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蘭州最早的電廠

萃英門曾是蘭州最早發電的地方之一。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陝甘總督升允派蘭州道台彭英甲到甘肅後, 恢復蘭州織呢局, 地點在暢家巷。

1909年, 蘭州織呢局向比時人林阿德訂購織呢機器時, 為了夜班生產照明, 同時訂購並在廠內按裝了一台6千瓦容量的直流發電機組, 在蘭州暢家巷附近安裝完畢開始發電, 終結了蘭州無電的歷史。

其實, 蘭州的電力事業真正成為一項產業, 應該從1914年秋天算起這一年, 甘肅督軍張廣建為了督軍府的照明, 將原機器織呢局的發電機組拆遷安裝于督軍府東側(現中央廣場省政府大門東側), 發電供督軍府照明, 當時稱為督署電燈房, 專供督、省兩署及所屬民政、教育、財政、建設四廳辦公照明。

1915年, 電燈房兼營電話業務, 改名為甘肅省電燈電話局, 歸督府直接管理。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 蘭州的富豪家庭和大戶人家晚上不再摸黑, 城內商店營業也不再在店門或店內懸掛煤油燈或汽燈作照明了, 偏伴的街道也有了星星點點的微光。 也正是在這一年, 蘭州電業由官辦自用的機構變為官民兼顧的省府官辦企業。

1941年, 東大街的發電所機器拆讓給了水泥公司, 在這里弄了一個集中辦公地點。

廠房則在黃河沿, 當時城外小北街東側(現市民廣場), 稱黃河沿電廠, 占地面積9畝, 48間房;還有萃英門, 占地面積5畝, 13間房;鄭家莊占地面積104畝, 徐家灣占地面積72畝, 防腔洞一處, 另外還有中正路(今酒泉路)等。 當時有員工200多人。 蘭州電燈廠移交時只有資產11余萬元, 政組後最初投資60萬元。 幾經變遷, 幾經發展, 電力行業逐漸成為地方的支柱產業。

新種國成立前, 蘭州電廠歸“中華民國經濟部資源委員會”管理, 當時除了給民政、教育、財政和建設四廳以及零散工礦企業供電外, 只有少數有錢人家中作用上照明電, 大多數人家裡仍用馬燈、清油燈、煤油燈照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