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普法課堂 | 來訂餐的“高富帥”

慕偉春 作

當一個身高1.78米的男士, 身穿筆挺的黑色西服、嶄新白襯衣, 打著莊重的銀灰色領帶, 搭配著近乎完美的身材, 皮鞋鋥亮地從高檔商務車裡出來,

你會懷疑他“高富帥”的身份嗎?會將他與“詐騙犯”聯繫起來嗎?就是這樣一個“高富帥”, 因為和同夥合夥在旅遊景點行騙, 被湖北省麻城市人民法院判處一年有期徒刑, 如今已走進了高牆。

1

帶著助理的“高富帥”

1984年出生的章某初中畢業即外出打工, 第一份工作在餐館學廚, 由於怕髒、怕苦、怕累、怕熱, 章某放棄學廚藝, 餐館老闆見他形象好, 就安排他到前臺招呼客人點菜、收拾碗筷。 在餐館打工近一年時間, 章某覺得沒有新鮮感, 便離開了餐館。 因沒有一技之長, 章某頻繁地換工作, 經常入不敷出, 為了來錢快, 於2007年、2011年、2015年先後三次因搶奪罪、盜竊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九個月和一年。 “三進三出”後,

章某不僅不思悔改, 反而與志趣相投的朋友李某、趙某在一起磋商騙術, 總結騙技。

三人在網上學習了各種騙技, 思來想去, 達成共識, 決定利用他們的“長處”實施詐騙, 借助章某高大帥氣、俊朗的外表, 一張能說會道的嘴, 以及出手闊綽的演技, 三人“抱團”詐騙。 為抱緊團, 三人磕頭結拜兄弟, 於是一個以章某為核心, 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流水作業的詐騙團夥出現了。 為了裝點臉面, 章某將其姐姐的商務車借來作為自己的專車, 由章某扮演“高富帥”, 李某扮演章某的助理, 趙某為專用司機。 為了提高騙技, 三人做足“功課”, 在網上學起了心理學, 分析不同人群的心理, 他們知道人都有貪圖小便宜的弱點, 總結出人的弱點就是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是最容易攻擊的地方, 也是實施詐騙的最好切入點。

2

精心挑選下手物件

第一次實施詐騙, 章某心理還是很緊張, 為了提高詐騙的成功率, 在尋找行騙對象時, 章某會進行評估。 章某提出以他熟悉的行業——餐館作為詐騙對象。 李某、趙某聽後對章某的想法產生懷疑, 章某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要選擇開張時間不長、生意還可以的小餐館, 這樣的餐館老闆一心想把生意做大、做好, 他心裡想的只是賺錢, 由於開張時間不長, 沒有遇到死賬、賴帳, 更不會遇到騙子, 他們警惕性比較差, 很容易得手。 “我在餐館打工近一年時間, 餐館裡從買菜、洗菜、點菜到飯菜做熟端上桌, 整個流程我非常熟悉, 每個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我可以掐秒算出來,

這中間的時間差就是行騙的最好時機。 ”三人中, 僅僅章某讀完初中, 李某、趙某初中沒畢業就走上社會, 加之章某比他倆高大帥氣, 聽到章某講出的理由頭頭是道, 李某、趙某對“三進宮”的章某深信不疑。

在實施詐騙的“劇本”設計上, 李某、趙某完全聽從章某的。 通過事先踩點, 他們選擇了某旅遊景點的一個小吃店, 章某根據這個旅遊景點的人流情況, 決定以買紅酒進行詐騙, 同時設計好進出路線。 然後三人模擬行騙場景“練兵”, 將行騙鏈條一環扣一環, 嚴密銜接, 反復彩排, 直至看不出破綻為止。

3

設計訂餐“連環套”

2014年7月31日早上6點, 章某、李某、趙某開車來到某小吃店。 利用早上7點至8點店內吃早餐人員比較多的時機,

三人仔細觀察店內的情況, 熟悉情況後, 三人設計訂餐“連環套”, 並在車上演練了幾次。

上午9時許, 店內清靜下來, 三人開車來到小吃店, 趙某將車停在小吃店正門口, 趙某停車時故意按了一下車上的喇叭, 以便引起店老闆的注意。 當店老闆王某探頭出來看時, 李某手裡拿著包, 迅速下車為章某開車門, 西裝革履的章某下車後徑直走進小吃店, 一進店就問:“誰是老闆?”

