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安徽省《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 安徽省政府發佈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 《意見》指出到2025年, 覆蓋全省各地、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到2035年, 建成國內一流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和平臺, 工業互聯網全面深度應用並在優勢行業形成創新引領能力, 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重點領域實現國內領先。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50號),

深入推進“互聯網+先進製造業”, 規範和指導我省工業互聯網發展, 結合實際, 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全面支撐製造強省建設為目標, 圍繞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聚焦高端製造、智慧製造、綠色製造、精品製造、服務型製造, 按照遵循發展規律、突出市場作用、安全開放發展、統籌謀劃推進的原則, 著力構建網路、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 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能力。

促進行業應用, 強化安全保障, 培育龍頭企業, 加快人才培養, 持續提升我省工業互聯網發展水準, 形成實體經濟與網路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為加快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 覆蓋全省各地、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健全並規模化推廣。 形成1-2個達到國內先進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產業體系較為健全, 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形成一批國內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 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備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大規模推廣應用, 推動兩化融合邁上新臺階。 其中, 2018-2020年起步階段, 初步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

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 形成3-5個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到2035年, 建成國內一流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和平臺, 工業互聯網全面深度應用並在優勢行業形成創新引領能力, 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重點領域實現國內領先。

到本世紀中葉, 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能力、技術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新型網路基礎設施體系。

深入推進“寬頻安徽”建設。 全面推進城鄉光纖網路向超高速、超大容量拓展升級,

提升骨幹網傳輸和交換能力。 擴大無線寬頻網路覆蓋範圍, 建成覆蓋城鄉的4G和重點區域的WLAN高速無線寬頻網, 根據國家部署, 推動5G(第五代移動通信)試商用和商用網路建設。 圍繞工業互聯網建設需求, 鼓勵電信運營企業不斷提升網路速率, 有效降低網路資費水準。 推動有條件的工業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開通高速頻寬專線服務, 逐步實現智慧設備、業務流程、資料和人的互聯互通。 適應企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路需求, 大力推動工業企業內外網建設, 推進工業企業內網的IP(互聯網協議)化、扁平化、柔性化技術改造和建設部署。 推動新型智慧閘道應用, 推進IPv6(互聯網協定第6版)部署。 加大無線電頻譜等關鍵資源保障力度。
(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 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專欄1 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

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工業企業內網、工業企業外網和標識解析體系的建設升級。 支援工業企業以IPv6、工業無源光網路(PON)、工業無線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 以IPv6、軟體定義網路(SDN)以及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對工業企業外網進行升級改造。 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 到2020年, 基本完成面向先進製造業的下一代互聯網升級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設, 在重點地區和行業實現窄帶物聯網(NB-IoT)、工業過程/工業自動化無線網路(WIA-PA/FA)等無線網路技術應用。 到2025年, 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路(TSN)、IPv6等工業互聯網網路技術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廣泛部署;面向工業互聯網接入的5G網路、低功耗廣域網路等基本實現普遍覆蓋。

(二)打造廣覆蓋、多層次、強功能的網路平臺體系。

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支援汽車、電子資訊、家電、紡織服裝等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協同創新、網路眾包、創業孵化等,促進技術產品、組織管理和經營機制創新,提升企業整體創新能力。支援製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產業聯盟等構建協同研發和技術擴散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整合、開放共用產學研資源。支援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等建設面向製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企業征信、檢驗檢測、品質品牌等方面服務。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多層次公共平臺。(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質監局、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提升平臺運營能力。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資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運營管理等資料資源,彙聚共用設計能力、生產能力、軟體資源、知識模型等製造資源。開展面向不同行業和場景的應用創新,為使用者提供設備健康維護、生產管理優化、協同設計製造、製造資源租用等各類應用服務。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資源出租、服務提供、產融合作等手段,不斷拓展平臺盈利空間,實現長期可持續運營。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提高工業互聯網平臺關鍵技術、產品、管理及應用標準研製能力,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有所突破。(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等配合)

專欄2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

(三)構築充分對接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智慧製造體系。

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支援智慧語音和新型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處理、智慧決策控制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強智慧感測器及物聯網技術研發,促進感測器等領域的產業化創新發展。探索發展量子通信技術,加快產業化進程。開展5G、軟體定義網路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實境、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配合)

