中畫的“老鼠”就是曾經拯救過於闐古國的神鼠。

玄奘述說的故事在這裡被證實為一個真實的存在。但是,古代於闐為什麼會崇拜神鼠恐怕不會是瞿薩旦那王臨時想起沙漠裡有老鼠那麼簡單。在今天印度的一些地方,人們依然有崇拜老鼠的習慣或者習俗。

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比卡內爾的老鼠神廟是印度著名文化遺產,那裡雖然人來人往,但滿地都是一群群的碩大老鼠,在朝拜的人群中穿來穿去,很多印度人拿來食物餵養這些老鼠,就如人們喂廣場上的鴿子一樣。

關於老鼠神廟傳說是這樣的:在十四世紀時,有一位名叫卡爾尼·瑪塔的印度教女祭司,而她就是女神多迦的化身。有一天,一個來自她家族的孩子死了。那個孩子的母親抱著死去的兒子來求卡爾尼·瑪塔,希望能夠將兒子復活。卡爾尼·瑪塔立刻去了冥界,找死神亞瑪羅闍理論,但死神拒絕了她的要求,因為那孩子的靈魂已經轉世了。卡爾尼·瑪塔一怒之下發誓所有她家族的成員死後都會立刻轉世成老鼠,直到能夠重新轉世,並且出生在她的家族,繼續當她家族的成員為止。

如今,在卡爾尼·瑪塔神廟裡面,照顧老鼠的祭司與老鼠吃同樣盤子裡的食物,因為那些祭司們相信,這些老鼠曾經是他們的“親戚”,而且他們自己也曾經是老鼠。據說,在神廟中有幾隻白色的老鼠,它們就是卡爾尼·瑪塔的化身……然而,這與於闐有什麼關係呢?而這需要從於闐的歷史源頭說起。

關於於闐人的最早來歷是這樣的:據說西元前3世紀(戰國末期),東土移民一萬多人來到於闐河下游。不久,古印度孔雀王朝大帝阿育王的宰輔耶舍也率領7000人越過大雪山,北上來到這裡。經過爭執,他們最後聯合在一起,建立了于闐國。雖然,直到現在我們也弄不清這種說法的正確與否,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人種與文化在這裡融合成了歷史,而一隻“老鼠”分明站在了源頭的風景之上,甚至,受到神鼠幫助的傳說在若干年後,同樣出現在了中原唐朝的史籍裡。

編撰於北宋時期的《宋高僧傳》中,有一卷是講唐代高僧不空的,說是在唐朝天寶年間,西蕃、大石、康國三國的軍隊圍攻西涼府,唐朝的皇帝一時沒有辦法,就請來了不空,請他在皇宮裡誦經念咒,以佑西涼平安。

不空照辦,皇帝親自主持,忽然地,皇帝看見“神兵可五百員在於殿庭”,有些驚詫,便問不空是怎麼回事。不空回答說:“此乃毗沙門天王子領兵救安西也”。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唐朝很快收到了安西的捷報,說是“城東北三十許裡,雲霧間見神兵長偉。鼓角喧鳴,山地崩震,蕃部驚潰。”

當然了,老鼠在這個過程中也幫忙了,它們像於闐神鼠幫助於闐人一樣,也為唐朝人立下了“戰功”。依然是一隻金毛鼠,它突然出現在了吐蕃人的軍營裡,吐蕃人追著射它,把箭都消耗光了,弓也弄壞了(彼營壘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絕),唐軍趁機發起攻擊,吐蕃大敗。

“老鼠”的神奇在這裡讓人們看到了文化的交融與混合。然而,受到神鼠幫助於闐人最終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悲壯的背影。

在今策勒縣(于闐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恰哈鄉南12公里阿薩村後的阿西河谷有兩座築於懸崖峭壁上的古堡,一座叫阿西,一座叫阿薩,兩古城相距6公里,孤立於山前,隔阿西河在半丘陵、半戈壁的山上矗立。它們離地數十米,三面臨河,位居險要,以卵石修成堡壘形制,牆上有石壘,牆下有城壕,並有取水暗道通往河谷。據說,這兩座城堡異常堅固,倚山臨河,是當年于闐國佛教徒一支隊伍的首領朱克提熱西提和努克提熱西提及他的軍士堅守佛教的最後一塊堡壘。

據史籍記載,在伊斯蘭教進入于闐時,信仰佛教的于闐國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進行了長達22年的戰爭。為了鎮守自己的家園,最後一支於闐軍隊修築了阿薩、阿西兩個城堡。喀喇汗王朝的軍隊久攻不下,想到了切斷城堡中的水源,封堵住了流入城中地下水源的管口,企圖讓於闐軍隊投降。

然而,十多天時間過去,喀喇汗王朝的軍隊仍然聽到城堡中鼓聲不斷,決定再次進攻,但當他們來到城堡中卻發現,於闐人將戰鼓捆綁在了幾隻駱駝的身後,他們聽到的鼓聲是駱駝尾巴敲打出來的,而於闐人早就不見了蹤影。斯坦因在其考察報告裡也記載有這一傳說。

關於於闐人的最終去向,大體的說法是一致的,即是他們消失在了莽莽的昆侖山中,甚至有一部人翻越昆侖山進入了吐蕃(今西藏自治區)。其後,信仰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勢力乾淨徹底地剷除了於闐綠洲的佛教,代之以伊斯蘭教傳播至今。這大約是西元1000年前後事情。

在如今的恰哈人鄉生活著一群民族來源有待甄別的人們,他們被稱作是“恰哈人”,在人說他們是維吾爾族與藏族的後裔,但也有人說他們是古代於闐人的後代。在維吾爾語中,“恰哈”為“恰格”的轉音,意為“山地”,也有譯為“花園”。恰哈鄉今有14788人,鄉政府駐地名恰爾巴格,維吾爾語意為“花園”。但也有人認為,“恰哈”之名來自於我們前面說到的兩座古堡,在古吐蕃語中“阿西”為“天國花園”,“阿薩”為“城堡”。

歷史在這裡不僅有些物是人非,而且,古代於闐人崇拜的“神鼠”也在歲月的長河裡悄然逝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