看到這樣一位派頭十足的“高富帥”來到自己的店裡, 店老闆王某連忙招呼三人坐下, 老闆娘薛某又是倒茶又是遞煙。

“我看你這是新開的店, 店裡很乾淨, 服務態度也好。 今天我要接幾位老闆吃飯, 有十七八人左右, 不知你店裡能否搞得好?”章某先是對小店的衛生和服務態度進行了表揚, 以此拉近與店老闆之間的距離,接著欲擒故縱,吊起王某的口味。

“這個你放心,一定搞得好,讓你和其他客人吃得滿意!”小吃店自開張以來,還沒有接過十五人以上的包席,王某擔心生意跑了,向章某作保證。

看到魚兒已上鉤,章某接著說:“我這是請幾個做生意的老闆,需要做幾樣有特色的菜,還要拿出有檔次的酒。估計你店裡沒有,我們還是換一家。”

“店裡沒有,我可以去買,現在才剛剛上午9點鐘,時間很充足。”一心想做這單生意的王某急忙接住話。

“曹總他們愛喝紅酒,他喜歡的那種牌子的紅酒很貴,你這個店裡肯定沒有,我們還是換一家吧!”李某上場,引導店老闆王某出去買紅酒。

“紅酒可以去買,如果你們怕我買不好,你們派一個人和我一起去買。”王某一步步進入了三人設計的“連環套”。

4

內外配合同時行騙

“店老闆,讓小李陪著你一起出去買紅酒,買8瓶,這個紅酒有點貴要多帶點錢。”章某按“劇本”套路安排李某同行。

“我帶12000元錢買酒、買菜,夠不?”為了表示誠意,店老闆王某將店裡所有的現金都拿上,與李某一同出去採購。

看到兩人出門了,趙某說把車子挪一下,不能擋在餐館門口。

章某坐在店裡喝茶,和老闆娘薛某聊了起來:“如果今天生意談得好,我們在這個地方最少要呆3年,以後會經常來你店裡就餐。”章某通過聊天想進一步激發老闆娘薛某做好今天“訂餐”生意的願望。

“只要你們來,我肯定讓你們吃得滿意。”老闆娘薛某極力想抓住這個賺錢的商機。

這時章某的電話響了,“章總,我們十分鐘到,今天天氣太熱,多準備點西瓜、紅牛飲料。”這是趙某躲在車裡冒充要來吃飯的老闆打電話給章某。

“忘了叫他們買西瓜、紅牛飲料,把你老公電話告訴我,我打電話告訴他。”章某對老闆娘薛某說,事情的發展完全按章某設計的“劇本”往前走。

王某的電話很快被撥通:“客人十分鐘就到了,還要買西瓜、紅牛飲料,先把西瓜、紅牛飲料送回來。”章某急切地說,並把電話交給老闆娘薛某,薛某通過電話催王某“客人馬上就到,說要吃西瓜,喝紅牛飲料,趕快把這兩樣送回來,免得客人在店裡空坐著”。

章某接著撥通了李某的電話:“搞快一點,曹總他們十分鐘就到,曹總要吃西瓜,喝紅牛飲料,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來。”

李某接到電話後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勁地催王某:“曹總是大老闆,如果今天把曹總招呼好了,以後我們可以在這裡做3年生意,可以經常照顧你餐館的生意。”

為了不引起王某的懷疑,李某故意說“你去買高檔的紅酒,我去買便宜的菜、西瓜和紅牛飲料,分開買,這樣快一些。”

接到客人和自己妻子電話催促後,此時的王某沒有時間仔細思考,直覺告訴他,訂餐的有2人在自己店裡等著,一個人還和自己在一起買菜,他們三人今天的訂餐肯定沒有問題。王某對李某說:“你對我們這個地方不熟悉,買菜、西瓜和紅牛飲料要去三個不同的地方,要很長的時間,還是你去買紅酒吧!”