提升軟體服務與電子資訊產業支撐能力。大力發展工業軟體,重點支援軟體企業面向工業企業提供電腦輔助設計模擬、製造執行系統、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軟體和服務,以及設計標準、零部件庫、設計案例等共性資源服務。引導電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工業企業等積極轉型,強化網路運營、標識解析、安全保障等工業互聯網運營服務能力,開展工業電子商務、供應鏈、相關金融資訊等創新型生產性服務。聚焦新型顯示、積體電路、智慧終端機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行動計畫,夯實電子資訊基礎領域,拓展延長產業鏈,加快發展智慧硬體、智慧傳感等智慧化產品,加快構建“屏—芯—終端”主導產業新生態系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專欄3 關鍵技術產業化工程

做大做強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培育一批知名工業軟體和互聯網品牌,形成龍頭引領、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企業群體結構。鼓勵工業軟體和互聯網企業加快升級,支持企業向平臺型和生態型企業演進。加快創建合肥“中國軟體名城”,搭建產業平臺,集聚創新資源,培育市場主體,打造產業集群,推動重大專案引進和產業聚集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品質,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新體系。打響“中國聲穀”品牌,把智慧語音產業培育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把我省建成全國語音產業發展示範區域。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行動計畫。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新型顯示、積體電路、智慧終端機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形成1-2個達到國內外先進水準、規模超千億的產業集群。重點突破實用化量子通信技術和產業化系列關鍵技術及器件的瓶頸,保持量子通信技術國際領先水準。到2020年,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出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工業互聯網網路設備,活躍智慧網聯產品創新,推進技術產品在重點企業、重點行業中的應用,初步實現量子通信等關鍵技術產業化。到2025年,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出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工業互聯網網路設備,實現智慧網聯產品和工業大資料分析應用軟體的大規模商用,形成較為健全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

(四)構建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應用體系。

提升大型企業工業互聯網創新和應用水準。推進汽車、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家電等領域的數位化車間、智慧工廠建設和網路化協同製造試點,實現上下游製造企業的資訊共用、即時交互,以及設計、供應、製造和服務等環節的並行組織與協同優化。支援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採集並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開展基於個性化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大規模定制模式。在工程機械、汽車、智慧電網等領域推進製造業服務化轉型試點,開展故障預警、遠端維護、過程優化等全生命週期管理和服務。

加快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推動低成本、模組化工業互聯網設備和系統在中小企業中的部署應用,提升中小企業數位化、網路化基礎能力。鼓勵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雲化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運營優化軟體,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降低數位化、智慧化改造成本。引導中小企業開放專業知識、設計創意、製造能力,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技術、設備和服務的共用,形成基於網路、資料驅動的線下資源線上配置的新型生產方式。支援製造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在製造、行銷、物流等環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生產流通的高效協同。(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商務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國資委等配合)

專欄4 工業互聯網集成創新應用工程

智慧化生產應用—鼓勵我省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內部各類生產設備與資訊系統的廣泛互聯以及相關工業資料的集成互通,在此基礎上發展研發升級、品質優化、智慧排產、供應鏈優化等應用。遠端服務應用—開展面向高價值智慧裝備的網路化服務,實現產品遠端監控、預測性維護、故障診斷等遠端服務應用。網路協同製造應用—面向中小企業智慧化發展需求,開展協同設計、眾包眾創、雲製造等創新型應用,實現各類工業軟體與模組化設計製造資源線上調用。智慧聯網產品應用—重點面向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融合5G、深度學習、大資料、類腦智慧等先進技術,滿足高精度定位、智慧人機交互、安全可信運維等典型需求。到2020年,初步形成影響力強的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模式,建立10個左右應用試點。到2025年,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範圍,在我省重點領域及行業全面推廣,實現企業效益全面顯著提升。

