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罵一篇文章 罵完發現是老師寫的 還有比這更悲催的麼?

大嘴讀史 李大嘴

在皇帝的面前, 一個討人嫌的大臣拿出來一篇文章, 另一個大臣跳出來引經據典把文章批得體無完膚, 罵得狗血淋頭。

罵完之後, 這個討人嫌的官員擦掉臉上的唾沫星子, 笑眯眯地說, 這篇文章是你老師寫的。

只剩下剛才還在破口大駡的官員在風中淩亂。

這個充滿戲劇性的小故事記載在《漢書·董仲舒傳》裡。

寫這篇文章的是一代大儒董仲舒, 討人嫌的官員是主父偃, 罵人的官員是呂步舒、董仲舒的學生。

董仲舒是中國歷史上的超級大V, 正是在他的鼓吹和推動下, 漢武帝“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使儒家學說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 而且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董仲舒在30歲的時候, 學有所成, 開始開辦學校, 招生講課。 董仲舒上課有個奇怪的規矩——盲講, 用布把講臺圍起來, 他自己在裡面講課, 外面的學生只聞其聲, 不見其人。

可能是為了保持一種神秘感吧。

當學生數量實在太多或者自己嗓子發炎、精力不濟的時候, 董仲舒也會派自己的得意門生代替自己在圍起來的講臺上講課, 這其中就有呂步舒。

呂步舒是個讀書種子, 從河南跑到河北, 拜師求學。 他原本有自己的名字, 為了表示自己求學的決心,

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步舒”, 步董仲舒後塵, 緊跟老師的腳步走。

那時候, 講課是一門很複雜、很全面的能力, 發聲要有韻味, 聲調要時高時低, 要有板有眼。 呂步舒的講課和董仲舒如出一轍, 再加上是“盲講”, 不太熟悉這倆人的一般學生還真分不清裡面到底是誰在講課。 在講課這方面, 呂步舒簡直可以稱為“董仲舒第二”了。

董仲舒在官場不得意, 當他賦閑在家的時候, 聽說兩處皇帝祭祖的地方長陵高園殿和遼東高廟接連發生火災, 董仲舒覺得這是一個鼓吹自己“天人感應”理論的好機會。

說幹就幹, 董仲舒帶病堅持寫作, 很快就打好了文章的草稿,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這兩次火災不是偶然發生的, 而是上天對漢武帝的警告,

皇帝要檢討一下自己了。

文章還沒正式送上去, 家裡來了個客人, 漢武帝的智囊——主父偃, 這個主父偃人際關係很糟糕, 雖說很對皇帝的胃口, 但幾乎沒有什麼朋友, 屬於人嫌狗厭的人物。

主父偃人品也不咋地, 當他看到董仲舒準備進呈給皇帝的這篇文章後,

對董仲舒的學問很是嫉妒。

主父偃眼珠一轉, 計上心來, “竊其書而奏焉”, 直接偷走了董仲舒的文章, 拿到了皇帝的面前。

漢武帝看了文章之後, 雖然不太舒服, 但為了表現自己博大的心胸, 還是召集大家開了個文章研討會。

這時, 呂步舒已經做到了御史大夫長史, 帶著高級官員和著名學者的雙重身份參加了研討會。

呂步舒並不知道這篇文章是老師董仲舒的作品, 還以為是主父偃寫的。 在研討會一開始, 就旗幟鮮明地表明瞭批判的態度。

這是神馬狗屁不通的東西, 純屬胡言亂語、喪心病狂、荒謬絕倫、妖言惑眾, 寫這文章的人就是欠抽。

一旁的廷尉張湯還補上一刀:按照法律, 寫這文章的人應該被殺頭。

呂步舒洋洋得意,準備看主父偃的笑話。沒想到,主父偃不慌不忙,笑眯眯地揭開了謎底:這篇文章是董仲舒寫的!

呂步舒當即宕機,傻了。

好在漢武帝覺得董仲舒是大學問家,於是在其他大臣的求情下,赦免了董仲舒。董仲舒“遂不敢複言災異”,再也不敢胡說八道了。

董仲舒的文章是道具,主父偃是導演,漢武帝貌似就是看笑話的,而呂步舒則成了笑話中的小丑。

呂步舒洋洋得意,準備看主父偃的笑話。沒想到,主父偃不慌不忙,笑眯眯地揭開了謎底:這篇文章是董仲舒寫的!

呂步舒當即宕機,傻了。

好在漢武帝覺得董仲舒是大學問家,於是在其他大臣的求情下,赦免了董仲舒。董仲舒“遂不敢複言災異”,再也不敢胡說八道了。

董仲舒的文章是道具,主父偃是導演,漢武帝貌似就是看笑話的,而呂步舒則成了笑話中的小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