“好,那按照你的安排來,我去買紅酒。”李某匆匆走出幾步後,轉身喊道:“我的錢包掉在你的店裡,沒帶錢怎麼買紅酒?!”聽李某說把錢包掉在自己店裡,王某更加對李某放心。於是問“買紅酒要多少錢?”李某說:“買菜不需要很多錢,主要是買紅酒貴。”王某拿出2000元,將其餘的1萬元錢交給李某去買紅酒。

5

得手後迅速離開

李某拿到錢後,徑直走向了賣紅酒的商店,王某有點不放心,在後面跟了過來,上前對賣紅酒的售貨員說:“可不可以先拿酒,晚點再過來結帳?”售貨員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李某知道店老闆王某對自己不放心,把錢往櫃檯上一扔說:“我的錢包掉在你店裡,我回去拿錢包,自己掏錢買紅酒,你去買菜、買西瓜和紅牛飲料吧!時間來不及了。”說完就準備往回走。

看到李某有點生氣,王某趕緊說:“你買紅酒,我等下過來喊你。”就急匆匆

趕去買其他物品。

於是,李某讓售貨員拿出了幾樣紅酒,進行挑選。挑選好某品牌紅酒後,李某的電話響了:“不買紅酒,換個地方買白酒。”電話是趙某冒充店老闆王某打來的。李某拿起錢就走了。

當王某買到菜、西瓜和紅牛飲料時,回頭來喊李某,已不見蹤影。於是王某提著西瓜和紅牛飲料急忙往回趕。

李某拿到錢後,立即給章某打電話,告知“錢已到手,到前面十字路口等”。章某接到李某的電話後,對老闆娘薛某說:“曹總在前面十字路口不知怎麼走,我去接一下。”趙某與章某開車接上李某離開了旅遊景點。

當王某回到店裡,問薛某:“買紅酒的人回來了嗎?”

薛某應道:“沒有回來,他不是和你一起去買酒了嗎?”此時王某、薛某把剛才的事情經過互說一遍,才知受騙,於是到當地派出所報警。由於章某選擇逃跑路線時有意避開了攝像頭,只留下李某買紅酒時的個人模糊影像,沒有留下其他兩人和用於作案車子的影像,此案一直未破。

6

再行騙被網上追逃

2017年12月25日,麻城市法院一審以詐騙罪分別判處章某、李某、趙某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並各處罰金5000元。

普法講堂

這類詐騙有以下三個特徵:

團夥作案,精心設計。作案人經事先密謀,按照設計的“劇本”,各自扮演角色,以多人吃飯訂餐為由,騙得餐館老闆拿出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元的錢,與其一起出去採買,一旦錢騙到手,他們找各種理由同時開溜。因為時間短,從拋出“誘餌”到最後脫身,每一個環節都精心策劃,加之“騙子”之間相互配合默契,使受害人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出破綻。

流竄作案,行蹤難覓。“訂餐”詐騙案件成員多為外地人員,如本案中章某為江西省人,趙某、李某為四川人,他們流竄作案,而且流竄的地域跨度比較大,領頭的往往是有前科的人,他們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會有意避開監控設備,經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行蹤詭秘,不留痕跡,給破案帶來很大的難度。

分工協作,內外施騙。詐騙團夥成員多數為2人以上,內部分工明確,他們通過事先踩點尋找合適的行騙目標,會根據詐騙的需要拋出“誘餌”,引導被害人按照他們設計的“劇本”一步步往前走,在被害人猶豫不決時,詐騙犯會讓被害人身邊的親人打電話幫忙催促,使被害人來不及思考,放鬆了警惕,主動交出手中的錢。本案中由於店內和店外同步實施詐騙,詐騙犯全程掌握著主動權,而兩個被害人之間資訊沒有及時溝通,使得“訂餐”詐騙得手。

近年來各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為何很容易鑒別的騙人招數能輕易讓人頻頻中招,屢禁不絕?究其原因無非是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了人的貪欲心理,當你想賺“騙子”的錢時,騙子在想要你的本金。應該說提防這種詐騙並不難,只要你不相信“天上的餡餅”獨獨掉到自己頭上,你不將錢交給“騙子”就行了!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簡單,在關鍵的環節,“騙子”會精心設計,通過一步步引導,使受害人感覺事情在往自己心理預期方向發展,從而放鬆警惕,失去思考,直至受騙。各類詐騙之所以屢禁不絕的原因就是“騙子”採取的是撒大網策略,你會不會成為受騙者其中之一,最終要看你的理智是否能戰勝貪欲。