(五)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強化安全技術支撐。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研究,實現工業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關鍵安全技術的突破。推動攻擊防護、漏洞挖掘、入侵偵測、態勢感知、安全審計、資料安全、可信晶片等資訊安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構建基於數位憑證等技術手段的網路信任機制,建立涵蓋設備安全、控制安全、網路安全、平臺安全和資料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多層次安全保障體系。(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加強資料安全保護。建立工業互聯網資料安全管理體系,明確相關主體的資料安全保護責任和具體要求,加強資料收集、存儲、處理、轉移、刪除等環節的安全防護,推廣使用防洩露、防竊取等資料保護技術。落實國家工業資料分級分類管理制度,促進工業互聯網資料規範流動。加強工業互聯網資料安全監督檢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加強安全體系建設。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平臺,完善支援資訊安全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督促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落實網路安全主體責任,指導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安全防護和監測處置技術手段建設。培育發展資訊安全服務機構,遴選工業資訊安全應急服務支撐機構,建立應急預警和通報機制,著力提升隱患排查、攻擊發現、應急處置和攻擊溯源能力。整合行業資源,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務機構等,推動工業互聯網資訊安全模擬測試、評估驗證、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安全防護等平臺建設,鼓勵相關單位創新服務模式,提供安全運維、安全諮詢等服務,提升行業整體安全保障服務能力。(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專欄5 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資訊安全管理新機制。在我省冶金、石化、裝備製造、汽車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管理和技術體系,開展資訊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試點應用。培育資訊安全產業。加強工業互聯網資訊安全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構建先進、安全、可靠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體系,重點圍繞量子通信、可信計算、高可信軟體、安全可靠終端、安全晶片、資訊安全服務等,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優勢特色企業,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鏈,建設資訊安全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集聚發展高地。加快推進網路信任體系建設。加強電子認證管理和應用推廣,完善基於數位憑證等技術手段的工業互聯網網路信任體系,加強高可信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廣應用,提升支撐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軟硬體和應用安全可靠性。到2020年,初步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預警和防護處置平臺;培育發展3-5傢俱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企業,遴選一批創新實用的網路安全試點專案並加以推廣。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安全產品和服務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安全企業在國內競爭力明顯增強;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網路安全防護能力顯著提升。

(六)形成促進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生態體系。

構建創新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有效整合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資源,圍繞重大共性需求和重點行業需要,開展工業互聯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強工業互聯網產品品牌建設。規範和健全仲介服務體系,支援技術諮詢、智慧財產權分析預警和交易、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投融資、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發展,加快技術轉移與應用推廣。(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商局等配合)

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以產業聯盟、技術標準、系統集成服務等為紐帶,以應用需求為導向,促進裝備、自動化、軟體、通信、互聯網等不同領域企業深入合作,推動多領域融合型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依託工業互聯網促進融通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跨界融通,鼓勵龍頭工業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將業務流程與管理體系向上下游延伸,帶動中小企業開展網路化改造和工業互聯網應用,提升整體發展水準。(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質監局、省國防科工辦等配合)

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強化對工業互聯網區域發展的統籌規劃,面向關鍵基礎設施、產業支撐能力等核心要素,形成省市聯動、區域互補的協同發展機制。根據不同區域製造業發展水準,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遴選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轉型需求迫切、市縣政府積極性高、在工業互聯網應用部署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地方,因地制宜開展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探索形成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和模式,並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相互帶動的區域發展格局。(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等配合)

提高企業國際化發展能力。依託合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優勢,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技術、產品、平臺、服務方面的國際合作機制,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集成方案等“引進來”和“走出去”。鼓勵省內企業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面向大資料分析、工業資料建模、關鍵軟體系統、晶片等薄弱環節,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積極參與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區域資訊化合作,推進長三角區域工業互聯網產業、資訊基礎設施、資訊化應用融合和智慧經濟協同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配合)

專欄6 區域創新示範建設工程

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依託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圍繞網路互聯、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保障等關鍵共性重大技術以及重點行業和領域需求,重點開展行業領域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依託創新中心打造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開源社區,加強前沿技術領域共創共用。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在互聯網與資訊技術基礎較好的地方,以工業互聯網平臺集聚中小企業,打造新應用模式,形成一批以互聯網產業帶動為主要特色的示範基地。在製造業基礎雄厚的地區,結合地區產業特色與工業基礎優勢,形成一批以製造業帶動的特色示範基地。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示範工程建設。在示範基地內,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加強公共服務,強化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積極開展集成應用試點示範,並推動示範基地之間協同合作。到2020年,創建3—5個行業應用覆蓋較為全面、技術產品實力較強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到2025年,創建5—10個具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三、保障支撐

