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展覽經濟穩定增長 專業會展持續升級

第十四屆中國(天津)國際工業博覽會現場

“這裡見證了我們的發展。 去年, 我們展示了機器人視覺識別系統等五項技術。 今年,

我們與天津武清汽車產業園合作成立的北方鐳射智慧裝備公共技術服務研發平臺得到展示。 在這裡, 我們所做的工裝設備技術和產品能夠在市場中進行有效對接, 和行業其他廠家一起創造效益, 真正為工業自動化、智慧製造做出貢獻。 ”天津瑪斯特車身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松剛表示。

鄭松剛所參加的會展是第十四屆中國(天津)國際工業博覽會。 該博覽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振威展覽集團主辦, 天津振威展覽有限公司承辦, 設置機床、機器人、自動化、鐳射鈑金、汽車裝備及智慧製造等專業展區, 總面積近9萬平方米, 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個知名品牌同場亮相,

近40個國際採購團, 20餘個省市自治區及天津市30多個產業園區的300餘個採購團到場參觀採購, 4天內觀眾數量超過9萬人次。

天津工博會是我國會展業的一個縮影。 1851年, 首次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舉辦, 標誌著舊貿易集市向標準的國際展覽會與博覽會過渡。 1989年7月, 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 開我國舉辦綜合性、定期性、地區性、國際性博覽會之先河。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 會展業成為中國企業瞭解行業發展趨勢、展示先進技術和產品、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發掘投資貿易機會的重要管道, 成為展示產品、收集資訊、洽談貿易、交流技術、拓展市場的重要紐帶, 成為集商品展示交易、經濟技術合作、科學文化交流、對外貿易投資合作、國際經濟合作於一體的重要路徑。

民企參與會展逐年增長

“2017年, 我國展覽經濟直接產值超過6000億元, 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在第十四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表示, “展覽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錶’和‘風向標’, 具有創新驅動作用, 是優質產品展覽展示、先進技術理念交流碰撞的合作平臺, 可以彙集政策、專案、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要素, 推廣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

中國會展業發展和國際展覽會和博覽會密不可分。 15世紀末16世紀初, 由於“地理大發現”的進展, 世界各大洲經濟文化交流密切起來, 國際展覽業形成萌芽。 1851年, 首次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舉辦,

展期超過6個月, 10個國家參加, 參觀人數達630萬人次。 博覽會後留下了紀念性建築物——水晶宮。 如今, 歐美發達國家的會展業已經成為成熟的產業。 中國憑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 成為亞洲會展業發達國家。

《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 中國展覽數量穩定增長、規模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據不完全統計, 2017年, 國內共舉辦4022個展覽會, 其中採集到面積的經貿類展覽會3663個, 展覽會總面積約為12379萬平方米。 華東地區展會數量和面積均處於領先位置, 上海、廣州、北京仍是我國最重要的展覽城市, 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均位居前三。

目前, 我國由政府、商協會、國有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主辦和承辦的會展中,

企業主辦和承辦的會展呈逐年增長趨勢。 2017年, 我國共有767家企業主辦會展。 其中, 海名國際會展集團2017年舉行的展覽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不包含分公司的挪威展覽集團(總部)的展覽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位列全國第三。

專業會展助推產業發展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 我國會展追求的都是綜合化, 強調小而全, 結果造成展會特色不鮮明、規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強。 近年來, 我國會展業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 專業性會展數量不斷攀升。 如今, 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20個門類、97個大類幾乎都有對應的會展項目。

“中國正在踐行‘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 並已成為全球第一的工業大國。 ”振威展覽董事長張學山表示,振威展覽集團每年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烏魯木齊、西安、成都等地定期舉辦40多場專業會展,涉及石油、天然氣、石化、煤炭、化工、海洋工程、電子電池、裝備製造、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工程機械、農業、環保、建築節能、供熱供暖等領域。

