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團滴滴的新戰場:無人駕駛

外賣起家的美團在高科技專案——無人駕駛領域同樣野心勃勃。

近日, 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在社交平臺上做了一場關於《自動駕駛到底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的主體直播。 他透露, 今年美團無人車將會在一些園區道路上測試運營, 並爭取2019年實現片區化運營。 該產品未來不會對外售賣, 而是先滿足美團的配送需求。

據公開資料顯示, 美團在2016年10月份就成立了W專案組, 研發特定場景下的無人車配送。 2017年, 美團將W專案組提升為事業部, 由美團點評科學家夏華夏博士領導, 擔任無人配送部總經理一職。 媒體稱該無人配送部將達到200人。

早在3月24日, 美團點評CEO王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就曾透露, “美團無人配送團隊在無人車和無人機領域已經完成多輪研發反覆運算, 申請了超過60項技術專利。 現在美團的使命就是讓大家吃得更好, 生活更好,

用無人配送讓服務觸達世界每個角落。 ”

目前京東、菜鳥、順豐等巨頭都有在佈局, 同時, 外賣行業的獨角獸餓了麼此前也有在試點無人機和無人車配送。 當相比之下, 美團是第一家在這個領域明確公佈了規模化應用時間表的企業。

無人配送車涉及多感測器融合、高精度地圖、路徑規劃、自動駕駛等諸多前沿技術, 其造價一直都是影響其商業化推廣的一大痛點。 夏華夏表示, “即使現在10萬元可以做一台無人配送車, 目前美團還是想先把演算法問題、系統融合問題解決好, 並且在供應鏈生態中快速改進和優化, 來降低未來的生產成本。 ”

美團做無人駕駛的戰略意義

外賣場景的獨特性和外賣產品的標準化都更有利於無人車的運營。

夏華夏指出, 配送外賣的無人車因為速度慢, 所以探測距離可稍微短些、可靠性也可稍低一些。 相比之下, 無人配送的成本較低, 能夠較快落地。 因此, 美團的無人配送, 是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應用特別好的場景。

對於美團如此緊鑼密鼓地大力研發無人配送車, 有業內人士表示, “正是因為王興看到了無人配送可以為無人駕駛汽車打基礎, 這對美團未來有著極大的戰略價值。 ”

在2017年2月份, 美團就已經在南京試運營了打車業務, 12月底, 美團APP在全國七個城市接入打車推廣連結, 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和廈門。 在打車市場, 王興曾直言, 美團的目標是搶佔1/3的份額。

無論是從外賣市場來看, 還是網約車市場,

無人車都將成為行業下一步發展的主流方向。

早期利用無人車送外賣, 後期利用無人車載客, 或許這會是美團無人車專案的終極目標。

如今, 美團在團購大戰中的勝出, 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目前美團已經覆蓋了餐飲, 購物, 娛樂, 外賣, 旅遊等眾多服務場景, 使用者黏性相對較高、用戶基數也十分龐大, 再結合美團打車, 無疑會給在網約車領域已經實現壟斷地位的滴滴造成巨大的衝擊。

美團VS滴滴:無人駕駛是勝負關鍵點?

滴滴也並沒閑著。 你覬覦我的打車?我就動你的飯碗!4月1日, 滴滴外賣在無錫開啟試運營, 試運營3天后, 滴滴宣稱在當地市場份額已達到1/3。 4月9日, 滴滴外賣正式在無錫上線運營。

做外賣的美團是從送物到送人,

而做網約車的滴滴則是從送人到送物, 兩者掐在了一起, 好不熱鬧。 但在這場競爭中, 兩者最不可缺的是還需要汽車作為載體。

無獨有偶, 在滴滴創始人程維心裡, 無人駕駛也同樣重要。 他曾公開表示, “無人駕駛的競爭重要度比本土化競爭高10倍。 目前谷歌是無人駕駛領域是第一陣營, 滴滴有機會在第二陣營獲勝;如果滴滴無人駕駛不成功, 結果會是非常悲壯的。 ”

在去年12月份, 程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 “滴滴在近幾輪融資後會將資金主要用於自動駕駛、AI智慧交通技術研發, 以及推進國際化業務方面。 ” 今年1月份, 滴滴成立AI Labs(人工智慧實驗室), 該實驗室主要以人工智慧為基礎, 未來在“智慧駕駛”與“智慧交通”上發力, 佈局下一代技術,用來提升用戶出行效率、優化出行體驗,用技術構建智慧出行的生態系統。

那麼,滴滴在無人駕駛領域又有怎樣的思考跟佈局?在3月28日舉行的“2018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上,滴滴首席技術官張博作出詳細披露,“滴滴目前在矽谷、北美已經有100個自動駕駛方面的科學家進行智慧駕駛方面的測試。未來滴滴不會自己造車,我們想做的是汽車駕駛技術的軟體部分。滴滴跟很多車廠都有很好的合作。現在我們已經跟20多家車廠一起製造適合共用出行的電動車。”

據瞭解,在今年3月,滴滴出行就與車和家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專門生產為共用出行場景定制的智慧電動車。車和家創始人李想稱,“與滴滴合作出來的汽車,只用于網約車運營,完全不考慮零售。”在他看來,未來的產品將解決三個主要問題:首先是成本下降,其次是用戶體驗提升,最後則是為無人駕駛做準備。無疑這也契合滴滴未來的無人車發展戰略。

美團和滴滴在網約車與外賣業務的競爭中,無人車或將成為未來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一環。

佈局下一代技術,用來提升用戶出行效率、優化出行體驗,用技術構建智慧出行的生態系統。

那麼,滴滴在無人駕駛領域又有怎樣的思考跟佈局?在3月28日舉行的“2018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上,滴滴首席技術官張博作出詳細披露,“滴滴目前在矽谷、北美已經有100個自動駕駛方面的科學家進行智慧駕駛方面的測試。未來滴滴不會自己造車,我們想做的是汽車駕駛技術的軟體部分。滴滴跟很多車廠都有很好的合作。現在我們已經跟20多家車廠一起製造適合共用出行的電動車。”

據瞭解,在今年3月,滴滴出行就與車和家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專門生產為共用出行場景定制的智慧電動車。車和家創始人李想稱,“與滴滴合作出來的汽車,只用于網約車運營,完全不考慮零售。”在他看來,未來的產品將解決三個主要問題:首先是成本下降,其次是用戶體驗提升,最後則是為無人駕駛做準備。無疑這也契合滴滴未來的無人車發展戰略。

美團和滴滴在網約車與外賣業務的競爭中,無人車或將成為未來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一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