(一)建立完善相關制度。貫徹落實《安徽省資訊化促進條例》,細化工業互聯網網路安全制度,制定工業互聯網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和資料保護相關規則,構建工業互聯網網路安全態勢感知預警、網路安全事件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機制。建立工業互聯網資料規範化管理和使用機制,明確產品全生命週期各環節資料收集、傳輸、處理規則,探索建立資料流程通規範。推動開展人機交互、智慧產品等新興領域資訊保護、資料流程通、政府資料公開、安全責任等相關研究,完善相關制度。(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網信辦等配合)

(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舉措,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構建運轉高效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營造安心創業、愉快創業的市場環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准入限制,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範圍,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簡化認證,減少收費。推動相關行業在技術、標準、政策等方面充分對接,打造有利於技術創新、網路部署與產品應用的外部環境。完善協同推進體系,推動建立資訊共用、處理、回饋的有效管道,促進跨部門、跨區域系統對接,提升工業互聯網協同管理能力。組建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等產業組織,推動產業各方聯合開展技術、標準、應用研發以及投融資對接、合作交流等活動。(省工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等配合)

(三)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統籌“三重一創”、科技創新、製造強省、技工大省等政策資金,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支援,重點支援網路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能力建設。探索採用首購、訂購優惠等支援方式,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產品和服務的規模化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或整合有關專項資金、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等方式,支援本地工業互聯網集聚發展。鼓勵相關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和應用,對企業符合稅法規定相應條件的,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體和積體電路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等配合)

(四)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信貸投放力度,圍繞我省工業互聯網建設重點行業和領域,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優化信貸投向和結構,合理配置信貸資源,持續擴大有效信貸投放,重點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先進製造業技術改造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擴大先進製造業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規模,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拓寬工業互聯網建設融資管道,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援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先進製造業。支援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推動符合條件的先進製造業企業通過綠色債券、高收益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拓寬融資方式。(省政府金融辦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財政廳、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證監局、安徽銀監局等配合)

(五)強化專業人才支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採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國內外人才,不斷壯大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加快我省新興學科專業佈局,鼓勵省內高校設立工業互聯網相關學科專業,促進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依託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千人赴港培訓計畫、非公企業人才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出國(境)培訓等人才專案,加大工業互聯網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力度。依託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高層次人才支援計畫,引進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產業經驗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及團隊。在實施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扶持計畫、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博士後申報科研項目經費資助時,對創新性較強、優勢突出的工業互聯網專案給予重點支持。開闢引進工業互聯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評價“綠色通道”,向符合條件的引進高端人才發放“江淮優才卡”。大力培養工業互聯網技能人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配合)

(六)加強組織統籌推進。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下設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謀劃工業互聯網相關重大工作,協調任務安排,督促檢查主要任務落實情況,促進工業互聯網與“中國製造2025安徽篇”協同推進。制定發佈《安徽省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畫(2018—2020年)》,建立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動態監測和協力廠商評估機制,開展定期測評和滾動調整。(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等配合)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研究制定具體推進方案,細化政策措施,開展試點與應用推廣,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各市人民政府牽頭,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配合)

附件:具體任務分解表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日

附件

具體任務分解表

序號工作任務牽頭責任單位配合單位時限要求1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出臺推進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各市人民政府、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2018年5月31日前2實施“皖企登雲”計畫,支援1000家以上企業與雲資源深度對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2018年12月31日前3支持建設3—5個跨行業、跨領域,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2020年底前4建立10個左右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模式試點。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2020年底前5建設3—5個行業應用覆蓋較為全面、技術產品實力較強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等2020年底前6支援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首批培育開發100個智慧工業APP應用。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2018年底前7建成覆蓋城鄉的4G和重點區域的WLAN高速無線寬頻網。按照國家部署,推動5G(第五代移動通信)試商用和商用網路建設。省通信管理局、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各市人民政府2020年底前

(二)打造廣覆蓋、多層次、強功能的網路平臺體系。

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支援汽車、電子資訊、家電、紡織服裝等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協同創新、網路眾包、創業孵化等,促進技術產品、組織管理和經營機制創新,提升企業整體創新能力。支援製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產業聯盟等構建協同研發和技術擴散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整合、開放共用產學研資源。支援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智慧財產權代理機構等建設面向製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企業征信、檢驗檢測、品質品牌等方面服務。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多層次公共平臺。(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質監局、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提升平臺運營能力。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資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運營管理等資料資源,彙聚共用設計能力、生產能力、軟體資源、知識模型等製造資源。開展面向不同行業和場景的應用創新,為使用者提供設備健康維護、生產管理優化、協同設計製造、製造資源租用等各類應用服務。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資源出租、服務提供、產融合作等手段,不斷拓展平臺盈利空間,實現長期可持續運營。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提高工業互聯網平臺關鍵技術、產品、管理及應用標準研製能力,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有所突破。(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等配合)

