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淘票票:“新基礎設施”平臺要為2018年電影市場尋找更多增量

“淘票票希望為電影產業帶來實質性的、基礎性的貢獻。 ”

作者|秦泉

阿裡影業高級副總裁, 淘票票總裁李捷顯得信心滿滿, 這一次來自于其不斷高升的線上票務市場佔有率。

2018年電影市場第一季度過去, 票房增速達到了39.95%的高增長, 另一面淘票票市場份額再創新高, 增至43.6%。 淘票票重回第一的態勢讓其有更多的空間在細分領域展開動作。

4月16日, 淘票票宣佈成為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的合作單位之一, 並宣佈在未來三年將投入3億元扶持資金製作並推廣20部高品質藝術電影。

“首先在創作端, 淘票票聚焦于阿裡影業A計畫和優酷的青年導演計畫專案;第二個是IP和劇本的開發運營商;第三個是淘票票為藝術片的線上宣傳;第四個是同藝聯參與對海外電影項目的引進“, 李捷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表示淘票票的投入會在四個層面。

事實上, 這僅僅只是淘票票在2018年的一個“小動作”。

更大維度上,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 這其中不斷尋找”增量“將成為整個行業的共同命題, 而一定程度上, 淘票票在這條路徑上所發揮的巨大能量得益於其實施的戰略定位。

淘票票“新基礎設施”下的“產品化、一體化和生態化”正在為整個行業賦能。 例如, 生態化上阿裡系的支付寶、手機淘寶、優酷在淘票票的策劃下不斷拉新電影用戶;互聯網行銷平臺的一體化打造中, 淘票票在行業B端已經是互聯網宣發公司, C端則是觀影決策平臺, 這讓其在宣發共振層面擁有極大能量。

可以預見的是, 在中國電影市場開始蓄積力量超越北美市場的背景下, 淘票票的戰略定位正為行業提供著“動力”, 這個可能成為的中國最大線上票務平臺,

正在用它的超級平臺能力在各個層面助推著電影市場的前進。

2018電影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增量”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最大一個猜想是電影票房能否超越北美地區, 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場。

至少在第一個季度已經完成了超越。 2018年Q1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達到202.09億元, 這其中包含票務電商的服務費, 即使去除服務費也超過了北美地區約173.13億元的成績, 中國電影市場首次完成了對北美地區的超越。

票房增長的速率超過了以往, 在歷經前兩年的低速增長後, 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增長率為39.95%, 這由《唐人街探案》、《紅海行動》等春節檔影片的高票房造成, 另外《前任3》和《無問西東》等影片也撬動了一部分市場。

票房的高速增長來自于內容和觀眾的雙向成長。 作為平臺公司的淘票票起到了很好的連結作用, “尋找增量”是淘票票過去幾年提及的高頻詞彙, 而一定程度上, 這也是為中國電影市場尋找增量。

“阿裡在電影市場是生態級的打法”, 淘票票總裁李捷此前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在這個生態級策略中, 支付寶、淘寶、優酷、UC等超級平臺都豐富了電影場景的玩法, “整個策略都由淘票票牽頭策劃。 ”

事實上在以“內容為王”的內地電影市場中, 國產電影的有序態勢正在穩步進行中。 例如接下來的五一檔就有《幕後英雄》、《後來的我們》等影片, 暑期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邪不壓正》、《流浪地球》等影片, 國慶檔則有《李茶的姑媽》和《陰陽師》等影片, 國產片的有序佈局是中國電影市場穩步發展的基石。

另外一方面, 進口片和“批片”同樣延續了以往的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批片”的持續爆發進一步豐富了中國電影市場, 例如印度片系列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再到《起跑線》, 印度影片以基於國情的扎實創作贏得了這個市場, 可以預測的是“批片”將成為中國市場越發重要的力量。

淘票票也關注到了“批片”的能量,在同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的合作中,其中一個層面就是雙方合作對海外版權的引進工作。

