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工業互聯網落地難 | 峰言風語

國內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正在加速擴張。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第一次被明確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引起了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平臺相關專家和企業的熱議。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資訊化中心主任楊春立表示, 國內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的增長率保持在13%以上。

目前來看, 工業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是如火如荼, 在經濟發達製造業快速發展的地區, 很多省份都出臺了工業互聯網方面的方案和政策檔。 然而多方造勢之下, 到底有多少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成功落地,

國內廣大的中小型工業企業, 距離雲平臺又到底有多遠?許多問題需要想清楚。

筆者曾經接觸過幾家專注工業互聯網研發的企業, 這些企業都有較為深厚的研發背景, 也都對自己的產品信心滿滿。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 筆者再去詢問的時候卻發現很多企業都面臨產品很難落地的窘境。

是不是許多企業都沒有這個需求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筆者曾經在浙江很多中小型企業做過調研, 發現很多中小企業都有非常明確又迫切的資訊化和智慧化改造的需求, 但是由於目前多數工業互聯網產品前期投入資金高、後期資訊化設備維護需要大量專業人員, 並不適合中小企業。

以慈溪市為例, 據不完全統計, 該市有中小企業2萬多家,

這些企業自動化水準低, 大多都是手工線操作, 管理水準低, 產品品質無法追溯, 產線更換頻繁, 傳統的資訊化產品和多數雲平臺產品都無法真正解決企業的痛點。

那麼, 現在看來企業的痛點主要有三點, 首先, 我國中小企業缺少專業人員去系統追蹤企業資訊化建設知識, 面對紛繁複雜不斷變化的軟硬體市場, 不知所措。 當企業下定決心實施資訊化的時候, 往往很難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價格合理的軟硬體設施, 以至於產生對企業資訊化建設排斥態度。

最後, 維護和運營企業資訊化系統的成本較高, 需要一支專業的IT人才隊伍保障。 對於我國中小企業而言, IT專業人才的薪資相對于產線工人來說過於昂貴,

從而導致中小企業不願意花費大量資金去雇用專業的IT人才。

這些痛點決定了廣大的中小企業在工業互聯網升級改造中會面臨諸多困境,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許多中小企業認為單次大規模智慧化改造投資大, 邊際效益比較低;多數工業現場仍停留在紙質管理, 資訊化系統缺失;生產自動化水準普遍不高, 物流、倉庫管理效率低下。

受限於各種“先天不足”, 筆者認為針對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不能簡單複製和模仿大型企業資訊化建設的模型——花費上千萬資金成本、系統功能紛繁複雜。 面對中小企業客戶的雲平臺產品, 成本上必須與其承受能力相符, 各項費用, 特別是軟硬體、人力資源、運營維護等的支出不能過於昂貴;同時,

在應用支付、使用和維護方面, 要快速、靈活、便捷, 允許中小企業根據現實情況變化而靈活選擇, 全程通過互聯網完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