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道不盡北井情長

配樂:四合院

時至晌午, 我仍在北井小院裡徘徊, 不願離開。 此時的密雲, 天高雲淡, 陽光正好, 溫暖著人們的皮膚, 也擁抱著這座欣欣向榮的村莊,

帶給這裡一片穿越時光的別樣風景。

尋著斑駁的院牆, 我終於來到了北井小院的1號院, 紅色的燈籠高高懸掛在木門兩側, 一邊踏上青石板階梯, 一邊推開吱呀作響的老木門, 映入眼簾的是鵝卵石堆砌起來的矮影壁。 這堵影壁在寓意趨吉避凶的同時,

又免去被外人窺探無餘的尷尬, 為北井小院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我迫不期待地繞過影壁, 整個小院便盡收眼底。 小院不大, 左側的古瓦老房和右側的涼亭、吊床遙相呼應, 一條鵝卵石鋪砌而成的小徑通向房屋正門, 小徑兩側綠草茵茵,

猶如柔軟的綠色地毯。 想來如果一不小心從架設在草叢上方的吊床上滾落下來, 大概也不會覺得摔得生疼。 據小院工作人員介紹, 院中的兩座老房子有百年歷史了, 門窗、瓦片、磚頭都是保留下來的寶貝, 所以在改建民宿的時候, 設計師儘量都將其保存了下來, 只是做了必要的加固。

窗臺上有身姿挺拔的蘆薈, 還有正在盛開的茉莉、月季、雛菊, 綠的、白的、紅的、黃的色彩斑斕。 成串的辣椒紅紅火火, 足足有臉盆大小的南瓜靜靜傾聽著院內的水聲潺潺。 水聲何來?原來就在影壁背面, 有一個精心修繕打造的古水井, 影壁上嵌著雕刻精美的龍頭, 從龍嘴中吐出清冽的地下水, 落入由鵝卵石搭起的水井, 井中還有幾條錦鯉穿梭遊弋, 悄然間滋潤著乾燥的空氣。 草木、花朵、流水、錦鯉, 北井小院好像把一個迷你花園圈進了古樸的院落中, 靜謐時能讓人沉溺在安逸中, 慵懶自在;熱鬧時, 能讓人身陷歡樂裡, 不能自拔。

穿過鄉土氣息濃重的鮮豔大花門簾, 我走進了左邊的主屋內。 實木房柁、水泥牆、灶台、石磨都靜靜地訴說著老房的歷史。 設計上最有意思的是, 由門廳通向右側餐廳的門, 竟是一個大洞!沒有整齊的斷口, 就是赤裸裸地將開鑿的橫截面露明, 斷面中的紅磚都可輕易觸碰。 門框無依無靠地撐在洞口, 藍底白花的門簾擔起了隔斷的作用。 走進“門洞”是個餐廳,可以容納七八個人同時就餐,狹長廚房隱藏在門廳後面,餐具、調料一應俱全,隨時準備演奏一曲廚房交響曲。由門廳轉入左邊的房間,一席火炕上鋪著農村標配的大花布單,一旁疊成垛的被子也是由花布縫製的,和剛剛我們進入門廳的門簾風格一脈相承。火炕上灑滿了金色的陽光,在陽光和窗影的重疊中,精緻可愛的虎頭鞋和虎頭枕更顯得憨態可掬。我不禁想像,如果這時候一個尚在繈褓的孩子,枕在虎頭枕上,輕輕地睡在陽光下,該是多麼恬靜美好。

這裡的老房乍一看是一整排,其實細看是左右並排的兩套房,兩房中間縫隙很小但各自獨立,互不貫通。轉身離開左邊鄉土風情的房屋,進入院中花草的懷抱,帶著圍巾沾惹上的茉莉清香走進右邊另一間房屋。右邊這一間稍小一些,但功能齊全,這間的風格與左邊那間的風格完全不同。紅色印花的羅緞帷幔下,金黃色的羅緞床單貫穿整個床鋪。帷幔悠悠,不禁讓人聯想到古代王公貴族的寢室,復古奢華之風顯而易見。酸枝木桌椅和實木衣櫃、衣架、裝飾花瓶花紋繁複,樣式古香古色,頓覺穿越古今。

沉浸在北井小院鄉土情懷的同時,我對“北井”二字有了深深的好奇。工作人員介紹說金叵羅村呈現一個笸籮的形狀,小院處在這個笸籮偏北的方位,院中又有一口古井,故取名為“北井小院”。現在的北井小院從1號院出發,新建了2號院和3號院,三個院子風格統一,都是復古的鄉村風格,最明顯的不同是2號院內架起了可隨時供客人燒烤用的燒烤架,3號院內有一群可供餵食互動的大白鵝。由於我先到達的是1號院,並且為之深深吸引,感受良久,便沒機會細細參觀2號院和3號院,這個遺憾下次補上吧!但是在管家的帶領下,臨離開前,我走進了讓我困惑不已的“北井人家”一探究竟。

來的路上,我先到達了北井人家,便以為這裡是北井小院的院落所在了。然而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們從北井人家又前行了200米,才到達北井小院。原來,北井人家是北井小院的“大餐廳”,如果客人不願意在院中自己動手做飯,便可以來到北井人家吃上一頓可口的農家飯。餐廳的蔬菜肉類都是北井小院自種自養的,新鮮程度可想而知。還沒有走進餐廳,飯菜的香味就已經撲面而來,這裡最有名的菜肴是金叵羅貢米打包飯,名副其實的北井特色菜。

