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趕上三國的三位英雄,如果不死,必有他們一席之地

我們知道, 時勢造英雄,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這跟三國的亂世有關。 要不是三國, 劉備可能最後還在賣草鞋, 關羽還是一個賣棗的, 張飛還在殺獵, 曹操可能真的會成為邊關名將, 而孫權能做到一郡太守就不錯了。

因為時勢, 他們抓住了機會, 但是, 還有一些人, 能力也很突出, 卻沒有趕上三國的戰車。

1.傅燮

此人是寧夏人, 屬於邊地之人, 為人十分的豪邁, 而且是名人之後, 其祖可以追溯到宴斬樓蘭王的西漢猛人傅介子。 因為有身世, 所以年輕時被舉為孝廉。 不過, 聽說舉薦他的去世了, 他馬上辭官回家。

到了黃巾起義, 皇帝徵召各地勇士, 傅燮到洛陽, 跟隨皇甫嵩出征, 他的戰績是相當高的, 生擒了三個渠帥, 所謂渠帥就是黃巾軍的高級將領, 黃巾軍三十六方, 大概也就三十六個渠帥。 所以, 以部屬論, 他的功勞第一, 這個比曹操的功勞要高, 劉備更是望塵莫及,

以戰功封個雜號將軍是沒問題的, 可是, 最後他只得了一個安定都尉, 就是太守的軍事副官。 這個明顯不匹配啊, 為什麼呢?

原來出征前, 傅燮上了一個書, 表示之所以有黃巾之亂, 就是因為太監亂國, 這一下得罪了太監團隊, 在論功行賞的時候,

自然就把他降級了。

傅燮一生氣, 乾脆這個都尉都不幹了, 後面漢靈帝召他當議郎, 他是個喜歡論時務的人, 所以就去了。 接下來韓遂、邊章在涼州造反, 皇甫嵩的兵馬幾乎全軍覆沒, 倒是董卓雞賊, 保全了部隊, 這時候, 司徒崔烈提議乾脆放棄涼州, 聽到這個言論, 傅燮立馬站出來, 表示應該馬上將司徒斬首以安定天下。

這個態度就太牛了, 畢竟司徒跟議郎的級別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從此, 傅燮就出名了, 很多人想推薦他當大官, 連太監也想跟他合好, 但他壓根不理會, 我行我索, 最後被排擠出京, 當涼州下面的一個太守。

這就是把他火坑上推啦, 涼州正戰亂, 他一去, 數千胡騎就圍了過來, 知道守城的是傅燮後, 數千人跪在城外,

求傅燮投降, 並保證護送傅燮回家鄉。

傅燮的兒子也勸, 說天下大亂, 皇帝是王八蛋皇帝, 還有一群沒蛋的王八蛋, 我們沒必要死撐, 乾脆回家然後招募勇士, 等有道的人出來, 我們再來救天下。

如果按這個計策, 以傅燮在北地的威望, 至少也是一個馬超吧。

但傅燮拒絕了, 帶著兵馬出戰, 慷慨赴死。

2.蓋勳

這位也是涼州人, 也是官宦世家, 也被舉過孝廉, 威望也極重, 邊章等人叛亂, 把冀縣圍了起來, 他帶兵援救, 一頓喝斥就讓邊章退了兵。

跟羌人交戰, 他身中三創, 倒在樹邊動不了, 已經交待後事了, 說我死了, 你們把我埋在這個樹下, 結果羌人還不肯殺他, 說這個人是賢人, 殺了他我們會倒楣的。

蓋勳一點也不領情, 反而大罵, 斥他們為反賊, 讓他們趕緊上前殺了他, 搞得羌人相當無奈, 只好把他綁起來送了回去。

到了後面, 蓋勳進京, 當時的漢靈帝對這些北地將領還是很好的, 這些人出身士家, 能文能武, 個個都很有才, 又不像中原士族一樣喜歡權力, 所以漢靈帝很喜歡跟他們聊天。

