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燕青苦口婆心勸盧俊義歸隱,為何盧俊義還要接受朝廷封賞

文/主任

同樣一件事件, 有些人一眼就能看穿本質, 看到事情的本來面目, 而有些人是無論如何都看不到根本, 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

由於看事情的深度不一樣, 導致她們的結局也是截然不同。

燕青是盧俊義從小帶大並由他撫養成人, 盧俊義教會了燕青十八般武功, 也教會了他琴棋書畫, 燕青由此成為水滸中最有素質最全面最受人歡迎的人物。

按照常理, 既然燕青是盧俊義培育的, 那麼盧俊義在各個方面應該比燕青高明才對。 事實上, 除了武功這一個方面, 盧俊義在其它方面都不如燕青。 特別是在對事情的判斷對大趨勢的判斷上, 更加不如燕青。

當時征方臘勝利, 燕青和盧俊義都活了下來, 但是燕青早就感覺朝廷靠不住, 萌發了去意, 不願再去朝廷接收封賞, 但他也不想一個人離開, 畢竟盧俊義既是他的老師, 還是他的恩人, 所以他希望自己能說服盧俊義, 能和他一起走, 不去東京接受封賞。

水滸中寫道, 燕青找了機會去勸盧俊義說:小乙自幼隨侍主人, 蒙恩感德, 一言難盡。 今既大事已畢, 欲同主人納還原受官誥, 私去隱跡埋名, 尋個僻淨去處, 以終天年。 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對於眼前的提議,

盧俊義不予採納, 他說道: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已來, 俺弟兄們身經百戰, 勤勞不易, 邊塞苦楚, 弟兄損折, 倖存我一家二人性命。 正要衣錦還鄉, 圖個封妻蔭子, 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

從盧俊義這番話中不難看出, 燕青想要歸隱, 而盧俊義的心思卻全部放在封賞上,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 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打平, 花了這麼大代價, 就是要得個一官半職, 怎麼可能在這個關鍵時候放棄, 還勸燕青不要這麼沒有耐心。

結果燕青卻說了一句讓人心驚膽戰的話:小乙此去, 正有結果, 只恐主人此去無結果耳。

燕青這句話再明確不過了, 那就是說, 我這一走, 能夠保命, 但是你這一去, 就是一去無回, 他還解釋說: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 只落得未央宮裡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 禍到臨頭難走!

其實燕青已經把事情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他也看得十分透徹, 那就是兔走狗烹、鳥盡弓藏, 但是盧俊義已經完全沉迷到當官的幻覺當中不可自拔,

他自認為自己對得起朝廷, 朝廷沒有理由辜負他。

就這樣, 燕青只有拜了八拜, 連夜就走。 而盧俊義接受封賞之後, 卻被朝廷毒殺。

由此可見, 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失去的也不一定是最壞的。 關鍵是, 一定要看透事情的本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