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細說中國名酒的由來—傳說中的八大名酒到底指的是哪些?(白酒篇)

從古至今, 酒一直是國民經濟和國家稅收的重要支撐。 新中國成立之後, 中國共舉辦過五次全國評酒會。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 國家經濟千瘡百孔, 各行各業百廢待興。 為振興釀酒工業, 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宣導, 1952年國家輕工業部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評酒會。

此次評酒會在全國引起強大震動, 促進了酒類產品市場銷售聲譽的大幅提高, 在酒企業中不但樹立了榜樣, 而且各地掀起了學先進、趕先進的群眾運動, 全行業掀起了生產新高潮。 此後, 國家又分別於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 舉辦了四次全國評酒會。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於1952年由國家輕工業部在北京舉行, 那時釀酒工業尚處於整頓恢復階段, 國家除接收少數官僚資本家的企業外, 大多數酒類生產是私人經營的。 當時對酒類的生產是由國家專賣局進行管理, 在這種情況下舉行的第一屆評酒會不可能進行系統的選拔推薦酒的樣品。 這一次評酒實際上是根據市場銷售信譽結合化驗分析結果, 評議推薦的。

1952年中國專賣事業公司召開了第二屆專賣工作會議。 會議之前收集了全國的白酒、黃酒、果酒、葡萄酒的酒樣103種。 由北京試驗廠(現北京釀酒總廠)研究室進行了化驗分析, 並向會議推薦了八種酒。 會議確定了四條入選條件:

1.品德優良, 並符合高級酒類標準及衛生指標。

2.在國內獲得好評, 並為全國大部分人所歡迎。

3.歷史悠久, 還在全國有銷售市場。

4.製造方法特殊, 具有地方特色, 它還不能仿製。

根據分析結果和推薦意見, 將八種酒命名為我國的八大名酒。 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的準備工作和條件較差, 但評選出的八大名酒對推動生產、提高產品品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並給以後的評酒奠定了良好基礎, 樹立了基本框架, 開創了我國酒類評比歷史的新篇章, 為我國酒類評比寫下了極為珍貴的一頁。

第一屆評酒會主持專家:朱梅、辛海庭。

第二屆全國評酒會

第二屆全國評酒會於1963年10月由國家輕工業部在北京舉行, 實際上這次評酒會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全國性的評酒會。 為搞好這次評酒工作, 各省, 市、自治區根據輕工業部的要求, 評比的酒樣都經過認真的選拔, 推薦選送的樣品代表市場銷售的商品。 經省、市、自治區輕工業廳、商業廳共同簽封並且都報送產品小傳。 經過基層認真選拔, 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共推薦了196種酒, 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類。

本屆評酒會首次制定了評酒規則, 要求大會人員認真遵守執行。 評酒分白酒、黃酒、果酒、啤酒四個組分別進行品評, 露酒中以白酒為基酒的酒由白酒組品評,以酒精為基酒的由果酒組品評。這屆白酒品評沒有按酒的不同香型(當時對白酒的香型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也沒有按原料和糖化劑的不同分別編組,採取混合編組大排隊的辦法進行品評。 品評由評酒委員獨立思考,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寫評語。採取密碼編號,分組淘汰,經過初賽、複賽和決賽,最終按得分多少擇優推薦。共評出全國名酒18種,全國優質酒27種。

本屆評酒會充分顯示了我國釀酒工業的迅速發展,名酒數量從8種增加到18種,而且還湧現出27種國家優質酒。白酒評比中沒有分香型評酒,造成了以香氣濃者佔優勢,致使放香較弱的清香、醬香型白酒得分較低,不能真正反映不同風格的特點。

評酒會主持專家:周恒剛。

第三屆全國評酒會

第三屆全國評酒會於1979年8月由國家輕工業部在大連舉行。參加這次評酒會的評酒員共65人。其中白酒 22人,黃酒15人,啤酒 13人,葡萄酒及果露酒15人。除少數部分是特聘外,絕大部分是經考核聘請。

第三屆評酒會的前一年底,輕工業部在湖南長沙召開了全國名酒會議。調查瞭解了各名酒廠的生產品質情況和發展動向,交流了經驗,為評酒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全國優質產品產量增加、品質提高,香型日漸明顯,度酒初露端倪。名優酒身價日漸抬升,各地質優奪牌呼聲日趨激烈。在這個基礎上各省市自治區選拔了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果露酒共313個品種。

