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巴東縣, 隸屬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在地理位置上, 巴東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 長江中上游兩岸, 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東北部, 東連宜昌興山、秭歸、長陽, 南接五峰、鶴峰, 西交建始、重慶、巫山, 北靠神農架林區。 巴東縣人口超50萬, 自隋朝時期建縣, 已有1400多年的建縣歷史了。 並且, 巴東縣一帶地控三峽之險, 是古代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首先, 巴東縣地形狹長, 西高東低, 南北起伏。 東西寬(最窄處)10.3千米, 南北長(水準距)135千米。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今巴東縣一帶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 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 設立巴國這一諸侯國, 今巴東縣一帶屬之。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 該地區先屬巴國, 後因為秦國消滅巴國, 該地區成為秦國的疆域。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 在郡縣制下, 今湖北省巴東縣一帶隸屬于巴郡這一建制。 東漢時期,

設立固陵郡, 今湖北省巴東縣一帶屬之。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 魏蜀吳三家爭霸, 該地區屬於劉備建立的蜀漢。 在建制上, 今巴東縣一帶屬涪陵郡。 並且, 作為兵家必爭之地之地和蜀漢的門戶, 有重兵屯守於此。 南北朝時期, 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 設立把東郡。 西元598年, 隋朝在該地區設立巴東縣。 由此, 對於巴東縣來說, 自西元598年建縣, 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唐朝建立後, 設立歸州, 轄秭歸、巴東二縣, 治所在秭歸。 宋代仍名歸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歸州路, 隸湖廣行中書省。

最後, 明朝這一歷史階段, 設立歸州, 轄興山、巴東二縣。 西元1729年,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 升歸州為直隸州, 下轄巴東等縣。 西元1735年後, 巴東縣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府。 1912年, 也即清朝滅亡後, 巴東縣隸屬于荊南道, 後直屬於湖北省。 1970年, 巴東縣屬恩施地區。 1993年至今, 巴東縣屬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如今, 巴東縣位於東經110°04ˊ-110°32ˊ、北緯30°28ˊ-31°28ˊ之間, 在大巴山東, 長江三峽中段, 總面積達3354平方公里, 總人口約為57萬人。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