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最具悲情☆禁☆色彩的武將,一句遺言,流傳至今,至今讀來讓人心酸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8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有人說, 大約是三國時期, 華夏大地上的靈氣, 便被汲取盡了, 因此, 那個時期,

成為了人才最鼎盛的時代, 不管是擅政者, 擅籌謀者, 還是擅征戰者, 都數不勝數。 再加上彼時群雄爭霸, 各方勢力都講究唯才是舉, 所以有才能的人, 大都能受到重用。 因此, 在很多人看來, 漢末三國時期雖是亂世, 雖民不聊生, 對人才而言, 卻相當於天堂。 可是, 任何一個時代, 有其光鮮一面的同時, 也都有另人唏噓的一面, 漢末三國也不例外。 例如, 那個時代, 雖然有人懷有大才的人, 得以施展了自己的抱負, 卻也有很多人, 結局令人心酸。

例如, 袁紹手下的著名謀士田豐, 智計過人, 又忠諫直言, 最終卻因袁紹惱羞成怒, 冤死於獄中;名將朱靈, 原屬袁紹, 後主動投奔曹操, 能力和名聲稍遜五子良將, 卻因“太祖常恨朱靈”, 被於禁奪了兵權, 幾乎被歷史遺忘;高順是呂布最忠心的麾下, 其部曲“陷陣營”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 曾擊敗過關羽、張飛、夏侯惇等名將, 呂布卻對其知忠不用, 等等。 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 也是這樣一個人物。 他既是劉備的義子, 又是劉備麾下的大將, 武藝過人,

又忠心耿耿, 最終卻冤死, 其臨終遺言, 飽含著不甘、怨恨以及後悔, 令人心酸不已。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說到此處, 很多人可能已經猜到了, 我們要說的主人公, 不是別人, 正是劉備的義子劉封。 當然, 劉備到荊州寄劉表籬下的時候, 已經年近不惑, 卻還沒有兒子,

於是收養了羅侯寇氏的兒子, 即後來的劉封, 想將其當作繼承人培養。 雖然史料中, 沒有記載劉封的政治才能如何, 但是作為一員武將的話, 他是完全合格的。 《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及先主入蜀, 自葭萌還攻劉璋, 時封年二十餘, 有武藝, 氣力過人, 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 所在戰克。 ”

意思是說, 入川之戰的時候, 劉封隨軍出征, 當時的他僅二十餘歲, 便武藝超群, 且力大無群, 與諸葛亮、張飛等一起西進, 所到之處, 攻無不克。 他的這一戰績絕對拿得出手。 之後, 他又受劉備之命, 與孟達分兵攻打上庸, 再度立下戰功。 在此之後, 他就留在了上庸, 擔任副將軍一職。 然而, 就在此時, 他命運的悲劇響起了前奏——就在他和孟達拿下上庸不久, 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 並讓他們發兵相助。 或許是因為劉封和孟達正忙著爭權, 也或許是如他們自己所說, 上庸新降不久, 不宜出兵, 最終他們拒絕了關羽的請求。

最開始的時候,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他們應該也松了一口氣。可是好景不長,在所有人都沒來得及反應時,徐晃在前線長驅直入,擊潰關羽;東吳則襲取了關羽後方,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終被擒殺。這個時候,孟達見勢不妙,選擇了溜之大吉,投降了曹魏。《三國志》稱:“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之後,他則與夏侯尚、徐晃等將領,一起攻打劉封。

當然了,孟達到了上庸城下,並沒有著爭攻城,而是給劉封寫了一封勸降信,大意是說,你與劉備既不是骨肉至今,又不是真正的君臣,有阿斗在,你的地位非常尷尬,而且會被有心人忌憚,如果執迷不悟,便是取禍之道。不如叛離劉備,投降曹魏,不但可以與我平起平坐,還能夠繼承你親生父親的羅侯之位。更何況曹魏的大軍,拿下上庸並不費力,該怎麼選擇,你自己掂量著辦。如果這個時候,劉封選擇了投降,那也不值得大書特書了。可是他並沒有聽從孟達之言,而是選擇了相信劉備。於是上庸城破之後,他回到了成都,聽憑劉備發落。