金叵羅村以盛產小米而聞名,這裡緊鄰潮白河與密雲水庫,土質肥沃,氣候適宜,小米顆粒飽滿、色澤誘人、香氣十足,在清朝時被封為貢米。因此這道菜中的貢米說的就是小米。一盆金黃的小米飯,一碟生菜,一碗調味料,就這樣在食客的手中“合三為一”變為了誘人的菜包飯,原來粗糧也可以變得如此有意思。紅燒野豬肉也是這裡的看家菜,野豬來自後山北井小院的養殖場,以散養的方式生長兩年半的時間才能出欄,肉質勁道,肥而不膩,唇齒留香。自然、健康、原生態,這才是農家菜的精髓,北井人家又將農家菜做出花樣,看來北井小院不僅用情懷留住了遊人的心,還用美食留住了遊人的胃。

在北井小院,傳統的火炕代替了豪華的席夢思;原始的水泥牆代替了四白落地的粉刷牆;原生態的農家菜代替了山珍海味;笑意相迎的管家大姐代替了西服革履的服務員。鄉村與城市,各有各的精彩,但是當人們厭倦了城市的浮躁時,回到鄉村享受清淨,去感受“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田園生活,去體會“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平實與自然,著實愜意。

本文發表于《美麗鄉村》雜誌2018年第4期

走進“門洞”是個餐廳,可以容納七八個人同時就餐,狹長廚房隱藏在門廳後面,餐具、調料一應俱全,隨時準備演奏一曲廚房交響曲。由門廳轉入左邊的房間,一席火炕上鋪著農村標配的大花布單,一旁疊成垛的被子也是由花布縫製的,和剛剛我們進入門廳的門簾風格一脈相承。火炕上灑滿了金色的陽光,在陽光和窗影的重疊中,精緻可愛的虎頭鞋和虎頭枕更顯得憨態可掬。我不禁想像,如果這時候一個尚在繈褓的孩子,枕在虎頭枕上,輕輕地睡在陽光下,該是多麼恬靜美好。

這裡的老房乍一看是一整排,其實細看是左右並排的兩套房,兩房中間縫隙很小但各自獨立,互不貫通。轉身離開左邊鄉土風情的房屋,進入院中花草的懷抱,帶著圍巾沾惹上的茉莉清香走進右邊另一間房屋。右邊這一間稍小一些,但功能齊全,這間的風格與左邊那間的風格完全不同。紅色印花的羅緞帷幔下,金黃色的羅緞床單貫穿整個床鋪。帷幔悠悠,不禁讓人聯想到古代王公貴族的寢室,復古奢華之風顯而易見。酸枝木桌椅和實木衣櫃、衣架、裝飾花瓶花紋繁複,樣式古香古色,頓覺穿越古今。

沉浸在北井小院鄉土情懷的同時,我對“北井”二字有了深深的好奇。工作人員介紹說金叵羅村呈現一個笸籮的形狀,小院處在這個笸籮偏北的方位,院中又有一口古井,故取名為“北井小院”。現在的北井小院從1號院出發,新建了2號院和3號院,三個院子風格統一,都是復古的鄉村風格,最明顯的不同是2號院內架起了可隨時供客人燒烤用的燒烤架,3號院內有一群可供餵食互動的大白鵝。由於我先到達的是1號院,並且為之深深吸引,感受良久,便沒機會細細參觀2號院和3號院,這個遺憾下次補上吧!但是在管家的帶領下,臨離開前,我走進了讓我困惑不已的“北井人家”一探究竟。

來的路上,我先到達了北井人家,便以為這裡是北井小院的院落所在了。然而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們從北井人家又前行了200米,才到達北井小院。原來,北井人家是北井小院的“大餐廳”,如果客人不願意在院中自己動手做飯,便可以來到北井人家吃上一頓可口的農家飯。餐廳的蔬菜肉類都是北井小院自種自養的,新鮮程度可想而知。還沒有走進餐廳,飯菜的香味就已經撲面而來,這裡最有名的菜肴是金叵羅貢米打包飯,名副其實的北井特色菜。

金叵羅村以盛產小米而聞名,這裡緊鄰潮白河與密雲水庫,土質肥沃,氣候適宜,小米顆粒飽滿、色澤誘人、香氣十足,在清朝時被封為貢米。因此這道菜中的貢米說的就是小米。一盆金黃的小米飯,一碟生菜,一碗調味料,就這樣在食客的手中“合三為一”變為了誘人的菜包飯,原來粗糧也可以變得如此有意思。紅燒野豬肉也是這裡的看家菜,野豬來自後山北井小院的養殖場,以散養的方式生長兩年半的時間才能出欄,肉質勁道,肥而不膩,唇齒留香。自然、健康、原生態,這才是農家菜的精髓,北井人家又將農家菜做出花樣,看來北井小院不僅用情懷留住了遊人的心,還用美食留住了遊人的胃。

在北井小院,傳統的火炕代替了豪華的席夢思;原始的水泥牆代替了四白落地的粉刷牆;原生態的農家菜代替了山珍海味;笑意相迎的管家大姐代替了西服革履的服務員。鄉村與城市,各有各的精彩,但是當人們厭倦了城市的浮躁時,回到鄉村享受清淨,去感受“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田園生活,去體會“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平實與自然,著實愜意。

本文發表于《美麗鄉村》雜誌2018年第4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