在這一過程中,專業會展彙聚了世界一流的企業品牌,集結了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和產品。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專業會展按照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精准劃分展區,吸引專業界決策人士、貿易人員及科技人員等積極參觀,逐漸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橋樑,成為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

資訊技術推動會展升級

近年來,伴隨資訊技術不斷發展,AR/VR技術、雲計算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快速進步,實物模型、電子和機械沙盤、多媒體裝置、虛擬實境技術、3D弧幕電影等展現方式不斷呈現,“互聯網+”正在促使我國展覽業面向平臺化、資料化、智慧化發展,實現展覽業的升級——線上+線下“雙線會展”模式。

與此同時,虛擬展覽成為現實展覽在網路上的無線延伸。2017年8月16-18日,在上海世博展館舉辦的首屆國際科創園區(上海)博覽會,利用VR+視頻拍攝技術,線上“真實”還原了線下當時展會情況,並實現了97.5萬人次的線上訪問量。

會展公司開始引入現代資訊管理系統。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通過全球網上業務資訊系統,建立以客戶關係管理為基礎的網路資料互動平臺,並通過互動平臺共用會展資訊,實現“點對點、多對多”對話,説明參展商將客戶資源、銷售管理、市場服務、行銷決策整合起來提高效率。

新技術和傳統展會的結合,特別是借助互聯網平臺的線上展覽技術和大資料工具,都將使得展會的貿易效率和參展體驗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基礎網路建設的完善和境內外客戶的不斷累積,會展行業與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融合將會進一步加深,離散的行業資源將會得到進一步整合。

為此,寧波萬里學院教授任國岩預言:“未來會展業將向‘三數’方向發展:一是數碼會展,線上會展新模式和新空間。二是數字會展,會展產業數位化新經濟形態。三是資料會展,會展大資料的整合與應用。”

”振威展覽董事長張學山表示,振威展覽集團每年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烏魯木齊、西安、成都等地定期舉辦40多場專業會展,涉及石油、天然氣、石化、煤炭、化工、海洋工程、電子電池、裝備製造、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工程機械、農業、環保、建築節能、供熱供暖等領域。

在這一過程中,專業會展彙聚了世界一流的企業品牌,集結了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和產品。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專業會展按照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精准劃分展區,吸引專業界決策人士、貿易人員及科技人員等積極參觀,逐漸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橋樑,成為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

資訊技術推動會展升級

近年來,伴隨資訊技術不斷發展,AR/VR技術、雲計算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快速進步,實物模型、電子和機械沙盤、多媒體裝置、虛擬實境技術、3D弧幕電影等展現方式不斷呈現,“互聯網+”正在促使我國展覽業面向平臺化、資料化、智慧化發展,實現展覽業的升級——線上+線下“雙線會展”模式。

與此同時,虛擬展覽成為現實展覽在網路上的無線延伸。2017年8月16-18日,在上海世博展館舉辦的首屆國際科創園區(上海)博覽會,利用VR+視頻拍攝技術,線上“真實”還原了線下當時展會情況,並實現了97.5萬人次的線上訪問量。

會展公司開始引入現代資訊管理系統。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通過全球網上業務資訊系統,建立以客戶關係管理為基礎的網路資料互動平臺,並通過互動平臺共用會展資訊,實現“點對點、多對多”對話,説明參展商將客戶資源、銷售管理、市場服務、行銷決策整合起來提高效率。

新技術和傳統展會的結合,特別是借助互聯網平臺的線上展覽技術和大資料工具,都將使得展會的貿易效率和參展體驗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基礎網路建設的完善和境內外客戶的不斷累積,會展行業與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融合將會進一步加深,離散的行業資源將會得到進一步整合。

為此,寧波萬里學院教授任國岩預言:“未來會展業將向‘三數’方向發展:一是數碼會展,線上會展新模式和新空間。二是數字會展,會展產業數位化新經濟形態。三是資料會展,會展大資料的整合與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