可是,他相信劉備,劉備卻不信任他——“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意思是說,諸葛亮認為,劉備百年之後,劉禪可能駕馭不了劉封,於是勸劉備趁機除掉劉封,劉備聽取了諸葛亮的建議,賜劉封自盡,理由竟然是劉封在上庸的時候,欺淩孟達,迫得孟達降敵;又不救關羽,導致了關羽被擒殺,可謂牽強至極。劉封也明白了劉備賜他自盡的真實原因,於是歎息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孟達寫給劉封的信,看似挑拔離間,卻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劉封偏偏選擇了相信劉備,選擇了回到成都。可是,他最終卻賭輸了,他與劉備所謂的“父子之情”,根本經不起一點考驗。這個時候,他被“欺騙”後的悲哀,應該遠勝對死亡的害怕與不甘吧?他遺憾自己沒有聽孟達的勸告,也並非是後悔自己活不成了,而是後悔自己傻傻的選擇了相信劉備吧?這個時候的劉封,不再是那個勇武非凡,氣力過人的少年將軍,也不是待罪的臣子,他僅僅是一個被“父親”欺騙了的孩子,懷有的是滿心的悲涼。

可是,他的一片忠心與孝心,卻被劉備辜負了,這次第,怎一個悲情了得?一千八百年過去了,劉封那句“恨不用孟子度之言”的悲呼,依舊回蕩在歷史長河中,令人聞之落淚。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最開始的時候,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他們應該也松了一口氣。可是好景不長,在所有人都沒來得及反應時,徐晃在前線長驅直入,擊潰關羽;東吳則襲取了關羽後方,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終被擒殺。這個時候,孟達見勢不妙,選擇了溜之大吉,投降了曹魏。《三國志》稱:“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之後,他則與夏侯尚、徐晃等將領,一起攻打劉封。

當然了,孟達到了上庸城下,並沒有著爭攻城,而是給劉封寫了一封勸降信,大意是說,你與劉備既不是骨肉至今,又不是真正的君臣,有阿斗在,你的地位非常尷尬,而且會被有心人忌憚,如果執迷不悟,便是取禍之道。不如叛離劉備,投降曹魏,不但可以與我平起平坐,還能夠繼承你親生父親的羅侯之位。更何況曹魏的大軍,拿下上庸並不費力,該怎麼選擇,你自己掂量著辦。如果這個時候,劉封選擇了投降,那也不值得大書特書了。可是他並沒有聽從孟達之言,而是選擇了相信劉備。於是上庸城破之後,他回到了成都,聽憑劉備發落。

可是,他相信劉備,劉備卻不信任他——“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意思是說,諸葛亮認為,劉備百年之後,劉禪可能駕馭不了劉封,於是勸劉備趁機除掉劉封,劉備聽取了諸葛亮的建議,賜劉封自盡,理由竟然是劉封在上庸的時候,欺淩孟達,迫得孟達降敵;又不救關羽,導致了關羽被擒殺,可謂牽強至極。劉封也明白了劉備賜他自盡的真實原因,於是歎息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孟達寫給劉封的信,看似挑拔離間,卻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劉封偏偏選擇了相信劉備,選擇了回到成都。可是,他最終卻賭輸了,他與劉備所謂的“父子之情”,根本經不起一點考驗。這個時候,他被“欺騙”後的悲哀,應該遠勝對死亡的害怕與不甘吧?他遺憾自己沒有聽孟達的勸告,也並非是後悔自己活不成了,而是後悔自己傻傻的選擇了相信劉備吧?這個時候的劉封,不再是那個勇武非凡,氣力過人的少年將軍,也不是待罪的臣子,他僅僅是一個被“父親”欺騙了的孩子,懷有的是滿心的悲涼。

可是,他的一片忠心與孝心,卻被劉備辜負了,這次第,怎一個悲情了得?一千八百年過去了,劉封那句“恨不用孟子度之言”的悲呼,依舊回蕩在歷史長河中,令人聞之落淚。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