以此拉近與店老闆之間的距離,接著欲擒故縱,吊起王某的口味。

“這個你放心,一定搞得好,讓你和其他客人吃得滿意!”小吃店自開張以來,還沒有接過十五人以上的包席,王某擔心生意跑了,向章某作保證。

看到魚兒已上鉤,章某接著說:“我這是請幾個做生意的老闆,需要做幾樣有特色的菜,還要拿出有檔次的酒。估計你店裡沒有,我們還是換一家。”

“店裡沒有,我可以去買,現在才剛剛上午9點鐘,時間很充足。”一心想做這單生意的王某急忙接住話。

“曹總他們愛喝紅酒,他喜歡的那種牌子的紅酒很貴,你這個店裡肯定沒有,我們還是換一家吧!”李某上場,引導店老闆王某出去買紅酒。

“紅酒可以去買,如果你們怕我買不好,你們派一個人和我一起去買。”王某一步步進入了三人設計的“連環套”。

4

內外配合同時行騙

“店老闆,讓小李陪著你一起出去買紅酒,買8瓶,這個紅酒有點貴要多帶點錢。”章某按“劇本”套路安排李某同行。

“我帶12000元錢買酒、買菜,夠不?”為了表示誠意,店老闆王某將店裡所有的現金都拿上,與李某一同出去採購。

看到兩人出門了,趙某說把車子挪一下,不能擋在餐館門口。

章某坐在店裡喝茶,和老闆娘薛某聊了起來:“如果今天生意談得好,我們在這個地方最少要呆3年,以後會經常來你店裡就餐。”章某通過聊天想進一步激發老闆娘薛某做好今天“訂餐”生意的願望。

“只要你們來,我肯定讓你們吃得滿意。”老闆娘薛某極力想抓住這個賺錢的商機。

這時章某的電話響了,“章總,我們十分鐘到,今天天氣太熱,多準備點西瓜、紅牛飲料。”這是趙某躲在車裡冒充要來吃飯的老闆打電話給章某。

“忘了叫他們買西瓜、紅牛飲料,把你老公電話告訴我,我打電話告訴他。”章某對老闆娘薛某說,事情的發展完全按章某設計的“劇本”往前走。

王某的電話很快被撥通:“客人十分鐘就到了,還要買西瓜、紅牛飲料,先把西瓜、紅牛飲料送回來。”章某急切地說,並把電話交給老闆娘薛某,薛某通過電話催王某“客人馬上就到,說要吃西瓜,喝紅牛飲料,趕快把這兩樣送回來,免得客人在店裡空坐著”。

章某接著撥通了李某的電話:“搞快一點,曹總他們十分鐘就到,曹總要吃西瓜,喝紅牛飲料,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來。”

李某接到電話後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勁地催王某:“曹總是大老闆,如果今天把曹總招呼好了,以後我們可以在這裡做3年生意,可以經常照顧你餐館的生意。”

為了不引起王某的懷疑,李某故意說“你去買高檔的紅酒,我去買便宜的菜、西瓜和紅牛飲料,分開買,這樣快一些。”

接到客人和自己妻子電話催促後,此時的王某沒有時間仔細思考,直覺告訴他,訂餐的有2人在自己店裡等著,一個人還和自己在一起買菜,他們三人今天的訂餐肯定沒有問題。王某對李某說:“你對我們這個地方不熟悉,買菜、西瓜和紅牛飲料要去三個不同的地方,要很長的時間,還是你去買紅酒吧!”