這次評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葡萄酒及果露酒四大類四個組進行。凡參加評比的樣品一律採取密碼編號,分型評比。根據樣品的多少,決定編組評比次數,少的一組決賽,超過六個的要進行初評、複評、終評。同一省的酒不見面。上屆名酒不初評,由複評開始作為種子選手分編在各小組內。經過評比選拔,由評酒委員會推薦,輕工業部審定,第三屆評酒會共評出全國名酒18種,優質酒47種。

白酒評比根據香型、生產工藝和糖化發酵劑分別編組。評分辦法是按色(占10分)、香(占25分)、味(占50分)、格(即風格占15分)四項記分,總計滿分為100分。 這次評酒會還確定了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醬香、濃香、清香、谷(米)香、其他香型等類型),統一了打分標準。

第三屆全國評酒會確定的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概括,描述語如下:

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

濃香型酒: 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

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淨。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淨、回味怡暢。

第三屆評酒會準備充分,組織嚴密,方法科學,評定合理,令人信服。尤其是白酒評比,其歷史作用是重大的,是中國評酒史上的里程碑。實際上人們常說的八大名酒所指的就是1979年評選出的八大名酒。

評酒會主持專家:周恒剛、耿兆林。

第四屆全國評酒會

第四屆全國評酒會於1984年5月7-16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山西太原舉行,此次評酒會協調輕工、商業、農牧漁業部按照酒類專業組分期召開的。

評選會有24個省、市、自治區選送了148種酒樣參加評比,共評出全國名酒13種,優質酒 27種。此次評酒會還增加了六鐘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藥香、豉香、兼香、鳳香、特香、芝麻香型)

第五屆全國評酒會

第五屆全國評酒會於1989年元月 10日一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此屆評酒會之前,輕工部於1988年9月組織商業部、國家技術監督、中國食協等單位,在遼寧省朝陽市召開了“酒類國家標準審定會”,通過了“濃香型白酒”等六個國家標準。第五屆評酒會按照這些標準評選。共決出金質獎17枚,銀質獎53枚。

歷屆全國評酒會評選結果匯總:

第一屆:1952年在北京舉行,共評出四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瀘州大麯酒、西鳳酒。

第二屆:1963年在北京舉行,共評出八大名酒(白酒):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茅臺酒、西鳳酒、董酒。

第三屆:1979年在大連舉行,共評出八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麯、董酒 、瀘州老窖特曲。

第四屆:1984年在太原舉行,共評出十三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

第五屆:1989年在合肥舉行,共評出十七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

五次全國性評酒會,完全根據口感和品質評出名酒,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評比的公平性和權威性。但為何1989年舉辦的第五屆評酒會,竟成了“後無來者”的“絕唱”呢?

原來上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後,我國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在各酒企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市場條件下,受經濟利益的影響,全國評酒會的含金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為保護“中國名酒”這一稱號的權威性,國家毅然決定停辦全國評酒會。因此,1952年“四大名酒”已成“絕唱”,是全國白酒行業不可複製的巔峰。

相比于今天的先進技術理念和設備工藝,幾十年前的全國評酒會顯得分外“簡樸”。“當時甚至沒有給四大名酒頒發獎牌或獎狀,只是把評選的結果公佈出來而已。即便如此,四大名酒仍是中國白酒行業的“領導者”,可見當時評酒會的“含金量”。雖評酒會不再舉辦,但其影響力至今仍在。

時至今日,不知各位酒友覺得哪些名酒依然經典傳承呢?

歡迎全網搜索關注:國酒說,更多老酒、假酒鑒別、白酒文化等知識帶給你!小編hejiu19隨時等候你的諮詢!

露酒中以白酒為基酒的酒由白酒組品評,以酒精為基酒的由果酒組品評。這屆白酒品評沒有按酒的不同香型(當時對白酒的香型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也沒有按原料和糖化劑的不同分別編組,採取混合編組大排隊的辦法進行品評。 品評由評酒委員獨立思考,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寫評語。採取密碼編號,分組淘汰,經過初賽、複賽和決賽,最終按得分多少擇優推薦。共評出全國名酒18種,全國優質酒27種。

本屆評酒會充分顯示了我國釀酒工業的迅速發展,名酒數量從8種增加到18種,而且還湧現出27種國家優質酒。白酒評比中沒有分香型評酒,造成了以香氣濃者佔優勢,致使放香較弱的清香、醬香型白酒得分較低,不能真正反映不同風格的特點。