青年創作力量的崛起同樣是2018年電影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

僅僅在四月份,就有《暴裂無聲》、《清水裡的刀子》和《米花之味》三部作者型電影上映,這並非一個巧合,而是一個線性的努力過程,在作品意義上,整個清單包括了從2015年的《心迷宮》開始,再到《路邊野餐》、《塔洛》、《八月》、《大護法》、《老獸》、《嘉年華》等連續公開上映和在各大影展獲獎的電影。

國產片的內容爆發,“批片”與觀眾的認知穩固以及青年創作力量的崛起,共同組成了2018年可預見的市場“增量”,淘票票在這三個維度上有著前瞻性的佈局。

投入3億資金扶持藝術電影

淘票票已是行業第一。

從淘票票公佈的2月資料來看,淘票票市場份額再創新高至43.6%,在2月超100億的票房市場份額中佔據近半,“獨立APP的DAU資料淘票票用戶端已經成為電影票務領域的絕對第一”,李捷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表示。

處於行業領先的態勢下也讓淘票票開始關注中國電影的“未來”。今日淘票票宣佈在未來三年內,將投入3億扶持資金製作並推廣20部高品質藝術電影。位列扶持計畫中的包括阿裡影業“A計畫”的《追·蹤》、壞猴子影業“72變計畫”的《雲水》和《甜美生活》、優酷電影“新導演計畫”的《尋狗啟示》和《無辜者》以及北京文化的《海上浮城》。

“我們拿出更多的可能是宣發資源,淘票票已經確立了哪些是為藝術電影推廣所要做的曝光資源”,李捷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在李捷看來,藝術片推廣是國內商業機構相對忽視的地方,但它的價值是足夠明顯,“中國電影需要更多的人關注藝術片,因為藝術片同樣會帶來增量,同時它的黏性還很高。”

青年電影創作人群代表了這個未來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淘票票的扶持計畫就是培育未來。例如畢贛在獨立影片《路邊野餐》創造了中國電影美學新標本後,其第二部影片邀請到了湯唯、黃覺、張艾嘉等明星演員參演,明星的加入也將有利於這類電影形成更大的市場影響力。

與此同時,淘票票也正式成為了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的合作單位之一。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對淘票票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她看來,線上推廣對藝術片的助推作用意義極大。

“無論是北京電影節還是上海電影節,還是其他的我們現在在做的一些影展,淘票票在網路上的這樣一個宣推工作,對於整體藝術電影的觀眾的尋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孫向輝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1分鐘票房200萬元,5分鐘600萬,12分鐘900萬……”,淘票票成為了此次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官方獨家票務平臺,而這不斷刷新的開票記錄,也是對淘票票強大產品能力的一次檢驗。

“電影節作為大型活動對平臺的要求極高,淘票票的影響力,團隊的回應速度以及對影迷的服務速度都是極強的,另外其為電影節單獨開發了一套系統,這是我們合作的重要原因”,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崔岩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淘票票希望對電影產業有些實質性的、基礎性的貢獻”,李捷表示藝術片在“流量”上並不是最突出的一個選項,但“平臺公司還是要有自己的企業責任。”

淘票票平臺化定位為市場賦能

在李捷看來,雖然中國電影市場保持著高速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挑戰。例如影院的上座率和場均人次有較大開發空間,另外電影院也需要從網路視頻、音樂、遊戲來搶奪客戶時間。

“中國用戶的年均電影觀影頻次是下降的,從平均的7.36%頻次下降到5.8%。這是一個矛盾的數字,看電影的人增加了,但是每個人的頻次下降了,觀眾的觀影意願在下降,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在李捷看來,未來中國電影市場增量來自于內容、宣發和體驗三個維度的升級。

“在B端我們是互聯網宣發公司,在C端我們是觀影決策平臺。”李捷此前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這決定了淘票票的平臺屬性,“我們更像淘寶生態,片方、影城和宣發公司都是我們的商家”,李捷強調。

在產品維度,自2017年7月開始淘票票已經陸續推出了“脫單電影院”、“小聚場”等,C2B的觀影新模式“小聚場”,湊夠50人就能開場觀影,去年淘票票一共發起了147場,平均上座率44.5%。