專欄2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

(三)構築充分對接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智慧製造體系。

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支援智慧語音和新型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處理、智慧決策控制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強智慧感測器及物聯網技術研發,促進感測器等領域的產業化創新發展。探索發展量子通信技術,加快產業化進程。開展5G、軟體定義網路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實境、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配合)

提升軟體服務與電子資訊產業支撐能力。大力發展工業軟體,重點支援軟體企業面向工業企業提供電腦輔助設計模擬、製造執行系統、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軟體和服務,以及設計標準、零部件庫、設計案例等共性資源服務。引導電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工業企業等積極轉型,強化網路運營、標識解析、安全保障等工業互聯網運營服務能力,開展工業電子商務、供應鏈、相關金融資訊等創新型生產性服務。聚焦新型顯示、積體電路、智慧終端機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行動計畫,夯實電子資訊基礎領域,拓展延長產業鏈,加快發展智慧硬體、智慧傳感等智慧化產品,加快構建“屏—芯—終端”主導產業新生態系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專欄3 關鍵技術產業化工程

做大做強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培育一批知名工業軟體和互聯網品牌,形成龍頭引領、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企業群體結構。鼓勵工業軟體和互聯網企業加快升級,支持企業向平臺型和生態型企業演進。加快創建合肥“中國軟體名城”,搭建產業平臺,集聚創新資源,培育市場主體,打造產業集群,推動重大專案引進和產業聚集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品質,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新體系。打響“中國聲穀”品牌,把智慧語音產業培育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把我省建成全國語音產業發展示範區域。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行動計畫。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新型顯示、積體電路、智慧終端機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形成1-2個達到國內外先進水準、規模超千億的產業集群。重點突破實用化量子通信技術和產業化系列關鍵技術及器件的瓶頸,保持量子通信技術國際領先水準。到2020年,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出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工業互聯網網路設備,活躍智慧網聯產品創新,推進技術產品在重點企業、重點行業中的應用,初步實現量子通信等關鍵技術產業化。到2025年,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出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工業互聯網網路設備,實現智慧網聯產品和工業大資料分析應用軟體的大規模商用,形成較為健全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

(四)構建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應用體系。

提升大型企業工業互聯網創新和應用水準。推進汽車、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家電等領域的數位化車間、智慧工廠建設和網路化協同製造試點,實現上下游製造企業的資訊共用、即時交互,以及設計、供應、製造和服務等環節的並行組織與協同優化。支援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採集並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開展基於個性化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大規模定制模式。在工程機械、汽車、智慧電網等領域推進製造業服務化轉型試點,開展故障預警、遠端維護、過程優化等全生命週期管理和服務。

加快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推動低成本、模組化工業互聯網設備和系統在中小企業中的部署應用,提升中小企業數位化、網路化基礎能力。鼓勵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雲化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運營優化軟體,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降低數位化、智慧化改造成本。引導中小企業開放專業知識、設計創意、製造能力,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技術、設備和服務的共用,形成基於網路、資料驅動的線下資源線上配置的新型生產方式。支援製造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在製造、行銷、物流等環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生產流通的高效協同。(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商務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國資委等配合)

專欄4 工業互聯網集成創新應用工程

智慧化生產應用—鼓勵我省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內部各類生產設備與資訊系統的廣泛互聯以及相關工業資料的集成互通,在此基礎上發展研發升級、品質優化、智慧排產、供應鏈優化等應用。遠端服務應用—開展面向高價值智慧裝備的網路化服務,實現產品遠端監控、預測性維護、故障診斷等遠端服務應用。網路協同製造應用—面向中小企業智慧化發展需求,開展協同設計、眾包眾創、雲製造等創新型應用,實現各類工業軟體與模組化設計製造資源線上調用。智慧聯網產品應用—重點面向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融合5G、深度學習、大資料、類腦智慧等先進技術,滿足高精度定位、智慧人機交互、安全可信運維等典型需求。到2020年,初步形成影響力強的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模式,建立10個左右應用試點。到2025年,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範圍,在我省重點領域及行業全面推廣,實現企業效益全面顯著提升。

