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希特勒提拔的近侍,英美嘴裡的名將,隆美爾為何遭德軍將領輕視?

隆美爾在北非

二戰的時候, 盟軍開闢北非戰場, 打擊軸心國想控制蘇伊士運河的企圖。

1942年阿拉曼戰役的勝利, 盟軍徹底扭轉北非局勢,

結束軸心國非洲裝甲軍團的進攻態勢, 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瓜島戰役一起成為戰略反攻的開始。

雖然德國人在北非吃了敗仗, 但是英國人卻對德軍統帥隆美爾讚譽有加, 邱吉爾更是送上“沙漠之狐”的稱號。

更奇怪的是, 隆美爾吃了敗仗, 在希特勒和納粹党眼裡還是紅人。

然而, 德軍的內部, 諸多的將領卻不怎麼看好隆美爾, 對他的評價多有保留。

這是為什麼呢?

邱吉爾

邱吉爾極力抬高隆美爾, 那是有他的小九九的:隆美爾厲害, 這就說明英國人在非洲的仗不好打。 而事實上, 北非戰場真沒英國人宣傳的這麼重要。

它無法同德蘇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相比, 百萬級人員傷亡的血肉磨場;也無法同美日的中途島戰役相比, 後者直接導致日本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4艘航母沉沒, 日本在太平洋掛了。

在邱吉爾眼裡, 北非戰場太重要了, 因為他要面對國內外各種責問, 責問他為什麼不實現對史達林的承諾:蘇軍在東線拖住德軍, 英國設法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

英國重要, 還是北非重要?這誰都清楚。 德軍戰勝蘇軍後, 回軍西線就會讓英國有亡國之危。 而邱吉爾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 就是很清楚德軍已經深深陷入蘇聯的戰場。

邱吉爾要用北非戰場的重要性, 來拖延開闢第二戰場時間, 讓德國人、蘇聯人互相殘殺。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打敗德軍後, 看出戰爭轉捩點的盟軍, 就趕緊開闢第二戰場, 因為他們怕蘇聯解放整個歐洲。

希特勒的軍事會議

希特勒看好隆美爾, 原因很簡單, 因為隆美爾是他的“近侍”。 二戰之前, 他負責希特勒的警衛工作, 與希特勒形影不離。

隆美爾對納粹很親近, 他一開始就非常推崇希特勒, 把希特勒看成是天上的“太陽”, 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德國人民受到太陽的指引與領導, 這一切或許是上天註定”。

1936年, 納粹黨的紐倫堡大會召開, 隆美爾擔任“元首衛隊”的指揮官, 表現搶眼的他, 第二年就由中校晉升上校。

1940年法國戰役前夕, 步兵出身的隆美爾要求上前線, 希特勒壓制陸軍反對意見, 單獨為隆美爾組建第7坦克師,

隆美爾任師長。

隨後, 希特勒和納粹党高官對隆美爾的翻過戰場表現評價甚高, 他成為第一個獲授騎士鐵十字勳章的師長、參演納粹電影《西線的勝利》等等, 此外他的軍職晉升特別快。

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而在德軍內部, 隆美爾的評價一直不高, 甚至有些高級將領還看不起他。

一直到二戰結束,德軍裡的不少高級將領服從軍令、為納粹打仗,但是他們沒有加入納粹黨,對納粹的價值觀持有保留的看法。他們覺得跟隆美爾不是同一路人,因此對隆美爾的評價謹慎。

另外,隆美爾的戰法讓很多德國將領看不下去。源自普魯士的德軍,依然保留普魯士軍隊愛護士兵的傳統,而隆美爾往往為了勝利,不顧部下的傷亡。

比如法國戰役中,德軍共投入135個師,平均每個師傷亡、失蹤為365人,德軍1個步兵師1.8萬人,裝甲師人數少一點。一般情況下,裝甲師的傷亡人數要輕于步兵師,而隆美爾的裝甲師傷亡高達924人。

隆美爾仗著與希特勒私交好,還經常幹出格的事情。如曾經渡河搶奪友軍第5坦克師的架橋器材,拿走之後還不歸還;常為追求軍功,而不服從上級的命令;經常誇耀自己的軍功,而對打配合的友鄰部隊,尤其是空軍的支持不大提及。

這些事情,都讓那些出生在普魯士軍人世家、重視軍事專業訓練的高級將領頗有微詞,他們對出身市民家庭、沒上過參謀學校、元首近侍“外放”的隆美爾有著不一樣的眼光。

隆美爾的葬禮

隆美爾最後的下場,讓人有些可惜,作為一名有軍事才華的將領,既不是自然死亡,也不是戰死疆場,而是服下氰化物膠囊自殺。

中國有句話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隆美爾因為攀附納粹黨而大紅大紫,也因為涉嫌捲入“刺殺希特勒未遂”事件,而不得不去死。

希特勒的官方宣稱他死於心臟病或傷情惡化,1944年10月18日還給他舉行盛大的國葬,倫德施泰特元帥的悼詞裡著重指出:他的心屬於元首!

甚至有些高級將領還看不起他。

一直到二戰結束,德軍裡的不少高級將領服從軍令、為納粹打仗,但是他們沒有加入納粹黨,對納粹的價值觀持有保留的看法。他們覺得跟隆美爾不是同一路人,因此對隆美爾的評價謹慎。

另外,隆美爾的戰法讓很多德國將領看不下去。源自普魯士的德軍,依然保留普魯士軍隊愛護士兵的傳統,而隆美爾往往為了勝利,不顧部下的傷亡。

比如法國戰役中,德軍共投入135個師,平均每個師傷亡、失蹤為365人,德軍1個步兵師1.8萬人,裝甲師人數少一點。一般情況下,裝甲師的傷亡人數要輕于步兵師,而隆美爾的裝甲師傷亡高達924人。

隆美爾仗著與希特勒私交好,還經常幹出格的事情。如曾經渡河搶奪友軍第5坦克師的架橋器材,拿走之後還不歸還;常為追求軍功,而不服從上級的命令;經常誇耀自己的軍功,而對打配合的友鄰部隊,尤其是空軍的支持不大提及。

這些事情,都讓那些出生在普魯士軍人世家、重視軍事專業訓練的高級將領頗有微詞,他們對出身市民家庭、沒上過參謀學校、元首近侍“外放”的隆美爾有著不一樣的眼光。

隆美爾的葬禮

隆美爾最後的下場,讓人有些可惜,作為一名有軍事才華的將領,既不是自然死亡,也不是戰死疆場,而是服下氰化物膠囊自殺。

中國有句話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隆美爾因為攀附納粹黨而大紅大紫,也因為涉嫌捲入“刺殺希特勒未遂”事件,而不得不去死。

希特勒的官方宣稱他死於心臟病或傷情惡化,1944年10月18日還給他舉行盛大的國葬,倫德施泰特元帥的悼詞裡著重指出:他的心屬於元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