體驗賦能上,淘票票也決定將其經驗複製到藝術片的推廣中,“淘票票將持續推出藝術電影互聯網模式創新,包括使用者直接決定影院放映內容的C2B模式”,另外同線上點播和同步院線未來也將應用在藝術片的推廣中。

電商網站從票務大戰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兩強格局,淘票票的平臺化定位讓其與行業的連結更加深入。2017年7月,阿裡影業增持淘票票股權至96.71%,其“新基礎設施”的定位讓其專注方向是為整個行業賦能。

用戶觸達、商業化和內容產業化是阿裡影業打造“新基礎設施”的具體方向,而淘票票正是“新基礎設施”的最佳載體。例如,在連結觀眾與內容,包括大資料宣推和智慧發行上,淘票票主發的《一條狗的使命》最終票房超過了6億,而在這個列表中,《戰狼2》、《芳華》包括今年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和《紅海行動》,背後都有淘票票的助力。

又如在內容產業化的基礎設施打造中,淘票票背靠的整個阿裡系資源已經形成了聯動,包括故事創意的挖掘,IP聯動開發,人才發現和扶持等等,如此次為藝術片宣發的所做的線上點播和同步院線,就由淘票票和優酷進行合作。

2018年2月,阿裡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表示,2018年將是淘票票的全力進攻期,今年目標是成為中國電影行業最大的線上票務平臺。依然處於行業第一位置的淘票票,讓其有能力騰出更多空間在其他領域進行深耕,“搶佔”北京國際電影節和同“藝聯”合作僅僅是一個細分領域的開始。

而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趨勢發展而言,淘票票的戰略部署都踩在了”行業“痛點上,市場的增量需要一個不斷尋找增量的平臺型票務公司,而其“產品化、一體化、生態化”的定位又為市場賦能提供著巨大能量。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可以預測的是“批片”將成為中國市場越發重要的力量。

淘票票也關注到了“批片”的能量,在同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的合作中,其中一個層面就是雙方合作對海外版權的引進工作。

青年創作力量的崛起同樣是2018年電影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

僅僅在四月份,就有《暴裂無聲》、《清水裡的刀子》和《米花之味》三部作者型電影上映,這並非一個巧合,而是一個線性的努力過程,在作品意義上,整個清單包括了從2015年的《心迷宮》開始,再到《路邊野餐》、《塔洛》、《八月》、《大護法》、《老獸》、《嘉年華》等連續公開上映和在各大影展獲獎的電影。

國產片的內容爆發,“批片”與觀眾的認知穩固以及青年創作力量的崛起,共同組成了2018年可預見的市場“增量”,淘票票在這三個維度上有著前瞻性的佈局。

投入3億資金扶持藝術電影

淘票票已是行業第一。

從淘票票公佈的2月資料來看,淘票票市場份額再創新高至43.6%,在2月超100億的票房市場份額中佔據近半,“獨立APP的DAU資料淘票票用戶端已經成為電影票務領域的絕對第一”,李捷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表示。

處於行業領先的態勢下也讓淘票票開始關注中國電影的“未來”。今日淘票票宣佈在未來三年內,將投入3億扶持資金製作並推廣20部高品質藝術電影。位列扶持計畫中的包括阿裡影業“A計畫”的《追·蹤》、壞猴子影業“72變計畫”的《雲水》和《甜美生活》、優酷電影“新導演計畫”的《尋狗啟示》和《無辜者》以及北京文化的《海上浮城》。

“我們拿出更多的可能是宣發資源,淘票票已經確立了哪些是為藝術電影推廣所要做的曝光資源”,李捷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在李捷看來,藝術片推廣是國內商業機構相對忽視的地方,但它的價值是足夠明顯,“中國電影需要更多的人關注藝術片,因為藝術片同樣會帶來增量,同時它的黏性還很高。”