(五)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強化安全技術支撐。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研究,實現工業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關鍵安全技術的突破。推動攻擊防護、漏洞挖掘、入侵偵測、態勢感知、安全審計、資料安全、可信晶片等資訊安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構建基於數位憑證等技術手段的網路信任機制,建立涵蓋設備安全、控制安全、網路安全、平臺安全和資料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多層次安全保障體系。(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加強資料安全保護。建立工業互聯網資料安全管理體系,明確相關主體的資料安全保護責任和具體要求,加強資料收集、存儲、處理、轉移、刪除等環節的安全防護,推廣使用防洩露、防竊取等資料保護技術。落實國家工業資料分級分類管理制度,促進工業互聯網資料規範流動。加強工業互聯網資料安全監督檢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加強安全體系建設。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平臺,完善支援資訊安全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督促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落實網路安全主體責任,指導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安全防護和監測處置技術手段建設。培育發展資訊安全服務機構,遴選工業資訊安全應急服務支撐機構,建立應急預警和通報機制,著力提升隱患排查、攻擊發現、應急處置和攻擊溯源能力。整合行業資源,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務機構等,推動工業互聯網資訊安全模擬測試、評估驗證、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安全防護等平臺建設,鼓勵相關單位創新服務模式,提供安全運維、安全諮詢等服務,提升行業整體安全保障服務能力。(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專欄5 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資訊安全管理新機制。在我省冶金、石化、裝備製造、汽車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管理和技術體系,開展資訊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試點應用。培育資訊安全產業。加強工業互聯網資訊安全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構建先進、安全、可靠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體系,重點圍繞量子通信、可信計算、高可信軟體、安全可靠終端、安全晶片、資訊安全服務等,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優勢特色企業,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鏈,建設資訊安全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集聚發展高地。加快推進網路信任體系建設。加強電子認證管理和應用推廣,完善基於數位憑證等技術手段的工業互聯網網路信任體系,加強高可信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廣應用,提升支撐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軟硬體和應用安全可靠性。到2020年,初步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預警和防護處置平臺;培育發展3-5傢俱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企業,遴選一批創新實用的網路安全試點專案並加以推廣。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安全產品和服務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安全企業在國內競爭力明顯增強;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網路安全防護能力顯著提升。

(六)形成促進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生態體系。

構建創新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有效整合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資源,圍繞重大共性需求和重點行業需要,開展工業互聯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強工業互聯網產品品牌建設。規範和健全仲介服務體系,支援技術諮詢、智慧財產權分析預警和交易、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投融資、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發展,加快技術轉移與應用推廣。(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商局等配合)

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以產業聯盟、技術標準、系統集成服務等為紐帶,以應用需求為導向,促進裝備、自動化、軟體、通信、互聯網等不同領域企業深入合作,推動多領域融合型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依託工業互聯網促進融通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跨界融通,鼓勵龍頭工業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將業務流程與管理體系向上下游延伸,帶動中小企業開展網路化改造和工業互聯網應用,提升整體發展水準。(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質監局、省國防科工辦等配合)

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強化對工業互聯網區域發展的統籌規劃,面向關鍵基礎設施、產業支撐能力等核心要素,形成省市聯動、區域互補的協同發展機制。根據不同區域製造業發展水準,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遴選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轉型需求迫切、市縣政府積極性高、在工業互聯網應用部署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地方,因地制宜開展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探索形成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和模式,並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相互帶動的區域發展格局。(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等配合)

提高企業國際化發展能力。依託合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優勢,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技術、產品、平臺、服務方面的國際合作機制,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集成方案等“引進來”和“走出去”。鼓勵省內企業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面向大資料分析、工業資料建模、關鍵軟體系統、晶片等薄弱環節,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積極參與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區域資訊化合作,推進長三角區域工業互聯網產業、資訊基礎設施、資訊化應用融合和智慧經濟協同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配合)

