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產品:精細+確定性

一、好的產品是從日常經驗, 或是最本真的感受當中衍生出來的標準

產品是不是合格, 給到技術同事聽一、有沒有聽懂, 二、有沒有收穫, 三、有沒有拍案驚奇覺得好, 最高境界是迫不及待想把這個內容推薦給自己的家人朋友, 這就是好內容, 不需要客觀判斷標準的。

為什麼很多產品老師水準很高, 名氣很大, 粉絲眾多, 到我們幾磨之後, 半年甚至是一年, 這個產品都磨不出來?大概有50%的老師在產品進入, 生產流程之後被廢掉?, 因為老師在完成從印刷文明向自然語言文明過度的, 驚險一躍, 很多人躍不過來。

二、從印刷文明向自然語言文明過度

什麼叫做自然語言的知識交付?知識交付兩個動機。 第一、你考大學, 被家長、被老師按在座位上學, 被強制。 另一種你興趣非常大, 你大學畢業之後仍然自己堅持學習, 拿一本書自己看。

印刷文明的知識交付方式是修路。

比如從北京到拉薩修一條高速公路, 印刷文明把這個知識的順序按照邏輯鋪陳開來, 這條路修好了, 你自己去走。

不管你是不是主動走, 或是被押上這條路。 印刷文明時代的路是圖書館, 無數的路堆在這兒, 自己走。 這個自然語言交付時代的知識服務我們得管, 所以我們不是修路的, 我們是造車的。

怎麼能夠驅動用戶提起興趣往下跑, 這是發動機。 在其他地方, 同樣是講一門學科, 講得很正確, 甚至在學術上很深刻, 但是一點都不好聽, 這是沒有解決發動機問題。

處理內容產品的品質, 把握這兩條。 第一條, 怎麼樣驅動用戶的興趣, 像發動機一樣不斷驅動它往下走。 第二條, 在該停下來的時候, 我們能夠停下來。

假設它在知識水準洞察上沒有問題的一個知識產品, 其實關鍵看這兩條。

怎麼來驅動注意力?三段論套路, 第一、提出一個用戶會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 假設用戶心裡有一個答案, 但是把這個答案否定掉, 然後給出你的答案, 這就是這三段論。

因為你的大腦頻寬是有限的,

你要天天看到一切都覺得很新鮮, 只要是熟悉的東西, 大腦就選擇遮罩或者是麻木, 或者是不起反應。 只要是跟你的日常判斷不太一樣的東西, 你的大腦就會被啟動, 注意力就會被投射上去。 驅動用戶注意力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

第二怎麼刹車, 一旦出現資訊擁堵, 聽日常課程的時候, 你會不會有這個感覺?突然一晃神, 剛才老師在說啥?突然覺得邏輯斷。 人的大腦尤其通過聽覺這個管道, 是進不來那麼多資訊的, 一旦出現擁堵, 用戶一旦認知負擔重, 他就會跑。 這個跑是我們內容品質出問題的結果, 這個是不能怪用戶的。

如何把這個知識給用戶灌進去?原來是路修好, 不管你什麼姿勢跑, 我們現在得推動用戶去跑, 所以我們造車。 只有兩點, 怎麼啟動, 怎麼刹車, 這是判斷這個時代的內容產品的核心心法, 對用戶做注意力的管理。

三、確定性和驚喜兩者兼而有之~

印刷文明只負責造路, 一個教授躲到深山, 可以寫幾百萬字的著作, 然後出版一套全集擱在那, 有沒有人看不管。

確定性抽象原則:什麼是關係好的人?他身上是兩個矛盾的集合。第一,他必須得靠譜,靠譜就是給人確定性。比如老婆過生日,除了說生日快樂之外,還要花時間選購禮物,這就是驚喜。

產品精細到每天,好產品是確定性和精細要同時交替出現,和用戶之間的關係鞏固法門,靠這兩個原則的交替使用,成為值得使用者信任的一個內容生產商。

有沒有人看不管。

確定性抽象原則:什麼是關係好的人?他身上是兩個矛盾的集合。第一,他必須得靠譜,靠譜就是給人確定性。比如老婆過生日,除了說生日快樂之外,還要花時間選購禮物,這就是驚喜。

產品精細到每天,好產品是確定性和精細要同時交替出現,和用戶之間的關係鞏固法門,靠這兩個原則的交替使用,成為值得使用者信任的一個內容生產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