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網路戰隨時都在發生,和平時期就必須未雨綢繆

網路戰和傳統戰爭最大的差別, 就是傳統戰爭有一個宣戰的概念, 有明顯的開始和結束, 網路戰都是在不宣而戰。 比如這次英國對IS的網路戰, 2017年已經發動, 卻是在今年才披露出來。

從英國對IS這次網路戰可以看到, 網路戰已成為一種特殊的戰爭形態, 秘而不宣, 具有極強的隱蔽性, 讓人防不勝防。

其次, 網路戰將成為未來戰爭的首選。

此次英國對IS的打擊, 並沒有採取地面行動, 而是直接用網路攻擊行動擾亂了對方, 並嚴重破壞了他們的設備及網路。 這充分體現了網路戰的一個特點, 軍馬未動, 網路先行。 網路戰沒有清晰的邊界, 英國在開戰前其實已經開始對敵方的網路進行滲透。 以後網路戰會成為戰爭的第一波打擊力量。

第三, 漏洞是網路武器, 是網路戰的重要戰略資源。

這次英國網路戰, 官方表示由於太過敏感, 並沒有披露細節。 “由於是以網路攻擊為主要手段的軍事行動, 我們基本可以確定, 一定是通過敵方網路的漏洞來實施打擊的。 ”周鴻禕說。 如果掌握了網路漏洞, 就能影響和掌控甚至癱瘓對方的網路。 比如勒索病毒事件中暴露出來的“永恆之藍”網路武器, 就是利用了系統漏洞。

任何網路系統, 即使設計再精巧, 結構再複雜, 無一例外都會有漏洞。 在網路戰中, 重要漏洞的價值等同于傳統戰爭中的炸彈。 在英國網路戰攻擊下, IS發現他們幾乎無法通過網路傳播仇恨情緒、發佈言論或者散佈出版物就證實了這一點。

第四, 網路戰可控度較強。

在英國對IS的整個網路打擊中, 可以看到, 英國只是攻擊了敵方的資訊系統就果斷收手, 既取得了預期的作戰效果, 又沒造成大規模人員的傷亡, 對戰爭的烈度實現了機動掌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