專欄6 區域創新示範建設工程

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依託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圍繞網路互聯、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保障等關鍵共性重大技術以及重點行業和領域需求,重點開展行業領域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依託創新中心打造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開源社區,加強前沿技術領域共創共用。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在互聯網與資訊技術基礎較好的地方,以工業互聯網平臺集聚中小企業,打造新應用模式,形成一批以互聯網產業帶動為主要特色的示範基地。在製造業基礎雄厚的地區,結合地區產業特色與工業基礎優勢,形成一批以製造業帶動的特色示範基地。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示範工程建設。在示範基地內,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加強公共服務,強化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積極開展集成應用試點示範,並推動示範基地之間協同合作。到2020年,創建3—5個行業應用覆蓋較為全面、技術產品實力較強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到2025年,創建5—10個具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三、保障支撐

(一)建立完善相關制度。貫徹落實《安徽省資訊化促進條例》,細化工業互聯網網路安全制度,制定工業互聯網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和資料保護相關規則,構建工業互聯網網路安全態勢感知預警、網路安全事件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機制。建立工業互聯網資料規範化管理和使用機制,明確產品全生命週期各環節資料收集、傳輸、處理規則,探索建立資料流程通規範。推動開展人機交互、智慧產品等新興領域資訊保護、資料流程通、政府資料公開、安全責任等相關研究,完善相關制度。(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網信辦等配合)

(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舉措,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構建運轉高效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營造安心創業、愉快創業的市場環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准入限制,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範圍,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簡化認證,減少收費。推動相關行業在技術、標準、政策等方面充分對接,打造有利於技術創新、網路部署與產品應用的外部環境。完善協同推進體系,推動建立資訊共用、處理、回饋的有效管道,促進跨部門、跨區域系統對接,提升工業互聯網協同管理能力。組建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等產業組織,推動產業各方聯合開展技術、標準、應用研發以及投融資對接、合作交流等活動。(省工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等配合)

(三)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統籌“三重一創”、科技創新、製造強省、技工大省等政策資金,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支援,重點支援網路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能力建設。探索採用首購、訂購優惠等支援方式,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產品和服務的規模化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或整合有關專項資金、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等方式,支援本地工業互聯網集聚發展。鼓勵相關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和應用,對企業符合稅法規定相應條件的,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體和積體電路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等配合)

(四)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信貸投放力度,圍繞我省工業互聯網建設重點行業和領域,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優化信貸投向和結構,合理配置信貸資源,持續擴大有效信貸投放,重點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先進製造業技術改造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擴大先進製造業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規模,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拓寬工業互聯網建設融資管道,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援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先進製造業。支援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推動符合條件的先進製造業企業通過綠色債券、高收益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拓寬融資方式。(省政府金融辦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財政廳、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證監局、安徽銀監局等配合)

(五)強化專業人才支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採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國內外人才,不斷壯大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加快我省新興學科專業佈局,鼓勵省內高校設立工業互聯網相關學科專業,促進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依託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千人赴港培訓計畫、非公企業人才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出國(境)培訓等人才專案,加大工業互聯網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力度。依託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高層次人才支援計畫,引進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產業經驗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及團隊。在實施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扶持計畫、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博士後申報科研項目經費資助時,對創新性較強、優勢突出的工業互聯網專案給予重點支持。開闢引進工業互聯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評價“綠色通道”,向符合條件的引進高端人才發放“江淮優才卡”。大力培養工業互聯網技能人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配合)

(六)加強組織統籌推進。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下設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謀劃工業互聯網相關重大工作,協調任務安排,督促檢查主要任務落實情況,促進工業互聯網與“中國製造2025安徽篇”協同推進。制定發佈《安徽省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畫(2018—2020年)》,建立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動態監測和協力廠商評估機制,開展定期測評和滾動調整。(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等配合)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研究制定具體推進方案,細化政策措施,開展試點與應用推廣,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各市人民政府牽頭,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配合)

附件:具體任務分解表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日

附件

具體任務分解表

序號工作任務牽頭責任單位配合單位時限要求1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出臺推進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各市人民政府、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等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2018年5月31日前2實施“皖企登雲”計畫,支援1000家以上企業與雲資源深度對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2018年12月31日前3支持建設3—5個跨行業、跨領域,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2020年底前4建立10個左右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模式試點。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2020年底前5建設3—5個行業應用覆蓋較為全面、技術產品實力較強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等2020年底前6支援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首批培育開發100個智慧工業APP應用。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2018年底前7建成覆蓋城鄉的4G和重點區域的WLAN高速無線寬頻網。按照國家部署,推動5G(第五代移動通信)試商用和商用網路建設。省通信管理局、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各市人民政府2020年底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