評酒會主持專家:周恒剛。

第三屆全國評酒會

第三屆全國評酒會於1979年8月由國家輕工業部在大連舉行。參加這次評酒會的評酒員共65人。其中白酒 22人,黃酒15人,啤酒 13人,葡萄酒及果露酒15人。除少數部分是特聘外,絕大部分是經考核聘請。

第三屆評酒會的前一年底,輕工業部在湖南長沙召開了全國名酒會議。調查瞭解了各名酒廠的生產品質情況和發展動向,交流了經驗,為評酒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全國優質產品產量增加、品質提高,香型日漸明顯,度酒初露端倪。名優酒身價日漸抬升,各地質優奪牌呼聲日趨激烈。在這個基礎上各省市自治區選拔了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果露酒共313個品種。

這次評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葡萄酒及果露酒四大類四個組進行。凡參加評比的樣品一律採取密碼編號,分型評比。根據樣品的多少,決定編組評比次數,少的一組決賽,超過六個的要進行初評、複評、終評。同一省的酒不見面。上屆名酒不初評,由複評開始作為種子選手分編在各小組內。經過評比選拔,由評酒委員會推薦,輕工業部審定,第三屆評酒會共評出全國名酒18種,優質酒47種。

白酒評比根據香型、生產工藝和糖化發酵劑分別編組。評分辦法是按色(占10分)、香(占25分)、味(占50分)、格(即風格占15分)四項記分,總計滿分為100分。 這次評酒會還確定了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醬香、濃香、清香、谷(米)香、其他香型等類型),統一了打分標準。

第三屆全國評酒會確定的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概括,描述語如下:

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

濃香型酒: 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

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淨。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淨、回味怡暢。

第三屆評酒會準備充分,組織嚴密,方法科學,評定合理,令人信服。尤其是白酒評比,其歷史作用是重大的,是中國評酒史上的里程碑。實際上人們常說的八大名酒所指的就是1979年評選出的八大名酒。

評酒會主持專家:周恒剛、耿兆林。

第四屆全國評酒會

第四屆全國評酒會於1984年5月7-16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山西太原舉行,此次評酒會協調輕工、商業、農牧漁業部按照酒類專業組分期召開的。

評選會有24個省、市、自治區選送了148種酒樣參加評比,共評出全國名酒13種,優質酒 27種。此次評酒會還增加了六鐘白酒香型的風格特點(藥香、豉香、兼香、鳳香、特香、芝麻香型)

第五屆全國評酒會

第五屆全國評酒會於1989年元月 10日一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此屆評酒會之前,輕工部於1988年9月組織商業部、國家技術監督、中國食協等單位,在遼寧省朝陽市召開了“酒類國家標準審定會”,通過了“濃香型白酒”等六個國家標準。第五屆評酒會按照這些標準評選。共決出金質獎17枚,銀質獎53枚。

歷屆全國評酒會評選結果匯總:

第一屆:1952年在北京舉行,共評出四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瀘州大麯酒、西鳳酒。

第二屆:1963年在北京舉行,共評出八大名酒(白酒):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茅臺酒、西鳳酒、董酒。

第三屆:1979年在大連舉行,共評出八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麯、董酒 、瀘州老窖特曲。

第四屆:1984年在太原舉行,共評出十三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

第五屆:1989年在合肥舉行,共評出十七大名酒(白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麯、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麯酒、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

五次全國性評酒會,完全根據口感和品質評出名酒,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評比的公平性和權威性。但為何1989年舉辦的第五屆評酒會,竟成了“後無來者”的“絕唱”呢?

原來上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後,我國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在各酒企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市場條件下,受經濟利益的影響,全國評酒會的含金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為保護“中國名酒”這一稱號的權威性,國家毅然決定停辦全國評酒會。因此,1952年“四大名酒”已成“絕唱”,是全國白酒行業不可複製的巔峰。

相比于今天的先進技術理念和設備工藝,幾十年前的全國評酒會顯得分外“簡樸”。“當時甚至沒有給四大名酒頒發獎牌或獎狀,只是把評選的結果公佈出來而已。即便如此,四大名酒仍是中國白酒行業的“領導者”,可見當時評酒會的“含金量”。雖評酒會不再舉辦,但其影響力至今仍在。

時至今日,不知各位酒友覺得哪些名酒依然經典傳承呢?

歡迎全網搜索關注:國酒說,更多老酒、假酒鑒別、白酒文化等知識帶給你!小編hejiu19隨時等候你的諮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