而到了董卓進京,唯一敢不鳥董卓的就是蓋勳,別人見了董卓是下跪,只有他只是拱拱手。

蓋勳曾經想聯合皇甫嵩起兵討董卓,但皇甫嵩膽量太小了,沒敢動,因為這,蓋勳總是鬱鬱寡歡,沒多久就死了,死前還跟家人交待,董卓送來的東西不收。

如果蓋勳不是死得這麼早,那應該也比呂布的成就大吧。

前面兩位雖然死得早,但畢竟名氣已經很大了,而下面這位,論能力應該很突出,但在三國裡,竟然下落不明。

這個人叫郭典。

在黃巾起義時,此人是钜鹿太守,跟著董卓一起打黃巾。董卓攻打張寶的曲陽,打了兩個月有沒打下來,為什麼呢?三國志集解裡講:卓不從钜鹿太守郭典計,故敗。

就是說,沒聽郭典的,所以失敗。

董卓這個人,打仗其實很一般的,見識也一般,曾經跟皇甫嵩一起打仗,將比將,董卓得拿去當肥料,什麼事都落在了皇甫嵩的後面,他能成事,只有一個,敢幹,見牌就梭哈,成功了皇宮過夜,失敗了躺倒點燈。

那郭典提了什麼意見呢?郭典建議董卓做圍塹,把張寶圍起來再說。但董卓不肯。於是,郭典只好日夜進攻,嚇得張寶不敢出來,當時就有人說:郭君圍塹,董將不許。幾令狐狸,化為豺虎。賴我郭君,不畏強禦;轉機之間,敵為窮虜。猗猗惠君,保完疆土。

因為攻了兩個月沒拿下,董卓被撤職,換了皇甫嵩上,終於拿下了曲陽,史記:嵩複與钜鹿太守馮翊郭典攻角弟寶于下曲陽,又斬之。

搞不好,這個斬張寶的功勞還是郭典的。

因為這一戰,皇甫嵩拜車騎將軍,領冀州牧,而郭典這個武將卻完全沒有了消息,不知道跑哪去了。

有人說,他化身郭嘉和典韋,依然活在三國……

而到了董卓進京,唯一敢不鳥董卓的就是蓋勳,別人見了董卓是下跪,只有他只是拱拱手。

蓋勳曾經想聯合皇甫嵩起兵討董卓,但皇甫嵩膽量太小了,沒敢動,因為這,蓋勳總是鬱鬱寡歡,沒多久就死了,死前還跟家人交待,董卓送來的東西不收。

如果蓋勳不是死得這麼早,那應該也比呂布的成就大吧。

前面兩位雖然死得早,但畢竟名氣已經很大了,而下面這位,論能力應該很突出,但在三國裡,竟然下落不明。

這個人叫郭典。

在黃巾起義時,此人是钜鹿太守,跟著董卓一起打黃巾。董卓攻打張寶的曲陽,打了兩個月有沒打下來,為什麼呢?三國志集解裡講:卓不從钜鹿太守郭典計,故敗。

就是說,沒聽郭典的,所以失敗。

董卓這個人,打仗其實很一般的,見識也一般,曾經跟皇甫嵩一起打仗,將比將,董卓得拿去當肥料,什麼事都落在了皇甫嵩的後面,他能成事,只有一個,敢幹,見牌就梭哈,成功了皇宮過夜,失敗了躺倒點燈。

那郭典提了什麼意見呢?郭典建議董卓做圍塹,把張寶圍起來再說。但董卓不肯。於是,郭典只好日夜進攻,嚇得張寶不敢出來,當時就有人說:郭君圍塹,董將不許。幾令狐狸,化為豺虎。賴我郭君,不畏強禦;轉機之間,敵為窮虜。猗猗惠君,保完疆土。

因為攻了兩個月沒拿下,董卓被撤職,換了皇甫嵩上,終於拿下了曲陽,史記:嵩複與钜鹿太守馮翊郭典攻角弟寶于下曲陽,又斬之。

搞不好,這個斬張寶的功勞還是郭典的。

因為這一戰,皇甫嵩拜車騎將軍,領冀州牧,而郭典這個武將卻完全沒有了消息,不知道跑哪去了。

有人說,他化身郭嘉和典韋,依然活在三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