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美麗中國:屢毀屢建埋沒已久的北京功德寺(圖)

題記:北京功德寺, 位於頤和園西側青龍橋以西, 始建於元朝天曆二年(1329年), 稱“大承天護聖寺”。 元代, 朝廷曾經“發衛卒三千助大承天護聖寺工役”, 並將大量籍沒的資產、田地賜給該寺作為永業, 布達實哩皇后也資助該寺五萬兩銀。 寺內建有行宮, 元代的皇帝去西郊遊獵多駐蹕於此, 並供奉有元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的禦容。

元代時寺前有三座古台, 相傳是帝王賞花釣魚、遊樂更衣的地方。 寺內立有穹碑兩通, 一為宣宗章皇帝禦制寺文, 另一通上是內容不詳的蒙古文字。 寺後建有一座高大的毗盧閣, 憑欄俯瞰, 全寺風光盡收眼底。 元至正初年(1341年), 寺毀於火災, 當時的元朝內憂外患, 國庫空虛, 功德寺一直沒有重建。

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

大承天護聖寺得以重修, 更名為“功德寺”, 仍建有行宮, 明朝宣德帝、嘉靖帝均曾在此駐蹕。 嘉靖年間以後, 朝廷腐敗, 國家混亂。 據《長安客話》記載, 嘉靖年間, 世宗朱厚璁一次前往景泰陵謁陵。 有官員認為金山口的道路太過狹窄, 於是拓寬了數十尺以迎接聖駕。 精通風水的人發現了倪端, 功德寺所在的位置是白虎口, 虎口張, 將不利於寺。 果不其然, 當日朱厚璁駐蹕寺中, 飯後繞行於廊廡之間。 當他看到寺內的金剛面目猙獰, 心悸而怒, 以殿宇超越規制為由治罪於寺僧, 功德寺就此敗落荒廢。

清朝乾隆皇帝下旨再次重建功德寺。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功德寺奉敕重修。 重修後的山門為磚石結構, 左右各建隨牆門一道。 大門上方正中為乾隆禦題石額“敕重建古刹功德寺”, 兩側各有一個石券窗。 門外東、西立有一對石獸。 正殿為一座重簷廡殿頂大殿, 前簷懸掛乾隆禦題匾額“大聖因殿”。 殿內匾額為“智珠心印”, 配以楹聯“般若慈源, 遠通華海匯;菩提覺路, 妙轉法輪圓”, 皆為乾隆御筆。 殿前有碑亭,

碑陽刻有“禦制重修功德寺碑記”, 碑陰為禦制“功德寺拈香作”五言詩一首。 殿后有亭, 內設七級木雕浮屠, 每級都供有佛像, 最下層為銅佛。 功德寺在清朝是北京九座滿族藏傳佛教寺廟之一, 並由理藩院管理, 乾隆皇帝赴清漪園時曾多次到功德寺拈香祈福。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繪製的功德寺彩圖

到了清末民初時,功德寺逐漸敗落。中華民國時期已經完全損毀,原址已經改為學校。建國後,在原址上成立了玉泉山中學,從此功德寺就只剩下地名和一隻石獸。2010年前後這裡改建為“海澱區學校後勤管理中心”,門牌號為海澱區青龍橋功德寺1號。

2008年,海澱區教委在原遺址上施工時,挖出了功德寺山門前的另一隻石獸,還有功德寺山門門額、山門拱券石和乾隆題詩的禦制碑等。幾年前,海澱區教委在此施工時挖出了山門門額、山門拱券石和乾隆題詩的禦制碑等。從出土的乾隆御筆門額“敕重建古刹功德寺”可知功德寺當時是重建的;從出土的石碑題詩落款可知當時乾隆來該寺拈香拜佛。如今五環路上,一座立交橋被命名為功德寺橋。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記載的功德寺:

