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徽州區林下經濟“花樣”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徽州區在推進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中, 按照“長短結合、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要求, 因地制宜, 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種養複合型生產經營, 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業綜合效益, 走出一條山綠民富雙贏路。

“以前每個月都要雇二三十個工人來拔草, 現在不用了, 而且還可以產生肥料, 這個樹還長得快。 ”基地負責人鮑國財介紹, 今年初, 基地首批40只大白鵝出售, 獲得收益6000元, 下個月, 基地將新增養殖大白鵝220只, 預計一年可節本和創收約10萬元。

眼下, 走進徽州區岩寺鎮金坑承龍家庭林場入口處的山場上,

油茶樹下的藥用牡丹進入盛開期。 “前幾年我就開始套種藥用牡丹了, 今年我又發展了幾萬株苗, 準備擴大面積。 ”洪加忠告訴筆者, 林下種植牡丹, 不僅效益好, 而且還起到了以耕代撫, 抑制雜草的效果, 改善了油茶樹的生長環境。

金坑承龍家庭林場在發展油茶種植中, 採取輪作方式, 積極發展林下經濟, 以種養種, 以短養長, 除了種植藥用牡丹25畝, 還種植了西瓜、辣椒100畝, 並間種楊梅、水蜜桃30畝。 通過林下種植, 基本實現了山場“自給自足”發展, 現在油茶樹已經成林, 今年開始進入第一個豐產年, 預計綜合效益有望超過20萬元。

按照生態美、產業強、農民富的林下經濟發展之路, 近年來, 徽州區以打造“生態文明、綠色徽州”為主題,

以實施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為統領, 堅持一手抓生態保護與修復, 一手發揮生態優勢, 聚焦林下種養業和森林景觀, 讓青山變“金山”, 助力生態扶貧, 促進鄉村振興。 通過實施政府補貼、小額信貸傾斜、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引導扶持, 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林下特色產業, 示範聯動創新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大力推進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休閒示範基地建設, 不斷做大“綠色GDP”。 據統計, 目前, 徽州區已發展林下養蜂、養雞、養羊、養孔雀以及林下種植菊花、鐵皮石斛、中草藥、獼猴桃等特色林下經濟面積5萬畝, 扶持建立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13家, 大戶340戶, 參加林下經濟開發的農戶達5000人;同時建成徒步登山、森林觀光、林事體驗和採摘森林旅遊景點達30個。

青山綠林育富路。 去年, 徽州區林下經濟實現產值2.47億元, 林農來自林下經濟的收入占總收入的15%以上, 人均增收約1000元, 實現了生態和經濟雙豐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