“好,那按照你的安排來,我去買紅酒。”李某匆匆走出幾步後,轉身喊道:“我的錢包掉在你的店裡,沒帶錢怎麼買紅酒?!”聽李某說把錢包掉在自己店裡,王某更加對李某放心。於是問“買紅酒要多少錢?”李某說:“買菜不需要很多錢,主要是買紅酒貴。”王某拿出2000元,將其餘的1萬元錢交給李某去買紅酒。

5

得手後迅速離開

李某拿到錢後,徑直走向了賣紅酒的商店,王某有點不放心,在後面跟了過來,上前對賣紅酒的售貨員說:“可不可以先拿酒,晚點再過來結帳?”售貨員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李某知道店老闆王某對自己不放心,把錢往櫃檯上一扔說:“我的錢包掉在你店裡,我回去拿錢包,自己掏錢買紅酒,你去買菜、買西瓜和紅牛飲料吧!時間來不及了。”說完就準備往回走。

看到李某有點生氣,王某趕緊說:“你買紅酒,我等下過來喊你。”就急匆匆

趕去買其他物品。

於是,李某讓售貨員拿出了幾樣紅酒,進行挑選。挑選好某品牌紅酒後,李某的電話響了:“不買紅酒,換個地方買白酒。”電話是趙某冒充店老闆王某打來的。李某拿起錢就走了。

當王某買到菜、西瓜和紅牛飲料時,回頭來喊李某,已不見蹤影。於是王某提著西瓜和紅牛飲料急忙往回趕。

李某拿到錢後,立即給章某打電話,告知“錢已到手,到前面十字路口等”。章某接到李某的電話後,對老闆娘薛某說:“曹總在前面十字路口不知怎麼走,我去接一下。”趙某與章某開車接上李某離開了旅遊景點。

當王某回到店裡,問薛某:“買紅酒的人回來了嗎?”

薛某應道:“沒有回來,他不是和你一起去買酒了嗎?”此時王某、薛某把剛才的事情經過互說一遍,才知受騙,於是到當地派出所報警。由於章某選擇逃跑路線時有意避開了攝像頭,只留下李某買紅酒時的個人模糊影像,沒有留下其他兩人和用於作案車子的影像,此案一直未破。

6

再行騙被網上追逃

2017年12月25日,麻城市法院一審以詐騙罪分別判處章某、李某、趙某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並各處罰金5000元。

普法講堂

這類詐騙有以下三個特徵:

團夥作案,精心設計。作案人經事先密謀,按照設計的“劇本”,各自扮演角色,以多人吃飯訂餐為由,騙得餐館老闆拿出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元的錢,與其一起出去採買,一旦錢騙到手,他們找各種理由同時開溜。因為時間短,從拋出“誘餌”到最後脫身,每一個環節都精心策劃,加之“騙子”之間相互配合默契,使受害人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出破綻。

流竄作案,行蹤難覓。“訂餐”詐騙案件成員多為外地人員,如本案中章某為江西省人,趙某、李某為四川人,他們流竄作案,而且流竄的地域跨度比較大,領頭的往往是有前科的人,他們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會有意避開監控設備,經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行蹤詭秘,不留痕跡,給破案帶來很大的難度。

分工協作,內外施騙。詐騙團夥成員多數為2人以上,內部分工明確,他們通過事先踩點尋找合適的行騙目標,會根據詐騙的需要拋出“誘餌”,引導被害人按照他們設計的“劇本”一步步往前走,在被害人猶豫不決時,詐騙犯會讓被害人身邊的親人打電話幫忙催促,使被害人來不及思考,放鬆了警惕,主動交出手中的錢。本案中由於店內和店外同步實施詐騙,詐騙犯全程掌握著主動權,而兩個被害人之間資訊沒有及時溝通,使得“訂餐”詐騙得手。

近年來各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為何很容易鑒別的騙人招數能輕易讓人頻頻中招,屢禁不絕?究其原因無非是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了人的貪欲心理,當你想賺“騙子”的錢時,騙子在想要你的本金。應該說提防這種詐騙並不難,只要你不相信“天上的餡餅”獨獨掉到自己頭上,你不將錢交給“騙子”就行了!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簡單,在關鍵的環節,“騙子”會精心設計,通過一步步引導,使受害人感覺事情在往自己心理預期方向發展,從而放鬆警惕,失去思考,直至受騙。各類詐騙之所以屢禁不絕的原因就是“騙子”採取的是撒大網策略,你會不會成為受騙者其中之一,最終要看你的理智是否能戰勝貪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