山好下影於湖,靜相好也。湖好上光于水田,曠相好也。道西堤,行湖光中,至青龍橋,湖則窮已。行左右水田,至玉泉山,山則出已。際湖山而刹者,功德寺。寺,今一搭間地也,存者門耳。瓦壟燕麥,屋脊鸛巢,聲假假,餘悲生恐,在當年昏定曉報鐘時也。門外二三古木,各三四十圍,根半肘土外。暍蔭者,坐差差,如幾,如凳,如養和,滑其上膚及骨,蟲鼠穴其下,亦滑,垤壤巒如,不知幾十國蟻。古干支日,老葉鼓風,兩側偃柏,不成蓋陰,亦助其響。傍地余水田,僧無寺,業農事。每日西睨,山東陰,肩鍤者,鍤掛畚者,仰笠者,野歌而歸。蛙語部傳,田水浩浩。僧歸破屋數楹,供一木球,施以丹堊,寺初興時募使者也。李西涯記雲:寺故金護聖寺,寺七殿,殿九楹,楹以金地,彩其上。宣德中,板庵禪師重建也。師能役木球,大如鬥,輪轉行馳,登下委折,如目脛具,逢人躍躍,如首稽叩。師曰入某侯門,則入,募金若干。曰入某戚裡,則入,募金若干。宣宗召入,命為木球使者,賜金錢,遂建巨刹,曰功德寺,時臨幸焉。成化中,僧戒靜,以南都報恩寺,文皇曾瘞其副塔,疏請舟載置此寺,台省劾之,不果。然猶建一閣,重簷疊角,虛堂曲房,為累朝駐蹕地。世宗幸景陵,經過此,怒金剛猙獰,命撤毀。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繪製的功德寺彩圖

到了清末民初時,功德寺逐漸敗落。中華民國時期已經完全損毀,原址已經改為學校。建國後,在原址上成立了玉泉山中學,從此功德寺就只剩下地名和一隻石獸。2010年前後這裡改建為“海澱區學校後勤管理中心”,門牌號為海澱區青龍橋功德寺1號。

2008年,海澱區教委在原遺址上施工時,挖出了功德寺山門前的另一隻石獸,還有功德寺山門門額、山門拱券石和乾隆題詩的禦制碑等。幾年前,海澱區教委在此施工時挖出了山門門額、山門拱券石和乾隆題詩的禦制碑等。從出土的乾隆御筆門額“敕重建古刹功德寺”可知功德寺當時是重建的;從出土的石碑題詩落款可知當時乾隆來該寺拈香拜佛。如今五環路上,一座立交橋被命名為功德寺橋。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記載的功德寺:

山好下影於湖,靜相好也。湖好上光于水田,曠相好也。道西堤,行湖光中,至青龍橋,湖則窮已。行左右水田,至玉泉山,山則出已。際湖山而刹者,功德寺。寺,今一搭間地也,存者門耳。瓦壟燕麥,屋脊鸛巢,聲假假,餘悲生恐,在當年昏定曉報鐘時也。門外二三古木,各三四十圍,根半肘土外。暍蔭者,坐差差,如幾,如凳,如養和,滑其上膚及骨,蟲鼠穴其下,亦滑,垤壤巒如,不知幾十國蟻。古干支日,老葉鼓風,兩側偃柏,不成蓋陰,亦助其響。傍地余水田,僧無寺,業農事。每日西睨,山東陰,肩鍤者,鍤掛畚者,仰笠者,野歌而歸。蛙語部傳,田水浩浩。僧歸破屋數楹,供一木球,施以丹堊,寺初興時募使者也。李西涯記雲:寺故金護聖寺,寺七殿,殿九楹,楹以金地,彩其上。宣德中,板庵禪師重建也。師能役木球,大如鬥,輪轉行馳,登下委折,如目脛具,逢人躍躍,如首稽叩。師曰入某侯門,則入,募金若干。曰入某戚裡,則入,募金若干。宣宗召入,命為木球使者,賜金錢,遂建巨刹,曰功德寺,時臨幸焉。成化中,僧戒靜,以南都報恩寺,文皇曾瘞其副塔,疏請舟載置此寺,台省劾之,不果。然猶建一閣,重簷疊角,虛堂曲房,為累朝駐蹕地。世宗幸景陵,經過此,怒金剛猙獰,命撤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