青年電影創作人群代表了這個未來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淘票票的扶持計畫就是培育未來。例如畢贛在獨立影片《路邊野餐》創造了中國電影美學新標本後,其第二部影片邀請到了湯唯、黃覺、張艾嘉等明星演員參演,明星的加入也將有利於這類電影形成更大的市場影響力。

與此同時,淘票票也正式成為了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的合作單位之一。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對淘票票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她看來,線上推廣對藝術片的助推作用意義極大。

“無論是北京電影節還是上海電影節,還是其他的我們現在在做的一些影展,淘票票在網路上的這樣一個宣推工作,對於整體藝術電影的觀眾的尋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孫向輝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1分鐘票房200萬元,5分鐘600萬,12分鐘900萬……”,淘票票成為了此次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官方獨家票務平臺,而這不斷刷新的開票記錄,也是對淘票票強大產品能力的一次檢驗。

“電影節作為大型活動對平臺的要求極高,淘票票的影響力,團隊的回應速度以及對影迷的服務速度都是極強的,另外其為電影節單獨開發了一套系統,這是我們合作的重要原因”,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崔岩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淘票票希望對電影產業有些實質性的、基礎性的貢獻”,李捷表示藝術片在“流量”上並不是最突出的一個選項,但“平臺公司還是要有自己的企業責任。”

淘票票平臺化定位為市場賦能

在李捷看來,雖然中國電影市場保持著高速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挑戰。例如影院的上座率和場均人次有較大開發空間,另外電影院也需要從網路視頻、音樂、遊戲來搶奪客戶時間。

“中國用戶的年均電影觀影頻次是下降的,從平均的7.36%頻次下降到5.8%。這是一個矛盾的數字,看電影的人增加了,但是每個人的頻次下降了,觀眾的觀影意願在下降,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在李捷看來,未來中國電影市場增量來自于內容、宣發和體驗三個維度的升級。

“在B端我們是互聯網宣發公司,在C端我們是觀影決策平臺。”李捷此前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這決定了淘票票的平臺屬性,“我們更像淘寶生態,片方、影城和宣發公司都是我們的商家”,李捷強調。

在產品維度,自2017年7月開始淘票票已經陸續推出了“脫單電影院”、“小聚場”等,C2B的觀影新模式“小聚場”,湊夠50人就能開場觀影,去年淘票票一共發起了147場,平均上座率44.5%。

體驗賦能上,淘票票也決定將其經驗複製到藝術片的推廣中,“淘票票將持續推出藝術電影互聯網模式創新,包括使用者直接決定影院放映內容的C2B模式”,另外同線上點播和同步院線未來也將應用在藝術片的推廣中。

電商網站從票務大戰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兩強格局,淘票票的平臺化定位讓其與行業的連結更加深入。2017年7月,阿裡影業增持淘票票股權至96.71%,其“新基礎設施”的定位讓其專注方向是為整個行業賦能。

用戶觸達、商業化和內容產業化是阿裡影業打造“新基礎設施”的具體方向,而淘票票正是“新基礎設施”的最佳載體。例如,在連結觀眾與內容,包括大資料宣推和智慧發行上,淘票票主發的《一條狗的使命》最終票房超過了6億,而在這個列表中,《戰狼2》、《芳華》包括今年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和《紅海行動》,背後都有淘票票的助力。

又如在內容產業化的基礎設施打造中,淘票票背靠的整個阿裡系資源已經形成了聯動,包括故事創意的挖掘,IP聯動開發,人才發現和扶持等等,如此次為藝術片宣發的所做的線上點播和同步院線,就由淘票票和優酷進行合作。

2018年2月,阿裡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表示,2018年將是淘票票的全力進攻期,今年目標是成為中國電影行業最大的線上票務平臺。依然處於行業第一位置的淘票票,讓其有能力騰出更多空間在其他領域進行深耕,“搶佔”北京國際電影節和同“藝聯”合作僅僅是一個細分領域的開始。

而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趨勢發展而言,淘票票的戰略部署都踩在了”行業“痛點上,市場的增量需要一個不斷尋找增量的平臺型票務公司,而其“產品化、一體化、生態化”的定位又為市場賦能提供著巨大能量。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